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年輕人把啃老當救贖

文:牛油果
本文授權轉載自【ONE文藝生活】
微信公眾號(ID:one_hanhan)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最抽象的還得是韓國人。
韓國年輕人不戀愛了,韓國夫妻沒性生活了;
韓國幼兒園沒啥小孩了,韓女發瘋學習卷生卷死了;
但在這些碎片化拼織的時代背景下,韓國還有一類人。
他們不出門、不社交、不工作、不賺錢;
成天就往家裡一躺,純靠啃老。
韓國把他們叫做“尼特族”“袋鼠族”;
日劇裡把這類人叫做0.5男人;
這幾年,韓國啃老的人越來越多了;
甚至他們已經心安理得,越躺越有癮了。
韓國啃老族:新垮掉的一代
韓國15至26歲的年輕人中有156萬的尼特族;
在本就地少人少的韓國人口中不佔少數。
有的畢業後一天班不上就往家裡一蹲;
有的精神狀態堪憂,在家裡衣櫃裡一住就是四年。
他們不出門、不和人講話、生存費用全都來自於父母的供給。
可以說對自己的社交圈進行全方位的封鎖;
彷彿只有呆在自己的小小空間裡,才有些被包裹的安全感。
本山大叔小品裡的那句:這個小盒才是你永久滴家;
似乎無形中成了韓國尼特族的精神信條。
對於他們來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
20幾歲就退休成了他們對自己未來生活的選擇。
為了鼓勵這些宅男宅女走出門,韓國政府還專門設定了補貼。
除了這些全勤啃老的,韓國半啃老的人也很多。
根據韓國招聘平臺catch釋出的問卷調查顯示;
在受訪者中有77%的韓國年輕人目前在經濟上還依賴父母過活;
其中43%的人還和父母居住在一起;
這種社會現象讓韓國綜藝製作公司捕捉到了風口;
他們已經策劃了啃老族綜藝,名字也很陰陽;
叫《都長大了也不走》,堪稱啃老界的《再見父母》;
預計明年正式上線。
韓國電視劇裡也常有啃老族的身影;
在《不可能的婚禮》中,女主就對父母說:到我五十歲之前,你們都要照顧我哦。
年輕人的啃老,也帶來了一場馬太效應;
為了生存,韓國老年人正在瘋狂工作。
韓媒報道韓國計劃將退休年齡從65歲延長至69歲;
而韓國老年人退休後,也並不代表著休息;
而是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和上幾年班後帶著錢去各地做數字遊民的人不同;
和不上班在家照顧父母的“全職子女”也不一樣;
韓國尼特族正在進行著“社會性自殺”;
帶著某種絕望性的他們,正成為21世紀新·垮掉的一代。
看到未來的韓國尼特族,不想努力了

韓國人這麼看來確實挺割裂的。

一些人卷生卷死,考研、考公、考證;
不睡覺狂喝咖啡提神;
不吃飯半夜去健身房健身;
自習室和補習班爆滿,唯一的目標就是要上岸。
而另一批人,主動斷絕一切社會關係;
窩裡吃、窩裡拉,分幣不掙就是花。
但韓國尼特族的形成,其實是一種極端內卷的反噬。
韓國社會對年輕人的期待一直很高;
韓國高考也一直被視為恐怖谷般的存在;
人人都有著小鎮做題家的精神,只為考上名牌學校。
可過度的學歷內卷帶來的是學歷貶值。
當努力十幾年的韓國大學生畢業後,才發現社會和他們想象的不一樣。
韓國高麗大學的金教授曾分析:韓國前景好薪水高的大公司工作機會,僅佔就業市場的10%。
因此當大學生畢業後,就會發現自己期望的工作與就業市場嚴重不匹配。
當就業市場的蛋糕不夠分了,這些年輕人面臨著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困境。
並且韓國財閥割據,這是一個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上升通道越來越狹窄,想改變階級,想成為富人,只有兩條路;
要麼你爹是富人,要麼你畢業後給富人打工;
因此家庭普通的韓國年輕人,往往有著大企業崇拜。
可當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自我剝削卻無果時,韓國年輕人便陷入了絕望之中。
階級固化也好,學歷內卷也罷;
渴望改變命運的夢想,似乎在一瞬間坍塌;
於是他們破罐破摔,透過自我封閉、擺爛、啃老,進行著自我報復。
他們本就一無所有,能傷害的似乎只有自己。
因此,與其說當一個家裡蹲的“廢人”是偷懶行為;
不如說這是他們對韓國社會,一場悲愴的復仇。
韓國是個萬能喻體,韓國尼特族也是很多東亞年輕人的縮影。
日本也有這樣的一群人,甚至已經有了“躺癮”;
而為了治療這些啃老族,日本還有專門的抽屜屋機構;
一些日本父母會把啃老的孩子送去治療;
機構半夜衝進臥室抓人,然後把啃老族帶到地下室;
有的還會被送到精神病院。
之所以被這樣對待,是因為在社會評價體系中,他們是蛀蟲、是恥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但鮮少有人去真正追問這些蜷縮的年輕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脫口秀演員鳥鳥曾和梁永安教授有一段對談:
“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告訴我,你現在努力,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我努力到30歲還沒有到好日子”。
這是因為社會的評價體系過於單一。
考好大學、找好工作、買房、結婚、生子……
這種流水線式的社會優等生模版,無形中評價著每一個人。
可我們不是精密化的機器,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我們是千姿百態,有著不同面孔、經歷、自我意識的人。
評價體系的單一,牽引著年輕人夢碎時的精神崩潰。
東亞也因此成了諾大的瘋人院;
我們放棄愛情、放棄性生活、放棄休息時間、放棄買車買房的幻夢;
直到最後,放棄自己,孑然一身。
躺在櫃子裡也好;
仍舊咬牙當和世界搏鬥的社畜也罷。
寫這篇稿子時,我總會想起卡夫卡《變形記》那個經典開頭: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煩躁不安的睡夢中醒來;
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無比的甲蟲。”
你們,我們,這些甲蟲;
明天依舊,要走進社會的熔爐,遠方依舊霧茫茫。
我也並不想苛責這些蜷縮在家裡、櫃子裡的甲蟲什麼;
因為我們本就擁抱著,相似的命運。
● 文丨籠七,本文轉載【ONE文藝生活】微信公眾號,韓寒主編的ONE·一個 文藝閱讀應用官方公眾號,複雜的世界裡,一個就夠了。關注可搜尋微訊號:one_hanhan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荷蘭華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