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蘇州,邁向“人才天堂”

總有朋友會問到我:“為什麼蘇州能吸引人才?”
近期,2025高校技術轉移轉化大會暨第二屆蘇州國際科創大會、第十七屆國際精英創業周系列活動在蘇州開幕,我想從中會找到一些答案。
此次大會上可謂星光熠熠,包括諾獎得主,超百位國內外院士,70餘位國內外高校領匯出席活動。此外,還有百餘所國內外高校代表,60餘名技術經理人和技術轉移機構、重大研發機構代表等出席了主會場開幕活動。

科創人才騰飛蘇州
在會上,總規模100億元的蘇州市“百億人才基金”正式設立,採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的運作模式,同步設立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低空經濟、文化創意、青年創業等子基金,重點投向領軍人才、賽事選手、初創企業、硬科技等四大領域,為人才發展構建全生命週期金融支援體系。
同時,蘇州市重大產業發展基金也正式釋出,基金總規模100億元,專注於重大產業領域的“鏈主級”專案,全方位助力蘇州“1030”產業體系升級發展。
一系列組合拳下來,蘇州把廣招天下科技英才,在蘇州成就事業的誠意展現到了極致。
蘇州“步步高”的秘密
作為產業大市,2024年蘇州市GDP達2.67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4.7萬億,持續穩居全國前列。現在的蘇州是一座當之無愧的創新之城。蘇州人自豪的用“123456”來形容蘇州在科技創新上的雄厚實力。1是蘇州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全國第一,2是中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全國第二,3是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三,4是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全國第四,5是“上海-蘇州”科技叢集全球第五,6是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全國第六。
來之不易的成績的背後,是這座人文薈萃千年古城的創造性付出。
優質的人文氛圍
蘇州自古以來就崇文重教,上千年來英才輩出。從唐代到清代,蘇州狀元數量之多居各州府之最,而今,蘇州籍兩院院士數量依舊全國領先,從“狀元之鄉”到“院士之城”,蘇州的人文環境在全國都有目共睹。再加上蘇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產業積累,蘇州的人文“軟實力“和產業的”硬功夫“互相融合,為科技人才在蘇州沉下心去做事,創造了來得了、能做事、能成大事的良好氛圍。
著力進取的有為政府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蘇州深深意識到,當代城市競爭已從“拼政策”“拼區位”轉向了“拼科技”“拼創新”,必須為科技人才營造出一個創新要素彙集、碰撞、聚變的良好環境,才能助推蘇州經濟的進一步騰飛。
自2007年啟動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工程,對引進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給予最高3000萬專案支援。蘇州正建設青年創業首選城市,面向全球徵集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蘇州青年科學家”可獲得50萬獎金支援。
這次大會新發布4名蘇州市頂尖人才,在去年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週上,蘇州釋出頂尖人才計劃,引起海內外人才的廣泛關注,政策聚才效應持續釋放。一年來,蘇州共新引進院士專家10人,累計集聚海內外全職院士25人。蘇州將給予頂尖人才“頂級支援”,分別給予每人不低於3000萬元專案資助,同時按專案資助額10%疊加給予人才樂居補貼。
此外,大會還發布了15個重大創新團隊,蘇州已累計引進了14個頂尖人才(團隊),77個重大創新團隊,3835名蘇州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蘇州人才總量達407萬,高層次人才總量達45萬。人才核心指標持續位居全國、全省前列。連續13年被評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目前,蘇州擁有全國材料領域頂尖實驗室——蘇州實驗室,首個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深時數字地球”啟動實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生物醫藥、第三代半導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量級科創載體,也紛紛佈局。
蘇州已經有31所大學(研究院)選址落地。國際頂尖高校,牛津、哈佛、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內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0多所國內外頂尖高校,都在蘇州建立了創新合作平臺。
最佳化人才生態,步伐不會停止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蘇州一直在圍繞產業發展和企業的需求,不斷最佳化完善人才生態。
突出產業導向,完善梯次人才支援體系
蘇州制定實施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1+8”系列政策以來,形成覆蓋引進和培養、個人和團隊、創業和創新的高素質人才引育機制,對“塔尖”和“塔基”人才提供相應支援。
目前,蘇州奈米新材料產業競爭力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領先,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躋身全球五大奈米產業集聚區。產才融合一直是江蘇人才工作的鮮明特色和重要經驗,近期,江蘇省委人才辦圍繞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試驗區建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促進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同頻共振。
此次,江蘇省委人才辦支援蘇州打造“江蘇省奈米新材料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全面助力蘇州奈米新材料產業和人才發展,這也是江蘇省首批授牌的人才集聚區。蘇州將以產業鏈人才為重點,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持續建強“江蘇省奈米材料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
突出全球視野,最佳化高階人才資源配置
蘇州透過加大力度持續打造“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這一閃亮的招才引智品牌,設立全球路演中心加強與海外創客育成中心、海外組織密切合作等方式,形成以“離岸孵化+飛地引才”為特色的全球引才網路體系。
進一步支援企業自主引進、培育和認定人才,最大程度實現高階人才資源的最最佳化組合,賦予產業鏈重點企業市級人才計劃自主認定權,支援企業面向全球“以才引才”“團隊式引才”。最佳化實施優秀人才專項獎勵政策,面向符合條件的市級以上領軍人才、重點產業鏈企業的高管或技術骨幹給予獎勵。
突出便利服務,AI+平臺助力人才精準匹配
為了提升人才政策的觸達率、知曉率和兌現率,蘇州市委人才辦還發布了全程智慧招聘平臺、人才政策智慧匹配平臺、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等三個AI+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和全過程支援保障,透過智慧化精準匹配,實現人才和崗位的無縫雙相奔赴,實現人才政策更方便即時的兌現。
蘇州將在現有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創業服務。累計投用人才公寓12萬餘套,打造10個高品質人才社群示範點,建成蘇州國際人才港、海外人才國際融合服務中心,營造“類海外”環境。
如今的蘇州,新型工業化正在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這一切都離不開天南地北、海內海外,關心蘇州、熱愛蘇州、紮根蘇州的新老“蘇州人”的拼搏與奮鬥。蘇州也在敞開心胸,用最大的熱情、最優的待遇為奔赴蘇州追尋夢想的人們打好一切基礎。
人與城的“雙向奔赴”、城與人的共同發展,這是無數城市夢想的最高境界,現在的蘇州,正在一步步接近這一境界。新時代的“姑蘇繁華曲”,也將在這樣幹事立業的氛圍中不斷彈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