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縱橫丨中國水墨課程走進歐洲知名藝術院校

近日,比利時最知名的藝術院校——坎佈雷國家高等視覺藝術學院舉辦了中國水墨畫選修課期末考評。來自上海的華人畫家張文海首次在歐洲藝術院校開設計算學分的中國水墨畫課程。他於2009年獲得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學位後定居比利時。他在歐洲各地舉辦畫展,獲獎無數,作品被歐洲議會、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和不少歐洲博物館收藏。
張文海為學生點評作品。人民網記者 牛瑞飛攝
自2020年開始這門課程以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張文海將學生數量上限定為15人,已連續五年滿額,每年報名都很火爆,用學生的話講“中國水墨畫課程非常受歡迎,能成功選上需要很好的運氣。”
張文海向記者介紹稱,從具象到印象再到抽象,直至今天的多媒介,西方美術史的每一次進階都具有對抗性,這與中國美術教學裡的承傳精神截然不同。從根本上講,這是思維方式的差異,是刻在基因裡的記憶。“這對我的課程來說也就形成一種挑戰。中國水墨對於西方學生來說既是新元素的注入,同時還要揹負著厚重的傳統審美。要在這裡找到平衡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還要有教學成果。但也只有做好這些,才能使這門課程具備特殊的意義,才能讓水墨傳統精神和西方青年藝術家的審美有機地結合,不同於普通興趣班。”
張文海為學生點評作品。人民網記者 牛瑞飛攝
張文海以“材料”為切入口。他說:“有一個不恰當比喻,水墨材料在中國畫家手裡被把玩了千百年,已盡其所美。我們像玩具開發商一樣,牢牢把控著產品的質量和價值。而材料到了這些西方美術生手裡,就像玩具到了孩子手裡,可能被千萬倍的珍視,當然更可能被拆得粉碎。如果是後者,那麼又有兩種可能,一是徹底失去了價值,二是換了土壤,長出了不同的枝芽。”於是有了這些充滿了爆發力和想象力的“水墨畫”。他在課上跟學生開玩笑說,你們是專業的思維、業餘的玩家,這是一個美術工作者一生中最快樂的階段,因為沒有章法的約束,所以也沒有得失的困擾,要好好珍惜。他希望另一個次元的“水墨精神”能夠茁壯成長。
來源 :人民網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