
白宮10日澄清,對中國關稅稅率是125%,加上先前懲罰中國對芬太尼(fentanyl)打擊不力而加徵的20%關稅,等於中國關稅達到145%。此外,對於價格800元以下的小額包裹,關稅增至120%。
川普宣佈對800元以下的小包裹取消免關稅待遇,自5月2日起按價格徵收120%關稅,高於先前公告的90%。華府將對5月2日到6月1日進口的貨物,徵收120%關稅或每件100元,6月1日之後進口的包裹每件要付200元。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佈自5月2日起,終止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包裹的關稅豁免(即“小額豁免”政策)。

根據昨天(4月9日)白宮釋出的修正案,針對這些小包裹的從價稅率從原計劃的30%大幅提高至90%。
修正版本還顯示,將把5月2日之後、6月1日之前入境的商品的每件郵遞物品的關稅從原來計劃的25美元提高到75美元。根據週三的行政命令,6月1日之後入境的包裹將支付每件150美元的費用,而不是之前宣佈的50美元。
“小額豁免”允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免稅進入美國,該政策幫助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透過將產品直接從亞洲工廠運送到美國消費者手中,達到限制運輸成本並降低庫存。依賴從中國到美國交付貨物,或轉售中國商品的小品牌商家也使用這項政策。

川普政府、國會議員和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都反對這一貿易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違禁品透過低成本包裹免稅免查進入美國。
美國國會與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長期對這一“漏洞”頗有微詞,批評該政策讓大量商品免查免稅流入美國市場,不但衝擊本土零售,還成為走私違禁品的高風險通道。
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9日表示,美國的做法對所有電商平臺出貨帶來毀滅性影響,涉及所有供應鏈及產品,小至手機殼,大至大型家電,甚至食品及其他民生日用品都會受影響。
劉浩然指出,業界相信未來數個月公司營運上不容樂觀,但不會坐以待斃。
他又提到,物流業界或許藉著這次機會,開發不同地區的市場,包括以往貿易額較小的地方,例如中亞、中東、非洲等,但開發新興市場需時,所以短時間內都會繼續持觀望態度,也會適度節流,但有信心業界仍可找到生存空間。

在美中巨大的關稅陰影下,許多企業的訂單和出貨,都受到影響。
最近5年,是中國廉價網商大量出海的五年,資料猛漲,報價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出口額從2018年的53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660億美元,而美國一直是其主要市場。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今年2月釋出的報告,2023年,美國海關處理超過10億件低價值包裹入境,其中大部分來自如Shein和Temu等中國網上零售平臺。

除了Shein、Temu等大型電商平臺受到直接衝擊之外,這項政策對於大量依賴“轉運”服務的華人消費者也帶來了顯著影響。長期以來,不少海外華人習慣透過淘寶、京東等中國電商平臺購物,再由第三方物流公司集中打包、轉運至北美,享受物美價廉的國內商品。然而,伴隨著美國取消“小額豁免”政策、提高包裹稅率及附加費用,這條跨境購物路徑正變得愈發昂貴和不確定。
據多個華人轉運交流群訊息,近期轉運價格已出現“一日三變”的狀況,部分線路的費用甚至已翻倍。轉運公司也紛紛發出通知稱,將根據美國新規進一步調整計價方式,預估未來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這對於許多習慣“淘寶買買買”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擊——當運費和關稅成本遠超商品本身,“繼續轉運是否值得”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此次關稅新政主要針對商業性質的電商直郵包裹,個人合理購物用途的轉運是否受到實質限制,仍需觀察官方執行細則。美國海關是否會區別對待個人消費與商業批次發貨,如何判定“用途”和“數量”,都將影響政策實施的實際力度。
未來道路仍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是平臺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必須快速適應新的跨境貿易環境。我們也將持續關注政策的落地進展與執行細節,幫助讀者更清晰地判斷跨境電商的走向,以及海外消費者的下一步選擇。
以客戶出發

以朋友離開
來源:華人生活網
免責宣告:除原創類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編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稅務法定依據,具體操作請諮詢美國相關專業人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