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以為只要努力存錢,就一定能在墨爾本買套房子,那這份新出的資料可能要讓你清醒一下了。
根據左翼智庫The Australia Institute的最新分析,
過去10年裡,16個行業的單身打工人,即使從2015年6月開始攢錢,到現在也存不夠一套房的20%首付!
唯一勉強夠得上的,是一位假設的單身外科醫生,還是去年才剛夠。
這份分析基於澳洲統計局(ABS)、稅務局(ATO)和澳聯儲(RBA)的資料,假設每個行業的工人,每年存下稅後收入的15%作為購房首付款目標。

為什麼特別強調20%首付?
因為如果首付不夠,貸款就要額外買保險(LMI),一旦市場下跌、又失去收入,就有可能陷入“房貸高於房價”的困境。
以超市收銀員為例,如果從2015年開始攢錢,當時墨爾本的房屋中位價是53.6萬澳元,需要存下10.7萬澳元的首付。
但到2024年12月,他們只能存到3.31萬澳元——這時候墨爾本房價早已漲到83.5萬澳元,首付需求也翻到16.7萬澳元,差了足足13.38萬澳元!

別以為收入高一點就能輕鬆買房,來看一組資料:
-
普通全科醫生(GP):差3.31萬澳元
-
律師:差4.54萬澳元
-
小學或中學校長:差1.22萬澳元
-
電工:差5.41萬澳元
-
護士:差7.95萬澳元
-
幼托人員:差11.53萬澳元
-
警察:差4.04萬澳元
是不是感覺存錢像是永遠追不上房價?
The Australia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學家Greg Jericho直言:“哪怕房價這十年不像悉尼那樣爆炸式上漲,想靠單薪買房仍然是難上加難。”
“70年代、80年代的工薪族還能憑一份收入攢首付買房,現在基本不可能了。”
儘管聯邦政府推動了5%首付購房計劃,允許首套買家低首付貸款而無需LMI,但Greg提醒:這雖然減輕了首付壓力,卻意味著貸款總額更高、負債更重。
而且任何刺激需求的政策,最終都可能推高房價。
另一位來自偏右智庫Centre for Independent Studies的經濟學家Peter Tulip也指出,
高房價直接導致墨爾本缺乏能夠在核心區工作的“基礎崗位”人員,比如教師、護士、警察等。

他支援維州政府增加城市中心區的住房密度開發。
他說:“這已經成為澳洲面臨的最大社會問題之一。住房擁有者和租房者的差距在拉大,尤其年輕人,越來越難實現上一代人的置業夢想。”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如果兩個人共同努力,成功機率大很多。
例如:
-
一個會計+一個護士組合,能在2024年6月攢夠首付;
-
一個警察+教師,或者GP+律師組合,能在2023年6月前達成目標;
-
更早些,外科醫生+護士組合在2021年6月就能存夠。
但如果是卡車司機+銷售助理,或者汽車機械師+幼托人員組合,到2024年底還是差幾萬澳元。
現實中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些資料。
23歲的Jack Yeo,是一名公務員,他靠著緊縮生活開支,主要吃泡麵,攢了一年半,終於在Chadstone買下一套兩居室公寓。
他用了低首付計劃才勉強成行,但坦言:“想一個人買獨立屋?我基本不抱希望了。”
他的貸款經紀人Luke Eustace也透露,現在約70%的首次購房者都會選擇政府提供的低首付計劃,
不然按傳統模式攢20%首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是高薪族。”
不過低首付背後就是更高的貸款額,還貸壓力也更大。
存了快十年,房子越來越遠,這是不是也戳中了你心裡的痛?
來源:age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