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63天
本週末美國各地爆發了特朗普2.0時代的首輪大規模抗議,在數月沉寂後,反對聲浪似乎驟然甦醒,並迅速推向高潮。從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到佛羅里達的棕櫚灘,從鄉村小鎮到大都市,全美50個州1300多個城鎮的示威者以浩大聲勢展現廣泛民意。他們高舉標語牌,控訴那些背叛美國立國根基的政策。特朗普自然是眾矢之的,但馬斯克同樣被矛頭所指。手製標語將關稅與暴政、驅逐令與政府效率部一齊加以譴責。他們聲援疫苗科學、墮胎權以及加沙和烏克蘭民眾。(在密爾沃基,有標語寫道:“議題太多,紙板太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組織方稱有超過60萬人報名參加這輪抗議示威,CNN估計實際人數達“數百萬”,其中華盛頓特區的參與人數超過預期的五倍。以下是部分抗議地點的參與人數統計:
抗議地點
|
抗議人數
|
安克雷奇(阿拉斯加州)
|
1,000
|
夏洛特(北卡羅來納州)
|
3,000
|
羅利(北卡羅來納州)
|
5,000
|
棕櫚灘縣(佛羅里達州)
|
6,000
|
得梅因(愛荷華州)
|
7,000
|
西雅圖(華盛頓州)
|
≥7,000
|
丹佛(科羅拉多州)
|
10,000
|
亞特蘭大(佐治亞州)
|
20,000
|
聖保羅明尼蘇達州議會大廈
|
25,000
|
波士頓(馬薩諸塞州)
|
25,000
|
芝加哥(伊利諾伊州)
|
30,000
|
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
|
綿延20個街區
|
華盛頓特區
|
>100,000
|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全面關稅政策出臺後,華爾街最擔憂的市場浩劫已然成為現實——市值蒸發5.4萬億美元,標普500指數跌至11個月新低。全球範圍內對經濟衰退的憂慮持續發酵,就連部分共和黨議員也開始拉響警報。國會共和黨人中主要有兩派人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憂心忡忡:一派認為關稅政策本身很糟糕,另一派則認為其政治影響惡劣。這兩派之間存在交集。在前一派議員中,目前已有13名共和黨參議員成為《貿易審查法案》的共同提案人,該法案旨在重申國會對貿易政策的權力,要求國會對新關稅政策進行審議。隨著事態繼續發酵,尤其是如果市場持續暴跌,本週可能還會有更多議員成為該法案的共同提案人。

圖片來源於美國國會官網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宣佈實施全面關稅政策並引發市場動盪後,多位對沖基金經理和金融高管聯絡了財政部長貝森特,試圖透過他來影響特朗普的關稅決策,畢竟他被視為一個潛在盟友,人們期待他能向特朗普闡明,極端關稅將重創經濟並持續擾亂市場。然而,貝森特並非此次關稅政策的主要推手。他已經利用其職權,在白宮會議中針對不同關稅等級對市場和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推演了多種情景方案。
這次關稅政策的核心框架是由特朗普核心圈的小團隊敲定的,有關關稅結構的關鍵決策直至特朗普正式宣佈之前才最終確定。雖然貝森特仍是特朗普經濟團隊的核心成員,但納瓦羅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關稅議題上發揮著主導作用。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也是決策團隊的重要一員。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貝森特在電視節目中談及市場震盪時表示,市場反應永遠難以預測,但“令我驚歎的是市場基礎設施——上週五交易量創紀錄,整個系統運轉流暢,美國民眾大可放心”。他表示,現在想退休的美國人、多年儲蓄的老百姓,他們不會盯著每日行情波動。被問及加徵關稅是否是談判策略時,貝森特表示,這取決於特朗普,“但必須承認,此刻唯有他能創造出如此強大的談判槓桿”,“這類議題絕非數日或數週能達成妥協”,美方“需要觀察各國提出什麼條件、這些條件是否可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在電視節目中談到關稅後續影響時表示,他收到美國貿易代表報告,已有50多個國家主動聯絡特朗普,要求啟動談判。他表示,美國國內物價或許會小幅上漲,“但事實是,如果關稅真會對美國消費者造成沉重負擔,那麼過去近30年,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早就該縮減了”。
對於俄羅斯為何被豁免加徵關稅,哈西特表示,俄烏談判仍在進行中,特朗普“決定不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在談判關鍵時刻加入新議題並不妥當”。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印度政府官員透露,印度不太可能立即對特朗普的全面關稅措施採取報復行動,將會集中精力透過雙邊貿易談判來降低關稅。他表示印度尋求對話而非對抗,並強調印度在該地區相比競爭對手更具先發優勢。印度計劃推動達成一項平衡且公平的美印貿易協議,所有議題均可納入談判範圍,商品與服務貿易都將進行磋商。印度政府還就加稅預期影響與出口商保持溝通,並將應企業需求提供協助。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莫迪已對美國進行訪問,雙方同意於今年秋季前達成雙邊貿易協定。上月美國貿易官員訪印期間,印方已在貿易和移民議題上作出多項讓步,並表態願進一步削減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特朗普宣佈全面加徵關稅政策,無疑讓莫迪政府倒吸一口涼氣。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臺灣當局週日提出以“零關稅”作為對美談判的基礎,承諾將消除貿易壁壘,而非採取對等報復措施,同時臺企還將加大對美投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日前發文稱,特朗普的全面關稅政策實際上將精準打擊對美國最有利的貿易領域,最終將直接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難怪股市應聲暴跌。文章指出,這項關稅計劃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對國際貿易根本邏輯的誤解,美國與一些貿易伙伴有逆差,與另一些貿易伙伴有順差,這是比較優勢在起作用。各國之間開展貿易,本來就是為了專業化生產最具優勢的產品,這必然會導致一國與不同夥伴的盈虧差異。例如美國從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進口鋁材,同時將鋁材用於生產自身優勢產品(如飛機)再出口,自然會與鋁材出口國呈現貿易逆差,而與飛機進口國呈現順差。這對於個人也一樣,我們在某些方面可以賺錢(順差),在某些方面需要花錢(逆差)。我們不會因為與眼科醫生的“逆差”而選擇自己給自己做白內障手術。
美國貿易代表的報告開篇就宣稱其“測算基於持續貿易逆差源於阻礙貿易平衡的關稅與非關稅因素”,這種根本性誤判表明特朗普政府壓根就沒想測算真實的貿易壁壘程度。貿易壁壘確實會影響雙邊平衡,但將一切持續逆差歸咎於此,則完全違背了國際貿易的底層邏輯。
文章認為,特朗普的全面關稅政策無法實現平衡美國貿易的目標。特朗普宣稱要縮減2024年相當於GDP的4.2%的美國貨物貿易總逆差,這一逆差反映出美國人的消費多於生產,這一缺口不得不從國外進口。除非透過縮小聯邦預算赤字等方式減少超額支出,否則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不會消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使美國買家將進口源從高關稅國轉向低關稅國,這一過程會產生轉換成本和更高運費,結果美國與高關稅國的逆差會縮小,與低關稅國的逆差會上升——屆時特朗普會不會重新調整對這些國家的“對等”關稅呢?這種操作只會給美國及全球經濟注入更多抑制增長的不確定性。
若特朗普的任意加稅及貿易伙伴反制引發美國經濟衰退,隨著消費投資萎縮,美國的總貿易逆差也許會暫時改善。但外國經濟同樣也會遭受重創,最終美國貿易平衡的淨效果將取決於美國內外衰退誰更嚴重。這次是一場沒有底線也沒有贏家的比賽。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英媒報道,英國周邊海域發現俄羅斯佈設的感測器,疑似用於監視英軍核潛艇動向。多套此類裝置被衝上岸後才被英軍發現,這些裝置被視為對英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俄方可能意圖監視英軍四艘攜帶核導彈的“先鋒”級(Vanguard)戰略核潛艇。作為英國海基核威懾力量,該型潛艇始終保持至少一艘在海上巡航。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明顯加強了對西方關鍵海底基礎設施(包括網際網路光纜、能源管道和軍用電纜等)的偵察和破壞活動。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