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咱們聊了中外數學教育的不同,以及不同教育體系更看重哪些數學能力。今天和姐妹們聊聊國際體系的孩子或即將轉軌國際學校的孩子如何更好地學數學。
值得慶幸的是,小學和初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國際學校使用的數學教材需和公立學校同步,所以小學到初中,孩子在國際學校可以同時學習人教版的數學和英美體系的數學。
一般來說,人教版的數學用中文授課,國際課程中的IBPYP課程和IPC課程(小學階段),IBMYP 課程或 IGCSE 課程(初中階段)用英文授課。如果娃的英語能力過關,數學的難度和練習強度並不大,在8年級之前都算在舒適圈學習,比體制內孩子輕鬆。
但到了高中階段,無論是IB課程還是AP課程,孩子會發現數學科目的難度一下子變大了。只有A- Level數學和體制內的課程相近,透過刷題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孩子們學起來也相對輕鬆。所以在咱們要根據孩子的數學基礎差異,早早選好適合孩子的國際課程體系。
怎麼讓娃更好地適應國外的數學教育體系?
放眼全球,中國的數學考試難度都排在前列。讓美國人做中國的高考卷,分分鐘把他們難趴下,即使哈佛學霸來了,也只能考30分。反觀國內體制內孩子,若想考個985院校,數學120都不夠看。

(某教育博主帶美國人挑戰中國高考數學試卷)
中國的高考數學是拉開分差的利器,有一定選拔人才的作用。但很多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都說:除了少數天才,大部分中國孩子之所以數學好,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刷題訓練,可以說正是題海戰術訓練了中國孩子數學的肌肉記憶。
到了高等教育階段,靠刷題建立的數學能力除了在計算上可以幫上咱的孩子,在其他數學內容的學習上,作用就很有限。
數學越往上學,越抽象,更像是一種哲學,要會推理,還要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
美國高等教育階段的數學更看重邏輯和推理。而中國學生恰恰不擅長,所以會出現很多孩子到了美國上本科,聽不懂數學課,考試掛科的現象,還有些數學專業學生會選擇轉專業。
中國孩子數學基礎能力強,但在國際上獲得傑出數學、科學貢獻的,還是歪果仁多一些。
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中國目前只有兩位,就是丘成桐老先生和青年數學家陶哲軒,而回溯倆人的教育經歷,會發現他是接受海外教育長大的。美國呢,有18位數學家獲得了菲爾茲獎,排名世界第一。

(澳籍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智商高達230)
咱的孩子如果目前正在接受國際體系的數學課,我覺得孩子挺幸運的,完全可以將紮實的中國基礎數學教育和提倡邏輯、論證的英美體系的數學教育結合起來,讓數學成為受益終身的能力。關於國際體系的孩子如何學數學,我覺得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幾條建議:
1.保持計算優勢
2.積累英文數學詞彙
3.培養跨學科能力
4.注重邏輯思維訓練
5.杜絕過度刷題
首先是保持計算優勢,用好乘法口訣和心算技巧。學數學不用排斥記憶口訣和心算技巧,有現成工具為什麼不拿來用?現在英國還引進乘法口訣表呢。漢字本身是單音節文字,讀起來輕快乾脆,朗朗上口,背乘法口訣並不會過多加深孩子的負擔。
第二,積累英文數學詞彙,能快速閱讀英文數學材料。國際學校的數學有一半是英語數學,數學練習題、試卷也是英文版,英文數學詞彙(English Math Vocabulary)不足會導致孩子讀不懂題,也沒法在課堂討論中準確用詞,自信大膽地參與討論,會變成同學中的小透明,紮實的英文基礎會讓孩子在數學課堂上更融入。
第三,注重數學思維,培養跨學科學習的能力。數學思維是基礎,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式數學活動,不要怕出錯,開動腦筋用不同策略解決數學問題。如果孩子覺得國際學校數學難度低,請告訴他,真正加難度要到高中AP課程、海外大學、研究生課程,英美的數學微積分部分還是挺難的,將來可以在這方面多用功。
課餘時可以給孩子拓展一些課外的計算機、工程、經濟學的知識,培養孩子跨學科的能力。純粹的理論數學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場景很少,最近幾年出現的熱門學科都是交叉學科,比如人工智慧(數學+計算機),金融(數學+經濟學),跨學科能力能讓孩子思維更開闊。

(美式課堂流行的探究式學習)
第四,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訓練,讓邏輯思考刻入孩子的DNA。邏輯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MAP考試和CAT測試都會考到邏輯推理以及證明題,谷歌、微軟等世界級大廠面試都會考察候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利用小遊戲、邏輯漫畫、程式設計等有意識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第五,杜絕過度刷題,讓孩子的數學學習更有質量。講真,刷題有個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讓孩子從60分刷到90分,的確是成就感滿滿。但如果要從95分刷到98分,哪怕投入超多時間,也不一定達到效果,娃太疲勞了成績還會退步,一點不值當。
如果孩子確實數學水平超出同齡人很多,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國際性的數學競賽,比如美國數學競賽(AMC),北美馴鹿數學競賽、澳大利亞數學競賽,袋鼠數學競賽、英國數學挑戰賽(UKMT)等,充分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數學是為數不多的能給人安全感的學科之一”。
要我說啊,數學作為一種通用能力,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解決很多實際生活中的計算問題,還可以培養邏輯能力,讓孩子在做事時更理性、更有條理、邏輯更嚴密,在表達、人際交往中更有魅力。
從長遠看,申請頂尖的美高、美本也會考量數學成績,從事計算機、金融、航天等行業也需要過硬的數學能力,真的屬於一招鮮,吃遍天。國際教育體系數學中的邏輯、推理訓練,對孩子的成長的幫助,又何止是學業呢。方法得當,數學就像走迷宮一樣有趣。希望咱的孩子,將來都能過上被數學滋養的人生。

戳藍字領資源: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