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鴻·潘天壽紀念講座|總體空間:三個歷史情境,三種研究方式

2025 潘天壽紀念講座
 總體空間 
三個歷史情境|三種研究方式
主講人
巫鴻
簡介
德國音樂家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在1849年提出了“總體藝術”概念,即透過彙集對錶演、佈景、音樂、詞語、繪畫、建築的感受,達到整合的藝術經驗。一些藝術家和理論家隨後借用和發展了這個概念,把多種視覺形式以至文化研究和社會實踐組合進複雜的交相互動之中。這個講座系列透過三組例項,探討這一概念在美術史研究中的效用以及對研究方法的啟示,並在中國美術史的語境中對其重新定義。
地點
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北苑報告廳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藝術人文學院
支援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宣傳部
講座簡介
第一講
擂鼓墩與馬王堆:槨墓的藏境
【時間】
3月4日 18:30
【主持人】
範白丁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常務副院長、教授)
【與談人】
賀西林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 求是特聘教授)
羅逍然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教授)
何康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講師)
第二講
敦煌與莫高窟:進香與參禪
【時間】
3月5日 18:30
【主持人】
張喬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美術史繫系主任、副教授)
【與談人】
孔令偉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院長、教授)
陳亮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教授)
張書彬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教授)
第三講
養心殿與倦勤齋:鏡與畫的互動
【時間】
3月7日 18:30
【主持人】
董捷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院長、教授)
【與談人】
萬木春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院長、教授)
封治國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油畫繫系主任、教授)
朱贏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副教授)
主講人簡介
巫鴻
巫鴻教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哈佛大學,曾在故宮博物院、哈佛大學藝術史系任職。1994年至今任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暨東亞語言文明系斯德本特殊貢獻講座教授,兼任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斯瑪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美國文理學院院士、美國哲學院院士。自2023年6月起擔任北京大學王寬誠客座講席教授,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任教。
巫鴻教授長期在多學科基礎上研究中國藝術和視覺文化的歷史與當下,在國際範圍內推動中國藝術的研究與教學,並努力將其納入全球藝術史的基本知識結構。他已出版專著近30種,主編論文集、展覽圖錄60餘種,為中國藝術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引領了近年來國內藝術史研究的新風氣。
校外訪客預約進校路徑:
1、支付寶—搜尋“中國美術學院訪客預約”
2、微信—“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選單欄目—“進校預約”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學脈深厚,近百年來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建校之初即率先建立“藝術科學”觀念,為我國的藝術學研究奠定教育根基。國內率先開始研究生培養,並於1980年、1984年分別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7年招收首屆史論本科生;2008年獲浙江省重點人文社科基地;2011年獲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6年獲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專業建設專案。學院的藝術學理論研究地位崇高,2015年獲評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2019年,藝術史論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目前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訪問學者等層次豐富的人才培養,既是國際藝術史學研究的重鎮,又以持續推進中國藝術研究為己任,是當代中國”藝術智性與新人文教育”的建設高地。
 編輯 胡相宜 責編姚雨辰 稽核範白丁 董捷
相關推薦
巫鴻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20年6月
享譽世界的中國藝術史家巫鴻,在美國名校講授中國藝術史各領域的第一堂課彙集,是中國藝術的入門級讀物。
《第一堂課》堪稱中國版的《藝術的故事》,它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系統展示“中國美”的意蘊,帶你領略中國藝術的至高境界。
這是讓世界瞭解中國藝術的第一堂課,也是中國人走進自己偉大文明美的歷程的第一堂課。
書影展示
《第一堂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