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Yilong。數學家,清華大學副教授,丘成桐少年班主講老師。
有些家長從孩子很小就開始關注孩子有沒有數學天賦。其實數學天賦這件事在幼兒園是看不出來的,在小學也很難進行判斷,因為中學以前的數學知識實在太淺了,很容易透過刷題或者背誦來實現超越同齡人的做題能力。
與此同時,無論孩子是提前學課內數學,還是學習較深的奧數,當下付出的大量努力,等孩子長大一點之後用更少的時間就能追上。比如小學三年級花費一整年學習的內容,六年級時一個月就輕鬆學會了,這是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所決定的。所以這些傳統“雞數學”的效率實在是很低,對於孩子長期的數學發展並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小學數學的重點,不應該是知識的傳輸,也不應該是考試的提升或者競賽的成績;小學數學教育的真正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能夠享受數學。
這是唯一值得花費時間精力去好好做的事,但是事實上卻很少有人在做。
1 學好數學,需要極強的專注力
數學學習有一個和其它學科非常不一樣的特點:它要求我們高度專注,必須主動轉動大腦,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不然浪費很多時間,最多隻能把題目背下來,碰到難一點的問題,一旦需要舉一反三就做不了了。
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主動思考,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我們能怎麼樣呢?也許可以逼著他的肉身去不斷刷題,但無法迫使他轉動腦筋。
我們越生氣,越怒吼,孩子就越慌張,大腦越罷工。最後數學沒學好,關係先被破壞了。

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專注呢?專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很難被培養或訓練出來。不過,當人對一件事感興趣的時候,專注力會達到很高的水平,並且非常容易維持這種專注力。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當孩子玩喜歡的遊戲時,可能輕輕鬆鬆就專注一整天也不喊累;而遇到無聊的數學課,孩子可能堅持不了一分鐘就走神了。
實際上,從短影片網站的資料來看,普通人對一個內容的專注力往往是以秒來計算的,三秒內沒有被吸引,馬上就會把影片划走。而我們想要讓孩子對一件事情專注,核心就是提升興趣。興趣到了,孩子自然就專注了。
所以讓孩子學會享受數學,是學好數學的最大法寶,更是一個對時間的投資。
2 學數學的眼光要更長遠
在小學階段,數學內容相對而言十分簡單。這時候,如果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多培養一下孩子享受數學的能力,那麼等到孩子進入中學甚至大學,面對更困難的數學學習的時候,孩子的興趣會帶來更高的學習效率,更深入的學習能力,並且往往是所有理科一起出現這種現象,這可以給孩子節省很多時間。
節省下來的時間,孩子可以用來彌補其它弱科,可以深入探索他們感興趣的東西,還可以打遊戲放鬆,甚至可以談個戀愛。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大人的目的僅僅是提升孩子在一個學年之內的成績,那麼享受數學可能沒什麼用,讓孩子不斷刷題是提升短期成績的最快方法,這也是大多數校內老師會採取的無奈之舉。
但是目光越長遠,比如看到中考、高考、甚至更遠,那麼幫助孩子去享受數學的回報就高得驚人了,而且沒有可以取而代之的方法。
3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關鍵
既然讓孩子享受數學、愛上數學這麼重要,那大人應該怎麼做呢?
最理想的做法,肯定是大人自己先愛上數學,並把自己對數學的熱愛展現出來。在一個洋溢著“數學真美好”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想不愛數學也很難。
但是很多家長確實對學習數學有陰影,自己畏懼數學,也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於是每當別人來向我請教,“如何幫孩子提升數學能力?”“應該讓孩子上什麼數學課?”我都會建議他們不要管具體的課程,關鍵是要給孩子找一個真正熱愛數學的老師。

孩子一生要跟隨許多老師進行學習,但只要有一個老師能夠用自己對學科的熱愛來打動孩子、影響孩子、點亮孩子,孩子就能擁有足夠的能量來自己走完剩下的路。只是,這樣的老師在生活中確實可遇不可求。
我想,也許我可以在線上教一教數學,把我對數學的熱愛傳播出去,雖然比不上孩子們身邊的老師影響力那麼大,但總歸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全村寫在後面
一龍老師在清華大學教數學已經有八年時間了。這八年裡,推動了清華本科生的數學教學改革,為本科生重新編寫了線性代數教材;還幫助丘成桐先生教授全國中學的丘成桐少年班課程,也為丘少班的幾千個學生編寫了一整套教材。
今年,他的兩個孩子都上了小學,為了幫助孩子提升數學興趣,愛上數學,專門設計了一套課程《一龍的數學小課》
這套課程從數學的本質出發,幫孩子發現並親身體會到數學的樂趣。課程適合1-6年級的孩子,點選下方圖片即可報名▼ 原價¥1099,全村優惠立減¥200
1
找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

在小課裡,一龍老師會把數學和生活之間真正的聯絡找出來,並不斷向孩子去展示。
比如,有些人找到的淺層次的聯絡可能會說,2+3=5可以看成兩個蘋果加三個蘋果等於五個蘋果,或者兩層樓再上三層是五層。
而數學的深層次的聯絡則會說,加法、乘法有各種運算律,那孩子的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是否存在類似的運算律呢?比如吃飯、穿衣、親屬關係有交換律、結合律嗎?透過生活中這些日常內容的類比,讓孩子深刻地理解運算律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2
數學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

接著,一龍老師會幫助孩子去認識到數學是動態而不是靜態的。
比方說,3+2+1可以並不是一個靜態的數字,而是一個跑步的人,他越跑越累,一開始一秒跑了3米,然後一秒跑了2米,然後一秒跑了1米——加法的結果此時並不重要,反而是這種逐漸收斂的數學情景更加重要。
當數學描述的物件都是變化的時候,數學概念和數學公式就變成了一個個故事,數學就變得好玩起來了。
這些變化都會有一些情節、衝突、戲劇性在裡面,這部分數學可能跟生活沒什麼關係,但是它本身就非常有趣。一龍老師在課程裡把這些戲劇性挖掘出來,展示給孩子這種數學內容的趣味性。

3
點明數學內部的關聯性

此外,數學的內容之間也是彼此關聯的,就像故事裡的人物是彼此關聯的一樣。
比方說,“乘以負一”,實際上是整個數軸的翻轉過程。因此兩次“乘以負一”,就等於把數軸翻過去又翻回來,結果就回到了初始狀態——這就是負負得正的數學情景,也是幾何和運算結合起來的應用。
數學內容往往是動態的、多變的,就像小說中的情節是動態、多變的。學習數學,就應該像看小說一樣,每一章都解鎖新的劇情,新的驚喜。這也是一龍老師的這門小課試圖帶領孩子們去體會的數學的魅力,讓孩子總是能興致勃勃地往下看,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4
讓孩子主動體會數學

最後,從課程的形式上來講,一龍老師希望孩子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探索的經歷,自己去體會數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數學。
一種吸引孩子探索的方法是給出孩子感興趣、切身相關的問題和遊戲,讓孩子去思索解決問題、打贏遊戲需要什麼樣的策略。在思考策略、追尋策略、比較策略的過程中,孩子就親自成為了數學家,親手挖掘數學真相。這種經歷對於興趣和能力的激發都是非常重要的。
透過這個課程,希望能給孩子一副特殊的眼鏡,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一方面,課程本身就包含大量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項;另一方面,為孩子展示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用到數學的過程,讓他們在課程結束之後,還能夠不斷發現數學的美好和用處。








市面上有一些號稱“啟迪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興趣”的線上課,我們做過一些調研,基本上和一龍老師的課程設計思路完全不同。
絕大數課程都是給數學題穿上游戲的外衣,本質還是在說教和灌輸知識。這些數學內容本身沒有創新,仍然是傳統教學的方式:重技巧,輕聯絡,沒思想。
在傳統的課程裡,數學概念彼此之間的聯絡非常薄弱,圖形是圖形,運算是運算;數學概念彼此間過於獨立,使得它們很難被孩子們理解和內化;它們也很少跟生活建立聯絡,或者只是勉強建立了膚淺的聯絡,讓孩子一眼就能看穿。
一龍老師的課程裡設定了引導孩子思考的過程,把真正的代數思想和幾何思想融入到課程裡,不只是教會孩子如何做題。
掃碼可免費試聽1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