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前腳想放棄,後腳就自驅力爆棚,我到底說對了什麼?

芊芊有一陣特別喜歡玩攀巖🧗‍♀️剛開始玩的還挺好,上手挺快的。
後來有一次,一條攀登道卡在一半,死活上不去,下來以後垂頭喪氣的。我就安慰安慰她說,沒事,今天累了,明天再來挑戰。
結果那天回來以後,她就再不張羅再去玩攀巖了。
我心想:連自己喜歡的玩,也那麼容易放棄,這以後還乾的了什麼啊

那天我閨女下學一回來,我就趕緊找她談話:“你別一次過不去,就放棄了。
“媽媽跟你分析分析問題,咱們看看到底是因為什麼,做不好的的地方,咱們找到原因,慢慢練習就行了‍‍‍
全程我都挺語重心長,積極解決問題的,結果人老先生根本不吃這套。就甩了我一句:我就是不想玩攀巖了。‍‍‍‍‍‍‍‍‍‍‍‍‍‍‍
她這一說,一下讓我特別焦慮

覺得這孩子這輩子指定沒出息了,要說學習是我逼著她學,她牴觸我也理解。但是這攀巖,是她自己喜歡玩的,怎麼遇到點困難就沒自驅力了呢。

那天我鬱悶了好久,晚上擺爛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雞湯文,大意如此👉長大以後,父母還總是教育你,你該怎麼辦?那就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配合父母,說讓他們高興的話;不跟父母相處的時候,幹自己想幹的事,不就完美了麼。不用內耗。
結論評論區第一條高贊回答:不,要跟父母對著幹,讓他們成長

當天晚上,我決定讓自己成長一下,翻了很多關於自驅力的書,雖然沒有找到特別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啟發了我一些思路,我準備再試試

第二天晚上洗漱完,唸完繪本,我跟芊芊說:你知道嗎,其實媽媽特佩服你,你自學第一次玩攀巖,就能爬到頂,媽媽看著都害怕死了‍‍‍‍‍‍‍‍‍‍‍‍‍‍‍‍‍‍
我閨女說:“那我也不想玩了,那條道我也過不去了”‍‍‍‍‍‍‍‍‍‍‍‍‍‍
我說:“這條道你目前確實還沒過去,但咱們回頭數下,你已經通關幾條了?‍‍‍‍‍‍
芊芊認真的想了想,說,“媽,我都過8條了”‍‍
“8條那麼多了嗎,我以為也就5條呢,你光自學就能過這麼多那這絕對不是運氣,你肯定有自己的方法,我猜的對不對?
我閨女得意的說:“媽媽,我其實有偷聽教練給其他小朋友上課”
行啊,你這都會偷學了看我閨女得瑟的小嘴角楊的越來越高,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就說:現在卡在的這條道,我估計你肯定還有招兒
果不其然

第二天下學,我閨女就跟我說,媽媽今天吃完飯,我想去玩攀巖。

這次玩的時候,我發現她就一直在那兒琢磨,琢磨半天,然後就在那個卡點試了幾次,真的過去了。‍‍‍‍‍

等我閨女下來以後,我就淡定一笑說,“媽媽早就知道,你肯定有招兒”(其實內心已經笑的漏牙齦了)‍‍‍‍‍
而且還沒有完,因為這次小小的成功經驗,我閨女後來又卡在一個第10賽道上了(一條高階攀登道)
第一次她整整嘗試了5分鐘,連攀巖館教練都看不下去了,免費給我們指導

‍‍‍

結果我閨女也不搭理人家,就自己反覆嘗試,最後用了10分鐘還是過不去,這才下來。‍‍‍‍‍‍
下來以後我就跟她說:“雖然你沒爬上去,但是你這反覆嘗試10分鐘的勁,也太帥了吧

‍‍‍‍‍‍‍‍‍‍‍‍‍‍‍‍‍‍‍‍‍‍‍

我閨女也淡定的甩了我一句話:明天再試試吧。‍‍
就這樣,在之後的日子裡,依然一次次的嘗試

最後終於過去了

在這件事中,我前後兩次和芊芊的對話,只是改變了話術(重點看看我給你們下劃線的地方),但對激發孩子的自驅力,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那我話術改變的關鍵點是什麼呢?
不是簡單的彩虹屁哦🌈

是有技術含量的彩虹屁🌈

這個技術含量體現在,我迭代了一次自己的認知,那就是:自驅力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我想要”,但孩子光有“我想要”還是不夠的。
自驅力還有需要有另外一個條件:我能行
怎麼激發孩子的“我能行”的信心,我給你們一一舉例示範說哈:
  • 負反饋表述是自驅力的絆腳石
  • 正反饋表述是自驅力的助推器

負反饋表述是自驅力的絆腳石
這個“我能行”,其實是現在孩子zui缺少的能量支援。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還是沿襲了父母一輩的教養方式負反饋教育
舉幾個例子🌰歡迎對號入座
  • 這次你考了90分,丟分又是因為這幾個拼音;
  • 這個字你寫了這麼多次,怎麼還是寫出格;

  • 你是堅持每天都寫作業,但是老不認真寫啊;
負反饋就是永遠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沒有做到的部分
我們覺得只要不斷找出這些問題,孩子才能越來越進步。
但是我們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孩子在進步之前,驅使他進步的信心與能量可能已經耗盡了。
人只有在自我感受好的時候,大腦才會分泌多巴胺。
而多巴胺的分泌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強大,才能激勵他做的更好

正反饋表述是自驅力的助推器
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力多放在正反饋上,鼓舞孩子向前,給能量

👉首先,正反饋更關注的過程中微小的成就,而不是一件事只有做到和做不到的結果,還有很多進步在發生。
🌰比如,孩子背課文
  • 負反饋會這樣說:都背了第3次,你怎麼還在這個地方卡殼啊。
  • 正反饋會這樣說:雖然第三次你背的還是不熟練,媽媽看到的一個上進練習的你,大部分你都背下了,卡住的部分我們慢慢來
🌰比如孩子畫不好:
正反饋會說:你覺得你畫不好這個圓是嗎,但是你有看到嗎,這個弧線畫的比上次熟練多了。每次練習都有進步。
🌰比如孩子考了95分
正反饋會這樣說:雖然這次丟分又是因為這個拼音,但是媽媽發現一些新學的字你都寫對了呢,你對新知識掌握的不錯,這些拼音屬於要多背才能更牢固的,多背幾次就是。
自驅力強的人,之所以能接受暫時的做不到是因為他們會把關注點放在自己做對的一件又一件小事上。
這為他們覺得”我能行“: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真實可靠的證據。讓他們有能量去渡過暫時的難關。
👉其次正反饋會讓我們站上更高的視角,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
🌰雖然你還沒跟阿姨打招呼,但是媽媽看到你對阿姨微笑了,而且阿姨你對你笑了,你在嘗試用自己自己的方式表示友善呢。
🌰雖然你沒有其他小朋友畫的快,老師讓交的時候你還沒畫完,但是媽媽發現,你是在構思,你是一個喜歡先思考,再動筆的孩子。
🌰沒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搭樂高確實沒搭出來,但是媽媽看到你在嘗試自己的想法,你很有探索欲呢。

聽父母諄諄教誨的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而未來一定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時代。
正反饋可以讓我們更放鬆的觀察,孩子那些不同的嘗試和探索;釋放更多積極的能量,啟用他們的

END
另外,我每週會在圈裡分享一些教育新的思考,新的策略,新的認知,外加我的各種日常。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女兒的防曬搭子“修光霜”,今夏天歸來仍是白皮(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緊扣課標知識點的數學桌遊,解決8個數學難題(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女兒夏天內衣/家居服都它包圓了,其他的穿不回去(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影片版
喜歡影片版的媽媽,可以關注【芊媽i陪娃】的影片號,每次3分鐘,和芊媽一起升級認知,用大腦的高階思維,打敗育兒焦慮,並用有效的策略,落地你我已進化的認知~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