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twolf
謹以此文紀念下我的30歲和我在北美摸爬滾打的12年。文筆欠佳,權且當做是一筆自己欠自己的流水賬。
12年前,18歲的我第一次來到美帝,在一個洛杉磯很小的一個私立高中開始了我的北美生活。
先別笑,我是北方人,因為上學晚,當時我在國內剛讀完高二,被美國高中建議從11年級開始,相當於重讀一年(相當於20歲才能上大學)。
來了後被安排在一個寄宿家庭,房主是個墨西哥中年婦女,胖胖的,人很和藹,就是住宿條件不盡人意。
屋子的窗戶關不緊,有一次晚上凍醒發現被子溼透了,原來是外面在下雨。後來熟悉環境後和幾個學校裡的中國同學一起搬出去租房的各種事兒就留到下次再聊吧。
說完生活談談這個學校。
學期開始後我慢慢意識到,我這個高中奇破無比,很多老師講不明白內容,大部分學生質量很差,不到幾個月我就覺得我的大學夢可能要破碎了。
靠不了老師就只能靠自己,我開始自己上網查資料,看帖子,懂了什麼叫考託福,什麼是SAT,啥叫AP課。
給自己定位了後我去和學校老師談,我說我要選AP課,結果被告知學校只能offer極少的AP,但是可以自學自考。
好吧,當時聽完後感覺已經看到了多年後自己從一個野雞大學走出來一事無成默默回國被人嘲笑。
但是不能放棄希望,自學起碼也是一條路,於是我就去買了所有能買到的教材和材料,上完學校的課回家後自學這些AP課程。
對了,因為學校很小,連11個真正會踢球的都湊不齊,我還有幸當上了個校足球隊隊長,每週還要最少兩次訓練,畢竟聽說課外活動也很重要。
當時就覺得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太多,身體和心理的壓力都很大,也有很多次覺得不如隨波逐流但是終究沒有放棄,堅持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希望能給自己謀一條出路。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覺得是個勵志的故事,但是並不是這樣。
轉折這就來了,我並不是個很會考試的人,尤其是不擅長記憶背誦。雖然靠著老本托福考了111,但是SAT的單詞我就真心背不下。
我現在都記得我第一次考完後看到570的reading和600的writing後我知道估計已經超長髮揮了,拿著1970的SAT我實在沒有再考一次的動力。
除此之外,我還嘗試考了12個AP,可惜只有7個5分,3個4分,還有兩個只有3分。
關於課外活動,也只參加過州science fair得過一次第一,足球隊隊長,再就是參與了一個research但是隻有個半成品還沒成功publish出去的paper,實在是拿不出手。
申請大學的時候,因為SAT實在太低還是沒能被最想去的學校錄取,至今還是個怨念。
看著最後收到的那些錄取通知書,我在CMU和UCLA糾結了很久最後我還是選了UCLA,畢竟洛杉磯的生活實在太完美,溫暖的天氣和數不盡的美食美景。
大學專業自然是選擇了CS,12歲開始學的C語言,中學開始搞競賽,以後當個民工搬磚這事兒我覺得我小時候就決定了。
大一生活比較安逸,畢竟入門課程比較簡單,靠之前的老底就夠用,每天活得也很瀟灑。
既然學校生活無法滿足我,大一的暑假我去外面找了個實習,在一個小創業公司做web app,用的是從來沒學過的coldfusion。
雖說沒學到啥有用的東西但是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路子,原來上班比上學好玩兒多了,還有錢拿。然後不到半年我就跳槽了,去了賽門鐵克。
同時也步入了大二,課程開始慢慢深入和拓展,開始有了很多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學不明白的東西,比如寫程式碼做動畫我就學得一塌糊塗。
由於又要實習又要上學,我開始只挑自己感興趣的學,不感興趣的不掛科就好,GPA慢慢越來越低。
但是正如我所說,上班的樂趣遠遠超過了上學給我的樂趣,慢慢的我就真的不把GPA放在眼裡了(其實就是能力有限,給自己找個藉口)。
當時我是假期全職(每週40小時),上學期間兼職(每週20小時),幾乎每天都混在辦公室,幹到了大四,自己的GPA只剩下可憐的3.0了。
大四了,同學們大多都在考研,我這種考研沒啥希望的人,只能開始去找工作。
雖然賽門鐵克也是個很好的公司,也給了我畢業後的工作合同,但是當時我非常憧憬google。
不過貌似google是個很看GPA的地方,身邊GPA高但是沒啥工作經驗的同學都拿到了面試,我手裡拿著將近3年的連續實習經驗和可憐的3.0 GPA苦苦等了很久也沒有人聯絡我。
後來亞馬遜給了我面試的機會,當時我根本沒有什麼準備,也不知道為了面試還要刷題看面經,純粹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想去看看亞馬遜面試是個什麼樣子。
當時是校園招聘,第一天面了一個,第二天面了四個,第三天offer就出來了,當時也是被這種效率震驚了。
相比之下,為了去微軟面試我還要刻意延長我亞馬遜offer的最終期限,延長了後結果微軟那邊告訴我沒安排好,需要讓我挑一個月之後的日子,我就直接拒絕了(主要是懶得和亞馬遜那邊要求再給我延長一個月來決定)。
當時心情倒是極好的,還有半年多才畢業,已經確定了下家,待遇雖說很一般都是看起來生活自理沒什麼問題。
這時才發現身邊朋友都在為了面試刷題看面經,這才知道自己當時首戰告捷估計運氣成分很大。
大學生活就剩下最後半年。
我辭掉了賽門鐵克,最後兩個quarter每學期只有兩門課,最後一次好好享受了下洛杉磯的陽光,離開了這個美麗的城市,來到了陰雨綿綿的西雅圖開始了另一個旅途。
亞馬遜的路也是挺坎坷的,當時選組我選好了一個很感興趣的組,但是快入職的時候被告知那裡reorg了只能把我分到別的地方,根本沒給我選擇的權利,可以說入職的時候是十分不滿的。
第一天我的組員一個都不在,連老闆都沒來,是一個TPM把我領走,然後送到了一個空曠的辦公室。
後來聽說他們那天是一個集體放假然後把我給忘了。
開始工作了後發現這裡前端工作比重不小,當時我明明是想要去多做後端,不滿在慢慢的堆積。
當時心想要麼趕快換個公司要麼趕快換個組,根本沒有心思在這裡好好待著。尤其是三個月後我覺得所有東西都摸透了,更是對這個組非常失望,也看不到升職的機會,私下裡已經開始研究換組的事兒了。
陰差陽錯,這個秘密計劃一直沒有真正實施,入職一年後我拿到了一個給我升職的好機會。
一個大專案,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到好幾個組。
好在當時組裡的東西我早就看透了,領著大家做這個專案並沒有什麼難度,倒是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比較有趣,也給了我很多機會,比如找到並解決了一個非常pow level的race condition,把latency從450ms降到150ms以下,等等。
總而言之,透過一個耗時幾個月的專案把所有通往SDE II還不足的方面全都補上了。
可惜當時我的老闆還是個亞馬遜新手,根本搞不定升職的事兒,和我來回的重寫升職文件折騰得我都快絕望了。
禍不單行,2015年我得知我的H1B再次沒抽到,我的OPT也離結束不遠了,來了亞馬遜快兩年了也沒升到SDE II,心態徹底崩了。
沒等OPT徹底結束我就申請暫時離職回國休息調整心態,同時開始辦加拿大簽證準備去亞馬遜溫哥華的一個新組。
加拿大工作簽證可真是慢,我2015年9月開始辦,2016年3月才正式進入加拿大。
這期間,我之前的老闆倒是給我幫了個忙,用我將近一年前寫的升職文件把我升到了SDE II,也算是瞭解了我的一個心結。
加拿大,溫哥華,新的組,新的人,雷同的故事又開始了,組裡東西不復雜,很快就摸透了,而且需求很少。
來組裡的第二個月我把組裡的所有的backlog和feature request全做完了進入了無事可做的的狀態。
老闆在西雅圖,很少管我們,感覺看不到什麼希望,對所謂的長遠計劃我既不看好也不感興趣。就在這時,西雅圖我之前組的大領導(忘了是VP還是director,反正現在是個VP了)來了溫哥華,然後我們就在公司偶遇了。
當時H1B沒抽到的時候他也聽說過我的簽證問題,但是不知道我最後來了加拿大。他和我談,說他們要在溫哥華建個組,人都是外面招的,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
當時我心裡已經有了轉行當manager的打算,畢竟對之前組裡的東西我還是很瞭解的,心裡覺得這可能是個很好的機會,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然後第二週我就被調走了,變成了溫哥華這個組的一號員工,自己開始邊幹活邊看著我的隊友們一個一個的加入,然後再帶著他們開始幹活,很輕鬆的成為了lead,同時和我老闆說我想當manager,問他我應該怎麼做。
當然了,後來發現這都是徒勞的,在這邊建組manager早就找好了,根本沒有我的什麼機會。
可惜我在溫哥華一年多了後才看透他們每次給我畫的餅並不存在。
不過人不會總這麼不走運。
2017年初西雅圖有個PM開始想要嘗試一些新的專案,雖然也是這個組相關的,但是現有的組沒有適合做這個的,想要在西雅圖新建個組來嘗試這些想法。
上頭看我也有意向就讓我倆認識了一下,然後兩個人開始計劃著下一步。
當然了,在我看來這種高風險的事給我這種人正合適,成了他們有功,敗了可以說我沒有管理經驗。
雖然如此,我還是一邊做著平時的工作,繼續lead之前這些人,一邊開始寫vision doc,開始定義這個新的組的charter,op1,roadmap,三年計劃。
雖然很累,但是第一次感覺到起碼一部分工作開始對我長遠的職業規劃有貢獻了。
之後事情還算進展的比較順利,2017年中旬我們的proposal被批准了,我簽了L1簽證在2017年10月重新回到了美國,和另外一個SDE I一起幹這些我自己的專案。
2018年年初,隔壁組一個SDE II也加入了我們,他的2升3的專案被我們無縫銜接到了我們年初的專案裡,這也是我們第一個大專案,一個大膽的嘗試。
沒想到這個專案上線後效果非常的好,隔壁組的哥們這次新建的服務把他帶到了SDE III,上頭給了我們更多的人(5個人),我們的roadmap突然就變大了,我在我們的all hands上臺講過這個專案,寫成了doc和VP們review過,得到了很多潛在的新use case。
2018年後半年,一個follow up的專案也取得了成功,透過這次成功,我幫我們的SDE I升到了SDE II,我也得到了第一次給別人升職的經驗。
這段時間我既要保證做好SDE II的工作,同時要負責團隊的每日運營,roadmap,backlog,op1,等等。
終於做到2018年11月後這些人正式變成了我的direct report,手下終於有了5個人,轉職文件也寫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終於放下SDe的工作專心做SDM的工作了。
步入了2019,我很高興上面給我的組批了7個SDE,我在grow手下的人的同時還會有機會去接觸new hire,同時還要開始考慮backfill(組裡有個人要走),當然還要開始考慮更長遠的計劃。
更開心的是我老闆說上面已經批了我的轉職文件,title很快就能真的變成SDM了!
離30歲還有半年,我終於如願以償當上了一個小小的SDM,管理著自己從無到有建起來的團隊。
回頭看看這些年,我十分慶幸自己在不斷地爭取和等待,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會,同時也很感激這一路上的各種經歷和最後的時來運轉。
作者在一畝三分地職場達人版開帖《我是一名亞馬遜一個小小的SDM,Ask me anything!》針對大家的職場問題,做了精彩的回答。左下角閱讀原文傳送。

Computer Science 601
谷歌工程師講系統設計

Data Science 501 Analytics
資料科學麵試真題講解
科技公司如何以資料分析
來驅動產品開發

Data Science 401
工業界資深資料科學家
教你破解各大公司面試

Data Science 601
AB Test:從入門到精通

公眾號太多,找不到一畝三分地怎麼辦?
點選訂閱號
長按Warald,置頂公眾號
就可以一眼找到Warald

▼網站: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