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鎮社之寶!這部跨界鉅著,究竟有多震撼?

你知道嗎?
讓世人仰望的《蒙娜麗莎》,在神秘的微笑、深邃的眼神、身後的背景之外,之所以能讓人們脫口而出“好美”,還有黃金分割比例對數螺線黃金三角形在起作用。
圖源:The Mona Lisa Foundation,Leonardo and Mathematics
梵·高令人目眩又著迷的《星月夜》,星雲迥異、像海浪或火焰一樣翻騰起伏的畫面背後,不規則的旋渦其實呈現了湍流結構的模式。這種在自然界中經常出現於大氣和洋流中的“不可預知”的旋渦,到現在仍是科學界的研究物件。
The Starry Night,1889
圖源:Wikiart
提到藝術就一定繞不開的《最後的晚餐》,在描繪十二門徒各異的神態、微妙的動作、隱現的光影的同時,採用了線性透視法,並且巧妙地將耶穌置於畫面中心,成為“消失點”,以此來預示悲劇即將發生。
圖源:Mysterious Writings,The Secret and Sacred Geometry of Leonardo da Vinci’s The Last Supper
多麼迷人!這種藝術和數學乃至科學的交匯。
當我們被藝術之美震撼到怔愣,以為這是純粹感性在起作用,殊不知,作品背後隱現的數理邏輯也構成了“美”的必然要素。而當我們為數學極致的優雅和深刻所觸動時,藝術的靈魂在此刻也漸漸浮現。
正如酷愛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所言:“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藝術需要同樣的思維過程。”數學是藝術的靈魂,而藝術則是數學的生動表達。
圖/視覺中國
向前追溯,數萬年前的原始社會,數學和藝術都源於生活,產生自人的真實需求。
向後瞻望,工業革命之後照相機出現,以印象派為代表的藝術開始跳出“像”的桎梏,用模糊、動態來探索更深層次的東西。而一個世紀後計算機問世,出現對大量模糊資訊處理的需求,模糊數學也應運而生。
數學和藝術在更高的維度上相通,互相影響、交織前行。但我們往往礙於知識儲備、學科界限,不曾深入瞭解其中的奧秘。
圖/視覺中國
如果能打通二者的邏輯,在歷史程序中看清它們共同的底層邏輯,

該有多好?這種“真正看懂”的感受,該是多麼令人神魂激盪?

需要有一把斧頭,打破這個“壁”。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找到了這把“斧頭”!普林斯頓大學的鎮社之寶《數學與藝術:一部文化史》——一部引進中文版沒有多久的跨界鉅著。

568頁,60餘萬字,展現數學與藝術的關係,呈現交融史;
單是引進就花了整整8年,600餘幅圖片,歷史手稿、原理解釋圖、高畫質藝術作品應有盡有;
8開大尺寸精裝,4.3釐米厚,淨重3公斤,完美呈現典雅莊重之美。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跨學科思考能力,提高思辨力的同時獲得超高“美商”,相信我,這部書是不二之選!
名家名社耗費心血打造,有讀者驚呼:
「專業,超神之作!」
「選題也太棒了吧,

藝術和數學,左腦和右腦,理性與感性,令人心情愉悅!」

「跨越歷史,橫貫東西,

越往後讀越心潮澎湃!

作為藝術生從小最怕數學,但跟著作者開始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

「這本書竟然出中文版了?當年如果有,我也不至於啃到兩眼發花!」
其實,這部書在面世之前就已經備受歡迎了,在眾籌平臺竟然在上線第1秒就達成了目標,4小時內破10萬,登上了平臺熱度榜榜首!截止眾籌結束,已經達成超80萬的成就,2000+人支援。
美國亞馬遜網站上,有讀者評價這本書“coffee table book”(咖啡桌書),這類書兼具藝術美感和思想內涵,大開本精裝,不單單是咖啡桌上的裝飾品,也反映出主人的審美品味和喜好。
無論是置於咖啡桌還是書架,這部極具分量感的大部頭都值得帶回家珍藏。
為了讓更多讀者也能把這套普林斯頓鎮社之寶收入囊中,進一步領略數學與藝術交融之美,三聯決定——自掏腰包,把《數學與藝術:一部文化史》免費送給大家!
▼點選下圖,瞭解更多
現在開通/續費「三聯中讀·知識年卡」,即可直接獲贈《數學與藝術》布脊精裝實體書,把這部“鎮宅之寶”帶回家!

死磕八年終見天日

“老大難書”耗盡心血
2015年末的一個傍晚,圖書團隊遇到了這部“大厚書”。版權代理公司的負責人拉著整整一箱的樣書,充滿激情地介紹每一本。但當捧起足有6斤重的《Mathematics and Art》時,口氣變得凝重起來。
這部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非常厚重的“大書”,原本在國內的版權已經出售,但出版社思慮再三,還是覺得操作難度太大,寧肯付違約金,也把書給退了回來。
可是,這樣一個視角獨特、跨界融合的選題,正是圖書團隊的口味。就這樣,又大又厚的《Mathematics and Art》被買下了版權。
▲英文原版書影
要知道,一部近600頁、圖片達600+幅的大體量作品,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困難重重。
單是圖片中文版的授權,就讓人頭大。圖片的權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畫廊甚至個人收藏家的手中,要一一聯絡、一一清權。當編輯把書中需要清權的照片一個個標註出來後,發現:幾乎每頁都有待完成的任務,難度和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標記記錄
如何找到合適的翻譯,又是一個問題。數學和藝術,兩個詞組合在一起,一般的作者不敢寫;這樣一部博大精深的書稿,一般的翻譯不敢接;如此之厚重的體量,也讓人望而卻步。
所幸,在原作者的幫助下,圖片版權最終得到解決。找到了有充裕時間又有足夠興趣和經驗的科技工作者李永學老師,又延請三位分別有數學背景和藝術背景的專家保駕護航,由資深編輯親自審校。
歷經八年,《數學與藝術》中文版終於面世。
▲編輯校對
八旬藝術史家畢生力作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獨家授權
琳恩·蓋姆韋爾(Lynn Gamwell)
生於1943年,現年80歲,以其關於藝術史、數學史、科學史系的研究而聞名。她擁有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學士學位、克萊蒙特研究生院的藝術碩士學位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併為倫敦弗洛伊德博物館、紐約科學院等機構策劃展覽。
蓋姆韋爾出版過多部融匯科學與藝術主題的相關著作,這源於她早年的求學經歷。
當她還是藝術史研究生時,她覺得讀過的許多藝術解析,僅從藝術解釋藝術的話,不但不能令她更明白,反而不充分甚至會產生誤導。因此,在完成博士學位後,她又繼續修學了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以及微積分、群論等數學學科。

Lynn Gamwell於2002年出版了《探索無形:藝術、科學和精神》一書,透過文字和影像深入探討現代科學如何直接、深刻和無可爭議地改變了現代藝術,goodreads評分4.38。
在成為藝術學院的教師後,她更是對大多數教育書籍中插圖的低質量和令人困惑的內容感到震驚。因此,她發誓要寫一本令人信服而且清晰明白,又極具視覺化的書。
《數學與藝術》便是蓋姆韋爾半個世紀研究和教育生涯的結晶。她說“我希望人們能讀完這本書,發現歷史是一本故事書,而數學是關於迷人想法的。”
▼點選下圖,獲贈實體書▼

60+萬字,全景呈現
千年數學與藝術的交融
《數學與藝術》不是一本死板的學術書,而是一場“人類文化盛宴”,一趟冒險的跨界之旅。它不是專屬於學者的晦澀理論,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了數學與藝術的交融之美。
從史前數學與藝術的萌芽到柏拉圖的理念世界。
從《幾何原本》到牛頓微積分,從八卦圖到二進位制。
從啟蒙主義理性與浪漫主義想象的論戰,到現代數學和抽象藝術出現。
從相對論、量子力學到立體主義、後現代主義。
開啟每一頁,你都能看到數學理念和藝術思潮在紙上交相輝映。
正如作者所言,“我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以非數學語言……探討數學在人類歷史程序中如何啟發了藝術家。”
跨越千年,揭示各時期
藝術作品背後隱藏的數學奧妙
就如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子,這本書將讓你發現,原來藝術作品背後蘊藏著那麼多數學奧秘,數學原理竟能激發出令人驚豔的藝術靈感。無論你是喜歡抽象還是具象,是古典派還是現代派,都能從中感受到數學是藝術的靈魂,而藝術則是數學的生動表達。
這本書是一部以數學為線索梳理的藝術史,同時還具有很強的科普意味。
作者貼心地透過頁面邊欄、拓展版塊,以豐富的註解、引文、逸事等,極大地增加了書的知識性、趣味性。
當你獲得這些洞察之後,你對藝術品的欣賞將更上一層樓,並體驗到一種融會貫通的快感。
600+精美圖片,一場穿越古今
橫跨東西的視覺之旅
《數學與藝術》書中收錄有600多幅精美圖片,翻開它,你會感覺走進了一場精美絕倫的紙上視覺盛宴,但它同時也是一場穿越古今、橫跨東西的藝術之旅。
因為書中圖片版權的問題,中文版的出版一開始就差點擱淺。作者蓋姆韋爾老師歷時一年有餘,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畫廊、個人藏家手中,一個一個地去進行詢問、得到授權,最終蒐集了幾百件藝術傑作,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裝置、數字作品等各種形式,最終讓這部盛宴得饗讀者。
這樣一部耗盡心血、跨數學與藝術兩大學科、圖文並茂、集權威與可讀性於一體的書,開通/續費「三聯中讀·知識會員」,我們免費送給你!
▼點選下圖,立即購入▼
說完了贈書,我們不妨一起盤一盤:
三聯中讀·知識年卡,有何妙用?

成為會員,免費領取

數學專題知識圖譜
我們為所有知識會員,準備了一份數學專題知識圖譜
從數學的萌芽時期到圖靈機的出現,為你梳理了每一個階段數學的重大飛躍。
還有推薦的相關課程、數字刊、播客、有聲書,這些你都可以在三聯中讀App內一站式探索。
成為知識會員,新增詳情圖頁面的企業微信,回覆“數學”和訂單截圖,即可領取專題知識圖譜!

這裡是


“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地

如何更加透徹地“閱讀”一件藝術品,並且理解背後的深思?如何使用藝術的語言,以便描述和分析你所看到的藝術作品?如何真正而充分地領悟到藝術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也是一名“藝術愛好者”,那麼,恭喜!三聯中讀·知識年卡,會是最值得慶幸的一項精神投資:
這裡有200+藝術美育類好課,為你提供全年饕餮盛宴。

《張敢·看懂西方藝術史》,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帶你邂逅偉大的藝術靈魂;
《發現畢加索》,開啟現代藝術的奇幻之旅;
《藝術巨匠倫勃朗》,帶你走進繪畫史上的“荷蘭黃金時代”
……
三聯中讀知識年卡可以帶你體驗藝術真正的樂趣,開啟收穫各種藝術體驗的大門。
透過高校的教授和權威學者,導覽整個學習過程,使全世界的博物館、美術展覽館、教堂和寺廟都成為你的的樂遊之地。

海量精品課程


在細碎時間“餵飽好奇心”

若你還不是知識會員,也許會不解,為何老會員們都像參加接力賽一樣續訂它,有一位甚至已經續到了2041年……
三聯中讀的知識會員,到底有什麼吸引力?
來自使用者的自來水安利
開啟三聯中讀App,你會發現,它是一片知識的豐饒之海。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無數你感興趣的話題,都能在這裡找到成系統、有趣味的成套課程。

部分課程

我們提供精神養料
當人們毫不遲疑地為漫威、迪士尼買單,也許你更有興趣瞭解“電影”這門藝術的流派、思潮與美學,從此真正看懂好電影;當身邊的人被神曲洗腦並樂此不疲,也許你願意借“古典音樂”,重新找回鈍化的聽覺。
除了多元化的精品課程,三聯也注重人文關懷和家庭氛圍。為回應讀者們的需求,我們請了高校教授、權威學者,為孩子們專門打造了文學課、藝術啟蒙課、歷史課、哲學課,以及海量文學名著有聲書。全家人都能在App裡找到自己想聽想看的好內容。
等車、候機、睡前、通勤、發呆、飯後,在你將要感到興味索然的那些時刻,請點開三聯中讀App,讓這些有嚼頭的好節目,把你的零碎時間編織成幸福的瓔珞……

全網獨家


盡享“頂尖學者×三聯原創”

三聯請講者,不過度青睞自帶流量的文化網紅或知識明星,而更願意選擇頂級高校裡“最有資格來講這一話題”的學者教授
為什麼有這樣的堅持?第一,高校任教多年的他們,更懂得如何將知識系統、深入淺出地講給大家;第二,作為領域內極受認可的研究者,他們能第一時間掌握最前沿的觀點。其權威的知識背景,也足以令大家學得放心。
許倬雲、西川、陳嘉映、戴錦華、葛劍雄、樊錦詩……這些智慧頭腦的思考結晶,都將為你所用。

以這門大熱的《看懂西方藝術史》為例吧,為了讓你學會一套獨立解讀、賞析作品的方法,我們請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張敢製作近200講超大容量的課程。
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劉平老師,為我們帶來《中世紀藝術小史》,一舉顛覆你對“黑暗的”中世紀的想象。
以及,由清華大學建築學畢業,美國Lone Star College《建築藝術欣賞》課講師劉丹博士,用建築體系大全、建築史百科和欣賞攻略,為你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建築藝術”之旅。
更有延拓的課程,如三聯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聯手打造的《發現畢加索》課程,用一套課程的時間開啟現代藝術的奇幻之旅;
也有《成為安迪·沃霍爾》系列課,一起進入20世紀流行文化之王的精神世界和他的波普藝術……

超高性價比


永遠不會虧的智力投資

建議你權衡這樣的價效比:用享受一次餐館的費用開通知識年卡,換來的這頓精神筵席,足夠吃上整整一年。
當然也不用怕好內容太多聽不完,我們已經幫你算了一筆賬:只要聽夠2門課,就已經賺回入會費了因此,想提升認知、為內在魅力加碼的你,完全可以閉眼入!
用每天1元的價格,獲得智識與美商的雙重提升。
▼點選下圖,購年卡得贈書▼

文|晨曦
參考資料:

梁進,數學和藝術的高維連通(2018)

未讀,編輯死磕八年,這本2000+讀者眾籌支援的大書經歷了啥?| 編輯手記(20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