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亂竄,人們為什麼要燒紙錢?

點選上面的藍字“生命樹觀點”

就可以關注我們!

每年的這個時候,街頭都會燃燒起星星點點的火焰,於是傳說中的“鬼節”又來了。
“七月半鬼亂竄”的老話,也就在這些影影綽綽的火焰飛騰中,讓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多了幾分神秘和詭異。
在煙霧瀰漫的虛幻裡,在煙火燻蒸的淚光中,祭祀親人亡靈的人們,卻在一地灰燼的焦黑中,更加惆悵和絕望。
的確,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從來沒有減緩過,只能在自自我安慰的謊言中,疏解焦慮和恐慌。
01
中元節的迷思
“鬼節”學名中元節,又叫七月半、亡人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一,同時具備儒、釋、道三家的歷史淵源。
中元源於道教,其節俗始於古代儒家秋嘗祭祀的古老習俗,發展到宋代,形成了一日三節的形態。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間善惡,民間祭祀祖先、安慰孤魂野鬼。
佛教受儒家影響,梁武帝蕭衍設立“盂蘭盆齋”,除施齋供僧外,還舉行誦經法會、水陸道場、放焰口、放燈等活動。
在道教的三元說中,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直接對應道教諸神中的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
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
神話的魅力就在於此,無論西方還是東方都可以讓人類著迷,有興趣可以看看《在看得見的偶像系統中,其實隱藏著一個看不見的邪惡系統!
其中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校的重點就是人與鬼的關係。
東方神話比之西方諸神似乎更加親民,不僅少了諸神之間的爾虞我詐,更多的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
據傳中元之日,地宮開啟地獄之門,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有主的鬼回家與親人團圓,沒主的就只能遊蕩人間四處徘徊。
因此才被冠以“七月半鬼亂竄”,而陽間的親人則要在這個時候,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
於是,當街頭燃起火焰的時候,時空交錯之間人與鬼的世界似乎也就恍惚起來,讓陰陽相隔的親情得以為續。
自然,人們對於生命、永恆的迷思,也就似乎可以透過對祖先的懷念來稀釋對於死亡的絕望。
但無論人類如何逃避和稀釋這種絕望,所有人都要面對一個事實:“因為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02
對於死亡的敬畏
所以,無論我們相信什麼,還是不相信什麼,無論我們堅持怎樣的主義,還是固執於什麼樣的學說,對於死亡都會肅然敬畏。

而且無論王侯將相、鴻儒白丁;無論偉人國士、販夫走卒,每個人都要面對這個繞不過去的現實。
就像摩西的感嘆:“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而其中的勞苦愁煩,無論地位、權勢、財富、榮耀有著多麼極致的差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傷痛。
以致活在登峰造極的境界,與活在平淡無奇的瑣碎之間其實本質並無差別,甚至活得慘不忍睹的人,最後在死亡面前都極其平等。
雖然人類千百年不斷在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幻想各種延年益壽的方案,但從來都沒有逃出死亡的毒鉤。
因為明天如何,我們都不知道,我們的生命是什麼呢?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而人類也只有在死亡面前,才會思考生命,只有在思考生命的時候,才會思考到生命的真相。
死亡的毒鉤到底何在?世間可有永恆?這個問題從古到今,都沒有停止過,甚至產生越來越多的解讀和思想。
但無論是修仙、還是頓悟;是枯禪,還是默觀,無論這個世界提供了多少的方法,最終都讓人類身陷迷宮無力自拔。
人類尋找的永恆之路,似乎看得見卻始終摸不著;人類探究的永生之道,竟都成為了塵世喧囂。
無論我們在這個日光之下如何掙扎、糾纏、想盡辦法,被貧窮限制的想象力,都無法突破人類所認知的境界。
03
生命的奧秘
於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不同的民族,就都有了屬於自己文化系統的“鬼節”,而本質的意義卻驚人地相似。

比如說墨西哥的亡靈節,其內涵和氣質就與中元節如同一轍,在動畫片《尋夢環遊記》中可見一斑。
這些節日無論時間、方式、細節有多麼大的差異,但本質都是關於生命和靈魂歸宿的求問。
所有的宗教、文化、哲學思想,看起來都離不開對死亡的解構,但本質都是對“永恆”與“不朽”的求索。
而所羅門說:“祂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的確是一語道破天機。
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此,不僅是對進化論謬誤最好的否定,更是對人類被造這個事實最好的證明。
因為“永生”的觀念,根深蒂固地證明了靈魂的存在遠遠超過物質的存在。
因為“永恆”,表達了對超越時空的渴望;“不朽”,則表達了對超越生命的追求。
這不僅是人的終極盼望,更是人無法迴避的內在需求;不僅是人類精神的終極滿足,更是人類靈魂最後的港灣。
但悲哀的是千百年來,人類卻不願低下自我中心的頭顱,非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標準來定義。
人類對於祂至善的話語置若罔聞,對於祂真實的救贖無動於衷,只能在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更替中留下曠世悲嘆。
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尋找“永恆”,卻不過是“在死人裡尋找活人”。
於是中元節的斷腸悲惜,也就逐漸成為一種慎終追遠的感念,只能在火焰飛騰之後的灰燼中聊以自慰。
幻化成為一種對死亡恐懼的釋懷,並慢慢融入中國人的骨血之中,成為面對自己生命真相的逃避儀式。
04
終極的盼望
但無論怎樣逃避,相信所有正在經歷瘟疫、地震、乾旱、洪水、饑荒等天災人禍的人們,都不可能在化成灰燼的紙錢中得到安慰。

對於活著就是活著的人來說,活著就是等死,如果這個人不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活著,最後要去哪裡,的確是相當殘酷。
只有極少數的人,因為相信而明白了這些話語中奧秘,從沒有新事的日光之下,被提升到日光之上。
這些人對於死亡擁有著一種少有的通透,他們因為知道自己的一生充滿著使命和計劃,而與眾不同。
因此他們因為相信而眼中有光,知道生命過程中所有的遭遇都是感恩。
因為他們清楚了罪與死亡的關係,明白了是因為始祖的悖逆,罪惡就進入了這個世界,所有的人就都因此陷在罪中,也死在罪中。
因為確認了世上沒有力量能勝過死亡,無論人怎樣透過自身努力,以實現生的意義,都不能填平死亡的遺恨。
才願意承認只有祂的生命才能替換世人,讓所有相信這個事實的生命,因此從死亡中得勝。
所有人都要面對死亡,但真正明白自己要去到哪裡的人,卻不會慌張,這不僅是真實的,更是所有人都無法拒絕的盼望。
所以,當這個滿地煙火飛騰,紙錢在灰燼中飄散的中元節迎面而來的時候,您是否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
放下自己所有的標準和理解,用心靈和誠實去尋找生命和靈魂的終極答案呢!
歡迎加入生命樹觀點公號
一起來思考生命的真諦
想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有問題請聯絡

微信ID:

tianluke_251869594

點選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給別人更多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