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一位14歲男孩扒著飛機從昆明飛到了重慶,引起全國轟動。
他在零下40℃低溫且缺氧的高空中,抱住起落架硬生生堅持了1個多小時後,奇蹟生還!
儘管良好的肌體和頑強的意志力,幫他撐過了極端條件下的高空之旅,但他的身體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重損傷。

這個叫梁攀龍的男孩為什麼要扒飛機?
這背後,實則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
媽媽焦慮控訴:“遊戲毀了我孩子”

1990年出生於湖南懷化的梁攀龍,原本是個成績優異、乖巧懂事的孩子。
可自從升入初中,接觸到網咖後,他便迷上了打遊戲,一發不可收拾。
他開始逃學逃課,把母親給的早餐錢用來充網費,有時候泡在網咖徹夜不歸,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梁攀龍的父母又氣又急,無數個夜晚偷偷抹淚。
為了挽救孩子,他們開始對兒子嚴防死守,不讓他有機會去網咖。
本以為只要嚴加管教,兒子就能變回當初那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沒想到梁攀龍卻變本加厲,動不動就摔東西,還鬧過兩次離家出走。
最遠一次他逃到了貴陽,還是父母登了報,才將他尋了回來。
可梁攀龍並未因此消停下來,相反,在父親的訓斥下,他變得越來越叛逆,甚至策劃著如何徹底遠離父母,遠離家鄉。
於是,梁攀龍在一次逃學後,偷偷爬上了一輛火車。
年少無知的梁攀龍,以為這樣就能擺脫父母的管控,卻沒想自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要為這一行為承擔後果。
隨著火車的緩緩行駛,梁攀龍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昆明,在這裡他結識了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又有著相同境遇的少年束清。
一天,兩個少年跑到昆明國際機場附近閒逛,看著起起落落的飛機,他們萌生了去飛機上看一看的想法。

二人藉著瘦小的身體,翻過圍欄鑽進了機場停機坪,並偷偷地溜到了客機A320型飛機邊上。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兩人攀上飛機輪胎,然後進入了飛機起落艙裡,玩得不亦樂乎。
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危險正在悄悄降臨。
早上8:10,這架由昆明飛往重慶的3U8670飛機在跑道上緩緩爬行,然後開始加速。
梁攀龍與束清這才回過神來,可劇烈的震動,以及發動機巨大的轟鳴,令他們慌張得不得了,根本沒想過要趕緊跳下飛機。
等他們意識到,自己極有可能從起落艙掉下去的時候,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狂風從艙口灌入,吹得人無法呼吸,梁攀龍運氣好,抓住了身邊的一根金屬桿才沒被卷出艙外。
可束清就沒這麼好運了,他什麼也沒有抓住,隨著飛機劇烈地一震,他一下站立不穩就消失在了遙遠的天際。
梁攀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嚇得幾乎哭出來,但他顧不得悲傷,只能死死抱住金屬桿,爭取活下去。
飛機升上高空後,起落架開始往艙內回收,梁攀龍趁機爬回了起落艙內的安全位置。

可這只是高空歷險的第一個環節,萬米高空零下幾十度的低溫環境,才是梁攀龍接下來真正要經歷的艱難過程。
飛機航行在高空中,穿著單薄的梁攀龍凍得直打寒顫,稀薄的空氣讓他漸漸覺得呼吸困難,他的身體開始麻木,意識也逐漸恍惚。
生死關頭,幸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他。此時的飛機已經飛臨重慶,飛機開始下降,艙內溫度逐漸回升,缺氧狀態也有所好轉。
飛機落地後,梁攀龍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這次“高空之旅”也讓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損傷!
他患上了嚴重的航空性中耳炎,視力急劇下降,腿腳在晚上睡覺時還會出現抽筋現象。

鬼門關走過一遭後,梁攀龍開始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他下定決心再也不碰電子遊戲,做回從前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經過一番努力,他還考上了重慶工藝美術學院。
真正有害的不是手機
而是差勁的親子關係

扒飛機事件被報道後,梁攀龍的名字震驚中外,有人把他的叛逆,歸咎於網癮。
然而,孩子沉迷遊戲只是表象,在冰山一角下隱藏的真相,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去發現和解決的。
《少年說》中有一期,小學生葉子健站在高臺上,流著淚對父母控訴: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一時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原來,真正對孩子有害的不是手機,而是差勁的親子關係。
網癮不等於“孩子+網路”,而等於“(孩子+網路)*環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曾經做過一個調研:親子關係對孩子網路遊戲成癮有很大程度影響,親子關係越差的家庭,越易導致孩子形成沉迷網路遊戲的行為。
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裡,有一個喜歡玩遊戲的15歲少年浩浩,他每天至少玩遊戲16個小時,吃飯也只是匆匆扒拉幾口。
高中上了一年學以後就輟學在家裡打遊戲,夢想成為一名電競選手。

做父母的,自然是不會同意孩子選擇這樣一條路。
他們用各種極端的方法阻止浩浩,斷網、沒收電腦和手機,沒想到得到的結果卻是更激烈的反抗,浩浩將家裡的電腦、電視都砸了。
然而,老師在深入瞭解之後,才知道這個叛逆倔強的少年內心多麼孤獨。
浩浩父母關係一直不好,小學四年級就離了婚,雖然後來複婚,但家庭氣氛還是冷冰冰的,一家人很少在一桌吃飯。
後來,浩浩被送去寄宿學校。他曾經因為太想家,偷偷從學校溜走,跑幾里路回來找媽媽。
而爸爸呢,不但脾氣急躁,而且極少陪他玩耍聊天,張口就是指令、否定、說教。
浩浩並不是一開始就對遊戲有很大興趣,在他開始喜歡遊戲的那段時間,正是父母感情不和、鬧離婚的時候。

遊戲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成為他的宣洩,也被他用做逃避現實中不想面對的事情的工具。
因此,與其說浩浩沉迷遊戲,不如說他在尋覓家庭虧欠的滿足感。
真正的洪水猛獸,從來不是電子遊戲,真正摧毀孩子的,往往是不懂教育的父母。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主動選擇了手機,而是大人把孩子推向了手機。
不讓孩子玩手機
不如教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有人說,沉迷手機的孩子就像活在氣泡裡的孩子,裡面的孩子不想出來,外面的大人進不去。
而如果家長把手機當成敵人,孩子也把家長當成了敵人。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對網路過度依賴的孩子,對父母都有著很強的敵對情緒,而這種情緒在孩子沉迷之前就已經出現。
鄰居丹姐一向對孩子的管理非常嚴格,在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更是嚴加管控,從不讓孩子碰手機一下。
孩子偶爾提出想用下手機,她都嚴厲拒絕,甚至會斥責孩子一番。
她甚至學網上的家長,在家裡安裝了一個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讓孩子對他又怕又恨。
在這種密不透風的控制,換來的是孩子更為嚴重的叛逆。

孩子上高中後,在學校住宿,不到半學期,成績便下降得厲害。
後來老師打電話向她反映,說孩子上課玩手機。
她大為震驚,孩子哪來的手機?
後來才發現,孩子受同齡人影響,對遊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便用自己存了多年的零花錢偷偷買了一部手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而原本乖巧的孩子也像變了個人似的,面對母親的責問一臉冷漠,甚至差點對母親動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說:不論什麼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禁果效應”,是說人們在好奇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而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想嘗試。
當家長不問青紅皂白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機時,往往會陷入“他偏要玩你非不許”的權力爭執,
比起玩手機的誘惑,這時的孩子可能更不想屈服於你的管制。

美國兒科學會就曾建議:“與其讓孩子偷偷摸摸玩手機,不如讓他在管理下大大方方地好好使用手機。”
至於如何管理孩子玩手機,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了。
為此,尹建莉父母學堂經過精心研發,推出了【孩子玩手機不愛學習怎麼辦?】1天訓練營。
課程由尹建莉老師參與策劃,學堂教研部攜手眾多優秀輔導員共同打造。課程濃縮了學堂多年以來輔導10萬+使用者的成功經驗,以及幾十部專業理論書籍的精華提煉,為您省去自己翻書查資料和上網尋求方法的時間。
6節基礎課+案例分析+群內互動+線上答疑,只需系統地學習,就能幫助您掌握正確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的關鍵方法,大大降低孩子對手機的沉迷風險,同時提升孩子學習內動力。該學學、該玩玩,家長少操心,孩子亦讓人放心。
活躍的群內氛圍,貼心的助教和老師,還有真摯而樸素的教學語言……這一切,都會讓你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會最深奧的育兒之理。


孩子愛玩手機耽誤學習
沒收、限制……皆不管用
媽媽著急、孩子叛逆
stop!
別再讓錯誤的解決方法
毀掉你們的親子關係and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愛玩手機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冰山下的龐大問題
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去發現和解決的
掌握正確的方法
跟著學堂系統地學、高效地學、輕鬆地學
帶你學習、帶你進步,助你成為好媽媽
助你教出不沉迷手機、熱愛學習的孩子
原價99元
特惠價49元
1頓午餐的價格,
搞定孩子愛玩手機的問題
與其沉迷手機,不如沉迷學習
媽媽很放心,孩子很省心

如何跟孩子協商手機問題?
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日常應該怎麼做?
什麼樣的“坑”不要踩?
……
掃描下方二維碼,開搶啦
👇

在1天的系統學習中,超多幹貨和實操方法等你來收割,教你掌握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的不二法門——
6堂主題課程
諸多經典案例解析
情景演練
輔導員線上互動答疑
讓你——
掌握和孩子協商手機問題的訣竅。掌握日常防止孩子沉迷手機的方法。不再被錯誤的育兒方式引入教養誤區。
培養一個自主自律管理手機、熱愛學習的孩子。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在發生著變化,我們惟有接受並適應這種變化,並學會利用這些手機帶來的便利,學會正確的引導方法,孩子們不僅不會被毀掉,反而會起點更高,發展更好!
原價99元
特惠價49元
額滿關閉購買通道
掃描下方二維碼購買

點選閱讀原文
👇培養一個不沉迷手機、熱愛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