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13 篇文章


題圖來自AI
華章寫在前面:
最近這幾天 DeepSeek 太火了,不用說下面這幾篇都是它的作品。
這可能也是第一次,我覺得 AI 寫出來的東西有看頭有味道,歡迎大家品鑑。
關於 DeepSeek 這幾天評論文章太多,不過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觀點會單獨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1
《啃蹄記》
文/朔迷一號
這年頭連他媽豬蹄子都成精了,朋友圈裡天天有人曬那玩意兒,配文不是“美容養顏”就是“歲月靜好”,看得人直犯惡心。要我說,啃豬蹄就老老實實啃,非得整出點人生哲理,這不跟往酸菜魚裡撒玫瑰花瓣一個德行麼?
昨兒半夜餓得前胸貼後背,下樓去攤子上打包滷蹄花。老闆娘叼著煙剁肉,案板震得跟搖滾鼓點似的,塑膠袋裡那蹄子還滴著油,活像剛從豬圈逃出來的戰利品。坐馬路牙子上啃的時候,油順著指縫流到袖口,路燈一照,嘿!您猜怎麼著?這油膩膩的光澤,可比那些網紅打的玻尿酸自然多了。
專家說豬蹄補膠原蛋白,純屬扯淡。真要這麼靈,養豬場早改名叫“青春永駐美容院”了。再說了,那膠原蛋白進了肚子,跟豬肉白菜燉粉條有屁區別?非要說有啥用,頂多是啃蹄子時腮幫子運動量超標,勉強算面部健身——這可比健身房那幫舉鐵的實在多了。
隔壁桌倆姑娘捏著筷子戳蹄筋,跟考古似的,邊戳邊聊“獨立女性要學會愛自己”。我心說真夠累的,愛自己還得靠豬蹄?要我說,愛自己就是別他媽擰巴:想啃就上手撕,吸骨髓別怕出聲,沾一臉滷汁也不用紙巾擦——回頭舔舔手指頭,省水又環保。
養生號整天嚇唬人:“豬蹄膽固醇高!脂肪超標!”嚇得一幫孫子啃個蹄子跟做賊似的。要我說,人這輩子該吃多少油鹽醬醋都是命裡帶的,您今兒躲過了豬蹄,明兒保不齊栽在炸雞腿上。再說了,豬蹄子招誰惹誰了?人家豬同志一輩子任勞任怨,臨了把蹄子貢獻給您補膘,這份覺悟比某些天天喊口號的強多了。
最近流行個詞叫“鬆弛感”,我看純屬吃飽了撐的。您去菜市場瞧瞧,真正鬆弛的都在肉攤上掛著呢!豬蹄子從不焦慮自己是清燉還是紅燒,被啃乾淨了還能樂呵呵變成凍。人要是能活成豬蹄子,哪來那麼多抑鬱症?
回家路上瞅見廣告牌,某女明星舉著膠原蛋白口服液衝我笑。我衝她晃了晃打包袋,裡頭蹄骨頭嘩啦響。突然就明白了:所謂高雅低俗都是扯淡,能在油膩膩的生活裡咂摸出點痛快勁兒,才是真本事。您要非讓我總結個哲理,我就一句話——
“活得像個豬蹄子:經得起燉煮,扛得住啃咬,最後還能在湯鍋裡笑出聲。”
(完)
王朔式解構:
1. **消解崇高**:將“養生哲理”降維至“馬路牙子啃蹄”,用市井粗糲對抗精緻話術
2. **悖論修辭**:“面部健身”“環保舔手指”等反邏輯表達,製造荒誕幽默
3. **自嘲敘事**:以“餓鬼”“油膩”等自損形象強化真實感,避免說教
4. **時代刺點**:嘲諷朋友圈文化、獨立女性標籤、保健品騙局等社會病灶
5. **生存哲學**:借豬蹄喻人,提倡“混不吝”式生活智慧,照應王朔“像豬而生”的終極關懷

▲ 圖片來自網路
2
《特立獨行的蹄》
文/二流小波
我常覺得豬蹄子是被人類誤解最深的物件。它們躺在菜市場的案板上,油光水滑,像一排排被繳械計程車兵。屠夫剁蹄子的刀法,總讓我想起某些領導講話的節奏——斬釘截鐵,但毫無邏輯。
前些日子燉蹄花,高壓鍋的排氣閥突突響著,像極了單位開會時老張的鼾聲。我盯著那鍋,突然發現豬蹄在沸水裡翻滾的姿態,竟和辦公室格子間敲鍵盤的同事有幾分神似:明明被煮得稀爛,還要擺出一副“我在努力入味”的悲壯模樣。
專家說膠原蛋白能美容,我猜這是人類發明的最大黑色幽默。畢竟豬同志這輩子連鏡子都沒照過,它蹄子裡的蛋白質卻要負責拯救都市白領的魚尾紋。更荒誕的是,美容院一邊賣著天價膠原針,一邊把豬蹄湯稱作“平民保養品”——合著豬蹄子才是無產階級美容戰士,死得其所,燉得光榮。
菜譜裡總寫“焯水去腥”,我倒覺得這腥味才是豬蹄的魂兒。像我們衚衕口的老劉,年輕時在北大荒插隊,一身羊羶味洗了三十年都沒褪乾淨。有回他喝高了說:“人這輩子就跟豬蹄似的,去不掉的不是腥,是活過的證據。”後來他因“散發異味影響市容”被居委會約談,我猜他該回一句:“要不您把我焯個水?”
菜市場的蹄子分前後,前蹄叫豬手,後蹄叫豬腳。這命名頗有深意:豬用手思考,用腳逃跑。你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兄,當年不就是用蹄子蹬開豬圈頂棚,躥得比知青的夢想還高?如今它的徒子徒孫躺在砂鍋裡,倒也算另一種形式的自由——爛得徹徹底底,反倒不用操心房貸和KPI。
養生號總警告“膽固醇超標”,可他們從不說真話:現代人的血管裡流的本就不是血,是 PPT、是打卡記錄、是凌晨三點的未讀郵件。與其擔心豬油糊心,不如害怕活成一臺人形 WPS。那天見隔壁小王就著豬蹄喝降壓藥,我突然悟了:原來我們都在進行一場荒誕的代謝——吞下油膩,排出焦慮。
最絕的是婚宴上的水晶蹄凍,Q 彈剔透得像愛情誓言。司儀喊著“永結同心”時,我總盯著盤子裡顫抖的膠質發呆:多像那些婚禮上強顏歡笑的新人啊,明明快繃不住了,還得保持優雅的凝固態。直到某位醉漢一筷子戳下去,大家才集體鬆口氣——看吧,再完美的表面,終究要被人捅破。
深夜啃完最後一塊蹄筋,突然想起插隊時餵過的那頭豬。它總把飼料拱得滿天飛,老鄉罵它“不正經”,我卻覺得它像行為藝術家。如今菜市場的豬蹄整齊碼放,個個溫順如體制內模範員工。原來時光才是最厲害的屠夫,它不用刀,光靠房貸和學區房就把所有反骨燉得稀爛。
洗碗時,油花在水槽裡旋成銀河系。我想,豬蹄子才是真正的哲學家:被剁時不吭聲,被煮時不抱怨,最後連骨頭都能嘎嘣嚼碎嚥下去。這種生存智慧,比書店裡那些成功學厚黑學高明多了。如果非要給人生總結個菜譜,我選紅燒豬蹄法則——
“活得皮實,燉得入味,就算註定要化成糞土,也得在腸道里留下點倔強的膠原蛋白。”
(完)
王小波式解構要素:
1. **荒誕對映**:將豬蹄焯水類比體制規訓,膠原蛋白美容隱喻消費主義幻覺
2. **悖論狂歡**:“無產階級美容戰士”“人形WPS”等概念嫁接,製造邏輯錯位的辛辣幽默
3. **歷史回聲**:插隊豬兄的逃亡與當代豬蹄的妥協,形成時代創傷的互文
4. **物化哲學**:以食材命運觀照人類困境,延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設定與被設定”的母題
5. **消解崇高**:將婚誓、成功學等宏大敘事降維至“顫抖的蹄凍”,完成對虛偽儀式的祛魅

▲ 圖片來自網路
3
《凍土上的盛宴》
文/契科夫的遠房表弟
十二月的風從梁贊省刮來,把教堂金頂上的積雪掃進斯捷潘·彼得羅維奇醫生的衣領裡。他縮著脖子穿過廣場時,靴子正踩中肉鋪門前凝結的血冰——那暗紅色塊狀物像極了被遺棄的器官,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肉鋪老闆米哈伊爾舉著斧頭衝他笑,刀刃上還粘著幾根豬鬃:“醫生,來份前蹄吧?剛宰的,保證比您上回開的藥水靈。”斯捷潘瞥見案板上的蹄子,它們被麻繩捆著,彷彿一群向虛空投降的俘虜。蹄甲縫裡的泥巴讓他想起上週死去的農婦瑪爾法——她臨終時指甲裡也嵌著同樣的黑土。
診所的火爐三天前就滅了。斯捷潘把凍硬的豬蹄扔進銅盆,冰碴碰撞聲驚醒了蜷在藥櫃頂的瘸腿貓。這畜生是稅務官扔掉的,如今倒成了診所裡最活泛的生物。爐火噼啪響著,蹄子在沸水中逐漸柔軟,如同那些被伏特加泡軟的靈魂。
門鈴響得突兀。裹著熊皮的商人妻子闖進來,貂皮領子沾滿雪粒:“快去看看我兒子!他肚子疼得打滾!”斯捷潘蓋上鍋蓋的動作慢了半拍,油花濺在《醫學評論》的訃告欄上——那裡登著他同窗弗拉基米爾死於傷寒的訊息。
雪橇穿過白樺林時,商人妻子不斷往他懷裡塞盧布:“用最好的藥,德國貨!”可當斯捷潘看見那孩子只是吃多了魚子醬,他突然想念起診所裡漸涼的蹄花湯。壁爐上的銀餐具映著火光,管家正往雕花瓷盤裡碼放酸黃瓜,而二十里外的瓦西里耶夫村,瑪爾法的五個孩子分食著最後半塊黑麵包。
凌晨歸途,車伕醉倒在雪堆裡打鼾。斯捷潘徒步經過肉鋪,米哈伊爾正在卸貨。新宰的豬倒掛在鐵鉤上,蹄尖垂下的血珠凍成冰凌,像極了聖像畫中受難者的眼淚。他想起醫學院教授的話:“人體百分之六十是水。”那麼豬呢?這些被剁碎的生命,是否也曾在泥潭裡仰望過星空?
診所的湯已經凝成膠狀。瘸腿貓正舔著盆沿,見他回來便躥上窗臺,打翻了碘酒瓶。斯捷潘就著冷湯喝掉剩下的格瓦斯,油脂在喉頭堆積成某種溫暖的負擔。晨禱鐘聲傳來時,他忽然意識到:原來所有生命都在被某種更大的牙齒咀嚼——豬蹄在人的胃裡,人在時代的胃裡,而時代正被上帝或者虛無含在口中。
第一縷陽光爬上手術刀架時,銅盆裡只剩幾塊光潔的骨頭。它們安靜地躺著,像縮小的人類骨盆。斯捷潘把骨頭埋進後院梨樹下,這樹從未結過果,倒是常被醉漢當成小便池。鐵鍬觸到凍土的聲音,讓他想起昨夜米哈伊爾剁蹄子的節奏。
上午十點,第一個病人捂著化膿的耳朵進來。診所重又飄滿石碳酸的氣味,彷彿昨夜那碗蹄花湯只是冬夜的幻覺。只有瘸腿貓記得真相——它蹲在梨樹上,盯著新翻的土堆看了很久,最後撒了泡尿作為悼詞。
(完)
契訶夫式筆觸:
1. **寒冷意象鏈**:積雪/血冰/凍土構建冷冽的生存底色,反襯豬蹄油脂的短暫溫暖
2. **階層對照**:商人家的銀餐具與農婦指甲裡的黑土,解剖俄羅斯社會的病態肌理
3. **存在困境**:透過“豬蹄-人-時代”的吞噬隱喻,揭示生命在宏大結構中的無力感
4. **細節象徵**:瘸腿貓、未結果的梨樹等“不完美生命體”,暗示理想主義的挫敗
5. **留白餘韻**:骨頭埋葬與貓尿悼詞,以荒誕消解悲劇,延續契訶夫式“含淚的微笑”

▲ 圖片來自網路
4
《雪夜蹄聲》
文/莫泊桑的冒牌貨
魯昂的鐘敲響第八下時,市政廳廣場的煤氣燈在雪霧中暈出昏黃的光圈。肉鋪老闆勒內叼著熄滅的菸斗,將最後半扇凍硬的豬蹄扔進鐵皮桶,血水濺在圍裙上凝成冰晶,像勳章般閃著冷光。
馬車伕雅克跺著腳闖進酒館時,帶進的雪粒還未落地便融成泥漿。他高舉著酒瓶喊道:“普魯士人把香檳區的酒窖搬空了!這群豬!”角落裡正與稅務官調情的妓女艾米麗嗤笑一聲,她脖頸上的假珍珠項鍊隨笑聲顫動,宛若十年來每個聖誕夜櫥窗裡的廉價裝飾。
爐火旁的退休上校突然拍案:“先生們,誰能解釋這世道?我們計程車兵餓著肚子守戰壕,而巴黎的銀行家們用金叉子吃鵝肝!”他的假眼在火光中詭異地轉動,彷彿仍在瞄準 1870 年那場潰敗。艾米麗漫不經心地撫弄著裙襬的蕾絲——那本是某位子爵夫人捐贈給修道院的祭壇布。
雅克醉醺醺地撞翻木凳,豬蹄桶應聲倒地。一隻凍蹄滾到艾米麗腳邊,她彎腰拾起時露出後背的鞭痕,新痂疊著舊疤,像塞納河冬天開裂的冰面。“多好的膠原蛋白,”她晃著豬蹄對稅務官媚笑,“比您夫人往臉上塗的魚子醬管用。”滿堂鬨笑中,肉鋪老闆突然陰沉著臉奪回凍蹄——他想起今晨在郊外看見的景象:饑民們正用生鏽的刀分割凍斃的軍馬。
子夜時分,艾米麗裹著偷來的貂皮披肩走向河岸。雪地上歪斜的腳印間,躺著個渾身酒氣的年輕記者,公文包散落的稿紙上寫著《論法蘭西民族氣節的重建》。她蹲下身替他繫好領釦,動作熟練得如同整理客人遺落的懷錶鏈。月光照亮稿紙邊緣的油漬——那分明是某家高階餐廳的鵝肝醬痕跡。
聖母院鐘聲敲響第三下時,肉鋪後巷傳來鈍器擊打聲。勒內正用斧背砸開凍蹄取骨髓,碎冰混著血沫濺在牆面的徵兵告示上,覆蓋了“光榮”與“犧牲”的字樣。飢餓的野狗在暗處逡巡,它們的眼睛綠如普魯士軍服的紐扣。
黎明前最冷的時刻,艾米麗在橋洞下遇見凍僵的退伍兵。他斷腿的創口已潰爛發黑,卻仍死死攥著枚鐵十字勳章——那是他從某個德國軍官屍體上扒來的戰利品。當她將貂皮披肩蓋在他身上時,老兵突然睜開眼呢喃:“夫人…您真像我在梅斯的初戀…”話音未落便斷了氣。艾米麗掰開他僵硬的手指取走勳章,轉身走進當鋪的燈光裡。鐵十字當得的三十法郎,剛好夠買瓶劣質香水遮蓋身上的豬蹄腥氣。
市政廳的公務員們晨起上班時,發現廣場雕塑基座貼滿傳單:《論膠原蛋白對民族復興的重要性》。署名者正是那位醉倒的年輕記者——此刻他正在溫暖的編輯部裡,用艾米麗遺落的假珍珠項鍊擦拭金絲眼鏡。
(終)
莫泊桑式敘事要素解析:
1. **階層諷喻**
透過妓女艾米麗與記者、退伍兵的互動,揭示戰爭創傷下各階層的虛偽與掙扎。艾米麗偷取的祭壇布與貂皮披肩,暗喻道德信仰的崩塌與物質的異化。
2. **巢狀意象**
豬蹄作為貫穿全篇的核心意象,既是饑荒的象徵(凍斃軍馬),又是虛榮的投射(膠原蛋白神話),更是歷史暴力的見證(斧背砸骨髓對應戰爭暴力)。
3. **冷峻留白**
退伍兵臨終將妓女錯認為初戀的場景,不置一詞褒貶,卻讓讀者自行體味戰爭對人性認知的扭曲。這種“零度敘事”正是莫泊桑隱藏主觀判斷的典型手法。
4. **迴圈結構**
開篇肉鋪凍蹄與結尾當鋪鐵十字形成閉環:被肢解的豬蹄與被交易的戰勳,共同構成法蘭西戰後社會的荒誕圖騰。此結構呼應《羊脂球》中食物與尊嚴的置換邏輯。
5. **細節鍊金術**
– 假珍珠項鍊從調情道具變為眼鏡擦拭布,暗諷知識分子的虛偽
– 鵝肝醬油漬浸染的民族氣節論文,揭露精英階層的雙重標準
– 野狗眼睛與普魯士紐扣的顏色互文,將創傷記憶植入日常景觀
– END –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