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養兒不再防老:是時候重新認識我們與社會的關係了

你選擇和幾個人生活?你是否能承擔一個人生活的成本?——這是北京租房人生活裡最常考慮的事。
我們似乎正在城市裡建立一種很新的關係:和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成為家人。
而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那些人,在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上都不可避免地變遠了。
現代社會的人們似乎已經不必然完全與“家”捆綁在一起了。我們討論《好東西》裡的“全女”家庭,共情《出走的決心》裡隱忍又勇敢的母親,嘆息《年少日記》裡支離破碎的家庭。
電影《出走的決心》劇照
我們遊離於家庭之外,仍然會時不時被“家”打動,卻又對“家”有所卻步。
到今天,我們如何去理解“家”?
家只剩下功能性的作用了嗎?隨著不婚率不斷升高與養老問題不斷複雜化,家庭最開始的傳統功能似乎也在衰落。
城市裡奔波於工作的大部分人,要兼顧自己的生活都很難,更毋論照顧與自己生活習慣、價值觀都已經越離越遠的父母,同時我們很難想象,未來當自己老了,我們又該如何生活?
如果早一點看到這本書,你或許能洞穿我們所面臨的種種現代困境,減輕一些焦慮。
北大、清華、社科院等的10位社會學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你一起,重新認識我們與家、我們與社會的關係。
有人啃老,有人出走,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01
“養兒防老”裡的雙向關係
首先,社會學是如何解析傳統的“養兒防老”背後的邏輯的呢?
《社會學看中國:中國社會學通識課》裡提到:
西方家庭的養老和代際關係是接力模式,甲代撫育乙代,乙代再去撫育丙代,一代一代往下傳遞,跟接力類似;而中國家庭的養老和代際關係則為反饋模式,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一種均衡互惠的基礎上,我養你長大,等我老了以後你回來養我,這是基於感恩之情的反饋。
在這種反饋模式中,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對子女的養育,可以視為對年老的時候獲得照料和支援的提前“投資”,而子女對年老父母的贍養可以視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和回報。
中國人一直有“養兒防老”的說法,說明代際關係中其實隱含著交換和互惠的內容,其背後的倫理基礎,就是孝道。
周飛舟將其中核心邏輯提煉為“慈孝一體”。也就是說,父親對兒子的慈,其實反過來是兒子對自己父親孝的體現。所以在周飛舟看來,孝道不是單方面的子女孝敬父母,孝敬上一代本身和對下一代的慈愛恰是一體兩面,這樣就形成家庭延續的迴圈,一代代往下傳遞。因此,孝道作為中國傳統家庭制的核心倫理,是保證家庭秩序和社會秩序穩定延續的重要機制。

電視劇《都挺好》劇照
02
“孝道的衰落”
但很顯然,這種“孝道”在現代是處於失衡狀態的。
《社會學看中國:中國社會學通識課》裡提到,在家庭中親代和子代之間的付出和回報,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對等的現象:父母含辛茹苦把家裡東西都給子女,但是老了以後很多子女對父母並不是那麼孝敬,代際支援基本上是單向的,是從上往下流的,而從下往上的回饋卻非常少。這被某些學者稱為“孝道的衰落”。
現在的孝道已經不再是過去對父母的生養做出的感恩回報,不是為了還父母恩情,而變成一種有條件的、基於市場邏輯的相互交換:你替我看孩子,你幫著我掙錢,老了以後我就對你好一點。
03
“啃老”的合理性
但最近10年,這一風向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學者觀察到,以90後、00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他們與父母之間的親密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好多相親節目裡,一些青年人甚至是帶著父母來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子女跟父母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此外,因購房、結婚、生育等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壓力,讓他們構成了一種風險共同體,兩代人在互動的實踐中重新定義了孝道的概念。因此,現在的孝道是基於情感的共同意願、相互支援的新的孝道觀念。
按照新的孝道框架來理解,“啃老”本身就獲得了某種合法性。“啃老”原本是一個貶義詞,但是現在有時候卻被當作玩笑來使用。家裡的孩子,在買房或者是結婚帶娃這些事上,如果沒有父輩的支援,基本上難以完成,這些事甚至往往需要幾代人、幾家人共同來完成,所以“啃老”成為無法迴避的事實,也是家庭共同體的一種理性安排。上海社科院的劉汶蓉老師,曾經對“啃老”進行了研究,指出“啃老”其實反映了代際親子一體的韌性和情感的連通。

電視劇《煙火人家》劇照
04
這婚就非得結嗎?人與人還存在其他關係的可能嗎?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但現代社會中多的是浮在人群當中的一個個孤獨的島。
如果不結婚、不成家或是進入某段親密關係,繼續做一個遊離於城市、故鄉與遠方之間的“異鄉人”,人與人還存在其他關係的可能嗎?
電視劇《南來北往》劇照
《社會學看中國:中國社會學通識課》提供了一個較為開放的答案:
家庭是一種以婚姻或同居為生活方式的個人選擇。從這個意義上看,家庭只是實現個體幸福的一種方式而已。既然如此,成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婚姻、同居或者單身家庭等不同的家庭形式。
對年輕一代來說,結婚變成了一個需要重新權衡和評估的個人選擇,而不再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那麼簡單;婚後是否立即生育,也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程式,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評估的過程。
或許翻開書,你會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好書推薦
《三聯生活週刊》“行讀”書系推出了最新作品
 《社會學看中國》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圖片連結)
渠敬東、周飛舟、王銘銘 等著

ISBN 978-7-80768-426-8    定價:79.00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  點選上方小程式即可購書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