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

我個人微信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毯叔說


大家好,我是毯叔。
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因為最近有些事挺受觸動。
我有個外甥學金融的,今年剛畢業,自己在北京一家期貨公司找了份運營工作,邁向了走上社會的第一步。
前幾天,受我老家的表姐之託,我去看望他問問他工作情況。
小夥子一副精神萎靡的樣子,狀態不太好,我一問才知道,他對目前這份工作的內容和環境都不適應,覺得不是自己想要長期從事的行業。天天從早忙到晚,連思考和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我問他發現不適合為什麼不考慮換換。
“我不敢換,怕找不到更好的了。” 外甥有點遲疑:“而且辭職了,我連下個月房租都付不起了。”
“管你爸媽先要點,讓他們幫你啊。”要知道,我表姐是個生意人,房租錢是絕對出得起的。
“不!我都這麼大人了,不想啃老!” 外甥被我這麼一問,表情變得難堪又倔強,憋了半天,憋出這麼一句。
然後就再也不說話了……

圖源:網路
講真,都是從要啥啥沒有自尊心卻爆棚的青春期走過來的,我外甥這個年紀男生的心態,我比誰都瞭解。
而且這些年,和我外甥一樣的年輕人,我實在見過太多了。
他們普遍年齡在大學畢業三年以內,聰明,學歷不錯,背景不錯,也能吃苦,對自己狠。
但最大的共性也有兩點:
第一,思想不夠成熟,對這個世界認知還不夠深刻。
第二,在這種時候,卻自尊得過了頭,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把所謂的獨立當成了最好的堅持。
具體表現就是,非要自己找工作,自己辛苦攢錢,自己忍受艱苦環境,自己把苦往肚子裡咽,
一旦畢業,立馬就和父母劃清界限,拒絕家裡的一切資助。
美其名曰:不想啃老。

圖源:網路
可這樣真的是最優選擇麼?
我是學經濟的,經濟學講究凡事都評估個成本與收益。
越是詳細評估了年輕人的成本與收益後,我越是有一個逐漸明晰的建議,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我強烈建議大家——
啃老三年,再去獨立。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拆解下這句話。
首先,這句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時間段,3年。
為什麼是畢業三年?
因為這段時間對每一個走向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再重要都不為過。

圖源:網路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就30-50年,而最重要的就是前3年。根據職業發展成長—探索—確立—維持的規律,你只有在前三年確定了正確的方向,後面所謂的10000小時定律才能發揮正確的效能。
是的,雖然所有的職場劇集和成功學書籍,都在致力於展現一個用心和努力就有回報的公平世界,但這種情況對於90%以上的打工人來說,並不存在。
所以年輕人「努力和用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報的行業或公司」。
這才不是錯付啊!
拿我來說,我人生中80%的痛苦和折騰,都用在尋找一個好行業好公司上了,但這個時間段,只佔了我整個職業生涯的20%不到,也就是剛畢業的前三年。
終於找到這樣的環境之後,一切就都順風順水起來,在這樣的環境工作,佔了我職業生涯的80%,但回想起來,我所花費的思考和辛苦,頂多只有20%。

圖源:網路
現在的職業生態千變萬化,可選擇的方向也五花八門。一個年輕人,如何能保證他懵懵懂懂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個「努力和用心就能有回報的行業或公司」呢?
太難了!
那怎麼辦?試啊。
在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公司都用心地工作,但也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觀察行業,一旦發現這裡不是正向閉環,及時止損,抽身出來,去找更適合自己的土壤。
真的,在你試錯成本最低,回報卻最為豐厚的時候,越早驗證你的想法是錯誤的,反而越有幫助,因為時間是最大的成本。
馬雲都說了,25歲,不要害怕犯錯誤,每一個錯誤,都是一次收入。

圖源:網路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盲目試錯,每次都能吸取錯誤的教訓並加以糾正,最多三年,你一定能找到那個「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報的行業或公司」,然後在這裡踏踏實實安定下來,用心和努力地工作,把人生的路越走越順。
但是但是但是,我見過的更多年輕人,與此正相反。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不適合不看好一家公司,還是千方百計賴在垃圾環境中不走,蹉跎光陰歲月,對於改變,極度焦慮,極度恐慌。
說到底,還是太計較短期的利弊。
如果換了公司工資變少怎麼辦?如果沒了飯補是不是太不划算?地點變遠了要重新租房,房租漲價了怎麼辦?

圖源:網路
年紀大了以後,我越來越認同,錢是一切問題裡第一個可以被排除的問題。
可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它一定是首要問題。
本來工資就少的可憐的畢業初期,所有的思索維度都只能停留在物質的比較和生存的需求上,自然無法想的更多元,更深遠。
所以這個時候,你最需要家庭的金錢支援。
這種支援,與其說是一種物質的補貼,讓你能付得起押一付三的房租,能買的起更高效的電腦和手機,能度過青黃不接的職場初期。
不如說,是給了你敢折騰的底氣和無所畏懼的後路。
裸辭不要緊,工資變少不要緊,反正有家裡為我託底。

圖源:網路
千萬別在這時候強調和堅持你所謂的獨立。
表面看上去,咬碎牙把苦往肚子裡咽的你,在父母和其他人嘴裡,是一個不依靠家庭獨自打拼的孩子。
但你在這其中走過的彎路,錯失的協同溢價和成長的機會,都是你的機會成本。
而你的年輕時光也就那麼幾年。

接下來,咱們再來談談這句話的另外一個詞,啃老。
什麼是啃老?我認為有兩種理解方式:
1.廣義上的依賴長輩資產,需要長輩提供物質幫助
2.狹義上的不努力不上進,將長輩作為提款機使用

圖源:網路
狹義上的啃老,不消說,人人怒其不爭。明明已經成人,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卻賴在家裡好吃懶做靠父母供養過日子。這種人有一個詞形容,叫做敗家子。
廣義上的啃老,當然包括狹義那一部分,更多所指卻是其外延。它包括,年輕人,在成年後青黃不接的階段,接受父母的物質幫助,以更早獲得更好的人生。
在中國人的語境中,一直鄙視的都是狹義上的啃老,可很多年輕人卻誤會這個社會所不容的是廣義上的啃老。
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之前和大家說過,我是第一年考研失敗,家裡蹲一年才又考上的研究生。
當時我心裡既自責又愧疚,覺得自己20多歲大男人畢業了,不賺錢還花錢,無顏面對父母,就把自己封閉在其他同學的寢室裡,蹭別人的寢室和自習室複習。

圖源:網路
後來我媽來北京看到我的慘狀,第一時間就給我錢強迫我租了個考研學校附近的昂貴單間,還給我買全各種生活用品,在北京照顧了我三個月。
我有了好的學習環境,解決了後顧之憂,第二年考上研究生後,我媽特意和我說:
“我知道你當時不好意思,但碰到難題,一定要和家裡說,不要自己偷偷摸摸去解決。因為很多問題,在你現在這個年紀,根本想不到什麼解決方法。就算真有,也是最差選擇,兜個大圈子。
更何況,爸爸媽媽從心底願意幫你,我和你爸現在身體還行還能掙點錢,不指望你給家裡掙錢,你不要有心理壓力。
有一個詞叫放長線釣大魚,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投資你這個潛力股,等你將來找對了自己的方向,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不再被生活所累,你回報我們的日子還長著呢。”

圖源:網路
所以,我想和你們說什麼?
真的,大多數的父母,除非家裡條件太差,無法讓孩子啃。
只要自身條件還可以,都是心甘情願讓子女啃老的。
沒有人會不想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孩子一把。也完全不會因為你啃老而對你有更多索求。
本質上說,這是由社會的現實情況決定的。
在以前父母的年代,大學畢業了,分個工作;工作幾年了,分套房。一個人明明有能力,不學習,不找工作,在家一躺,沒錢伸手。啃老?可恨吧?
但現在,資本收益和勞動收益的差距已經越拉越大,一個人大學畢業了,哪怕出身985,也未必能馬上找到好工作。
工資不見得多高,一不小心就996。工資減去吃喝住行,存不了多少。更何況再怎麼努力拼命,賺錢的速度也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圖源:網路
父母不傻,全都看在眼裡。
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還希望家庭階級不墜落,孩子有個相對輕鬆的人生,最優的方案是什麼?
讓孩子一個人單打獨鬥麼?不!
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單兵作戰是一種不妥的做法,除非你只能單兵作戰。
最優秀的方案是,全家人不分彼此,共同保住家產並使其穩健增長。爸媽有儲蓄,年輕人有潛力,把兩者優勢結合起來,力爭讓全家資產連年增值。

圖源:網路
這很好理解,從經濟學的角度評估,父母的賺錢效率肯定比畢業三年內的年輕人要高。這時候父母拿錢支援你,相當於給了你更多選擇去追求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探索更好的生活。
你拿到錢奮發努力,用錢換取寶貴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三年後等你賺錢了,再連本帶利還回去,父母和你,皆大歡喜。
這就好比商業投資。那些不拉投資的公司基本熬不到盈利那一天。而那些一開始就幾千萬融資的公司,迅速佔領市場之後就能夠穩定盈利。
養育後代就是投資。你讓一個人成年之後不向父母要錢,就好像讓一個公司成立之後不融資。要是你十分有能力,很能賺錢,你父母甚至可以繼續投錢,讓資本的雪球滾起來。
人生麼,本來就是一場接力賽,父母的接力棒到了你手裡,你豈有不接之理?
接好棒保住成績,拼盡全力跑得更快才是硬道理。

圖源:網路

說了這麼多,再去回看“啃老三年再去獨立”這句話,我必須重新提下這個十分重要的限制條件。
就是啃老“三年”這個時間節點。
是的,這件事是有時間節點的。
因為年輕人的試錯必須有時間限制,三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個年輕人折騰,適應和找到那個對的行業和公司了。
如果三年還沒找到,那麼大機率,他一生都找不到了。

圖源:網路
而三年,也足夠讓一個年輕人從青黃不接中理出頭緒,慢慢積累起自己的經驗和財富了。
在三年之內,我們啃父母的人脈,啃父母的資源,啃父母的錢,能夠給我們帶來最直接快速的幫助。
但三年後,這份幫助的效果只會逐步遞減,直到有一天減為0,甚至成為負數。
因為這個階段的我們,已經在父母的託舉之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巨人肩膀上的光景,接下來,該換過來,我們來承託父母了。
是的,父母也會老,會需要你的照顧,也會有他們“特別難過”的三年,記得他們給過的好,在你有更大能力的時候,別把他們丟到養老院徹底不管,記得回報。
而這種回報,遠不止侷限於金錢。

圖源:網路
其實說白了,啃老三年再去賺錢,就是另一種南水北調,雖不光榮,但這就是生活,普通人的生活。
既然都是普通人,就請大家記住:
千萬別把向家裡隱瞞困難當成你的獨立堅強,
但也別把不得已而為之當成理所當然。
更重要的是,別把暫時的啃老當做永久的索取。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繫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毯叔說】
年輕人面對世界,最需要的是什麼?
是高效獲得高質量的認知差、資訊差和資源差。
如果你也希望先人一步,歡迎提前加入我的【毯叔2025年度陪伴群】。
我會365天分享關於金融、財富、IP、AI、投資等方面的思考、資訊、資源,“含金量”極高,有效期到2025年底。
歡迎點選👇加入,享受有質量的資訊差。購買後新增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


點選

關注毯叔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