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安然菲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以神經遞質內源性調節技術瞄準帕金森症First-In-Class創新藥研發

動脈網第一時間獲悉,近日,全球首家神經遞質分泌內源性調控創新藥研發企業安然菲(崑山)新藥研發有限公司(下稱“安然菲”)宣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峰瑞資本獨家投資,格物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以帕金森病為代表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First-In-Class創新藥管線研發。
安然菲成立於2023年,創始人張燕峰博士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牛津大學客座講師,有超過十五年對於多巴胺分泌及功能的研究經歷,並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重要學術論文並擔任審稿人。
創始人所在的牛津大學帕金森病研究中心(OPDC)是全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跨學科帕金森病研究中心。安然菲致力於研發調控神經遞質分泌的同類最先、同類最優的創新藥,未來將會在全球範圍內解決一系列未得到滿足的臨床需求,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的治療變革,造福廣大患者。
01
神經遞質分泌失衡引發多種神經類疾病
非正常的神經遞質釋放已證實與多種神經疾病密切相關,如多巴胺分泌不足會引發帕金森症,多動症,成癮症,精神分裂症,暴食症等。截至2021年,全球神經精神類疾病患者超過4.7億,相關藥物銷售額超300億美元。
其中,帕金森患者全球超過700萬,中國患者約310萬,是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全球帕金森相關藥物年銷售額超過400億人民幣。
02
現有療法為外源性調節神經遞質濃度,存在明顯副作用
目前藥物治療仍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首選,一般以神經遞質及其受體作為靶點成藥,包括外源性增加神經遞質濃度,結合神經遞質受體產生啟用或者抑制效果等等。然而,現有方法往往使得大腦環路中,下游神經元接收到的訊號並不是由上游神經元編碼,而來自於由藥物濃度決定的非生理性訊號。
雖然這些訊號可以很強,但長期且非生理性的刺激會給下游神經環路帶來明顯的副作用。譬如目前治療帕金森症的唯一的“金標準”藥物左旋多巴,可以在腦內轉變為多巴胺,彌補帕金森患者紋狀體內缺乏的這類神經遞質。但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後,患者會出現嚴重的運動障礙(異動症)和其它精神類併發症,以至於左旋多巴的有效期僅為5年。
03
全球首創神經遞質內源性調節技術平臺
安然菲建立了全球首創的技術平臺。該平臺透過調節神經細胞的電訊號到化學訊號的轉化效率,可以在不影響神經細胞放電頻率即不改變其生理意義的前提下,透過內源性地調節神經遞質分泌,直接對目標神經遞質分泌進行生理性調控進行針對各種疾病的治療。該方法無需侵入性手術,而且相對傳統療法具有諸多優勢:
1)相對於傳統療法的持續不變的的高強度干擾神經間的訊號傳導,該治療為生理性調節,不改變神經細胞放電的原有頻率,從而避免了因長期啟用下游細胞而造成的功能損傷。
2)治療後,疾病受損的神經間的訊號將得到相應的放大(或縮小)。該治療確保了細胞間的溝通恢復成正常的水平,在保證療效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副作用。
3)由於該治療針對性強,治療目標準確,相對於傳統療法,新平臺能夠大幅減少因為對其他種類神經訊號干擾而引起的副作用。
以上特性使得這種全球首創的新型療法適用多種疾病,可解決一系列未得到滿足的臨床需求。
04
首個管線瞄準帕金森症First-In-Class創新藥研發,研究成果已在國際頂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表
據悉,該公司首個管線瞄準帕金森症First-In-Class創新藥,全新的靶點首次實現了對多巴胺能神經元分泌的直接調控,該療法採用的全新機理顛覆對多巴胺分泌機制的認知,成藥後可單獨使用治療帕金森症(不依賴左旋多巴)。目前臨床前研究資料證明其單獨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多巴胺分泌,經治療後的帕金森模型小鼠均恢復了運動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已在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表,標誌著相關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已獲得學術界認可。
基於該技術平臺,安然菲首先針對帕金森開展了相關藥物管線佈局。據悉,新靶點實現了對多巴胺能神經元分泌的直接調控,成藥後可單獨針對帕金森症進行治療。相關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表。
05
資本青睞,安然菲有望快速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新一輪融資同步開展
目前,安然菲已完成先導化合物等多項國際專利申請,針對先導化合物的最佳化工作即將完成,預計2025年確認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
對於本次融資,安然菲CEO張燕峰表示,感謝峰瑞資本對公司的支援,資本加持下公司將於近期完成首個管線帕金森創新藥的PCC確認,及以快速掃描迴圈伏安法(FCV)為代表的神經電生理平臺的拓展,未來還將基於內源性調控多巴胺新機制的技術平臺拓展多動症、抽動症等多管線研發。
峰瑞資本謝達博士表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存在著巨大的臨床未滿足需求,然而受限於複雜的腦疾病病理,以及侷限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樣本,神經精神疾病藥物的開發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安然菲立足於全新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開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關注對腦區域性網路的調控,有別於過往單一的遞質回補或對遞質受體的直接干預,因而有望獲得更貼近生理水平的治療效果,並具備在不同型別的神經元、不同物種上拓展和驗證的潛力。透過提高大腦內多巴胺濃度治療帕金森病已經得到臨床認可,安然菲的首條管線也將專注帕金森病,以期為新的生物學機制提供關鍵臨床驗證,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更優質的藥物。
格物資本合夥人邸海明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和全球帕金森病研究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合作,張博在電生理,電化學,藥理學,行為學,化學,和計算機模擬均具有深厚的背景,安然菲在研的用於治療帕金森的首個管線機理清晰、臨床前研究資料已展現出優異的效果,未來有望打破左旋多巴恐懼症,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新的福音。公司新一輪融資也正式開始,期待與更多投資人交流。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