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個好工作,你需要先了解這5個趨勢

主筆 / 景九責編 / 黃靜
本文首發於2024年10

今天我們重發一篇過往比較受歡迎的文章《想找個好工作,你需要先了解這5個趨勢》,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是這篇重發文章正文。

“金三銀四”快來了,你有跳槽轉行的打算嗎?

說到找工作,前幾天,有小夥伴感嘆:這年頭,打個工也好難。
對職場人來說,想跳槽,看不清方向。對學生們來說,選專業,也沒個參考。一不小心入了“天坑”,往往要花三五年時間才能爬出來。一頓折騰,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搞得無精打采,眼裡都沒有光了。
是啊。有句老話,叫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但隨著經濟發展,女性的生產力,已經不比男性低多少,在有些崗位上還遠超男性。所以這句話,應該改成:男女都怕入錯行。
而一份好工作的定義,早就遠遠不止養家餬口。還應該包括良好的發展前景,更旺盛的市場需求。
可能有人說,廢話。這我能不知道嗎?我自己還發愁呢。道理知道了,可往哪個方向努力,還是一頭霧水。
別急。前段時間,我看到由全球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任仕達釋出的《2024年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報告中,介紹了目前,企業轉型發展的幾個趨勢。
透過這些趨勢,或許你就可以瞭解到,目前哪些細分領域正在蓬勃發展,迫切地需要人才。無論創業,還是求職,這幾個趨勢,或許都可以作為你的參考。
話不多說,這就開始。
數智化
什麼是數智化?
我們之前提到過,商業世界的發展,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叫“能量”。一條腿,叫“資訊”。
能量的進化,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而資訊的進化,則帶來交易效率的提高。
所以,隨著商業世界左右腳的交替前行,一次次的工業革命,就此出現。上一次,也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叫做網際網路。
而再往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左腳,正在隨著某個能量要素的出現,緩緩踩下去。
那麼,這個要素是什麼?
答案,可能就是:資料。
資料,就是之前的煤炭,就是之前的石油。透過數字化,收集資料。透過智慧體AI,駕馭資料。以資料為基礎,幫助我們做決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這個過程,就是:數字化、智慧化。
而在今天的這份報告裡,你能看到,在越來越多的熱門行業,由於商業和數字、智慧的深度融合,不少的新細分領域和新崗位出現了招人需求。
比如,在汽車、金融、製造和醫療行業,對資料分析師資料工程師的需求就很旺盛。
資料分析,是幹嘛的?
假如,你是一家小賣部的老闆。你賣薯片,也賣辣條、雞爪、牛肉乾。賣著賣著,你也有了自己的“手感”。比如,這個牌子的雞爪小孩喜歡,下次多進點。比如,逢年過節,把大瓶可樂和小瓶橙汁捆綁賣,效果特別好……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在無意間,利用了過往經營的資料,調整了自己的動作。
這,就是“資料分析”的價值。
而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資料分析能做的,要更多。比如,在金融行業,你就可以透過資料分析,判斷這錢借出去,對方“會還錢”,還是“不會還錢”,“能還多少錢”,從而得到一個使用者的借款額度。
如果你想去這些崗位工作,你可能需要在資料探勘、清洗及分析、機器學習原理和方法、人工智慧等方面,提前準備。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相關工作的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而隨著數字化技能的需求增加,相關崗位的薪酬溢價也在增加。電子商務與數字化營銷、資料分析與商業智慧等相關崗位,薪資水平、漲薪幅度都相對較大。
什麼叫數字化營銷?聽起來有點兒複雜。
舉個例子:內容營銷。透過資料,找到自己使用者的標籤,追蹤標籤,就能知道他們愛看什麼內容,進行定向投放。
例如,你的產品是麵條機。經過追蹤,你發現很多客戶都是媽媽,所以,你可能需要找到育兒博主,請他們使用、評價。這樣一來,你就透過內容,特別高效地觸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使用者。
那麼,什麼又是商業智慧
例如,用感測器、RFID 標籤等技術,監測貨物狀態,這樣,你就能讓貨物完成自動盤點分揀,還能監控貨物的運輸過程。又例如,用NFC、人臉識別等技術完成支付。平常運動完,不方便拿手機,但可以透過人臉識別,在自動售貨機上支付一瓶飲料的錢。
同時,利用人工智慧提升客戶體驗,比如進行智慧推薦你可能需要的產品,進行虛擬試穿試用,也是特別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相關工作的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隨著資料的重要性增加,保護資料安全,也成了頭等大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崗位,就叫做:安全架構師、安全分析師、資料安全工程師等等。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資訊安全相關工作的部分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隨著數智化的發展,中國的各類產業,也從跟隨的角色,逐漸走向了引領的角色,進而表現出:國產化。
國產化
今天,“國產自主創新”的含金量,正在一天比一天地上升。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從傳統的製造業大國,轉變成了全球最主要的消費型經濟體。
我們已經逐步從“生產者”角色,轉而開始扮演“購買者”的角色。
對消費者來說,“買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之前,可能是眾多國際大牌。對企業來說,“用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很多外企的產品。
但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正在靠“自主創新”,慢慢地追趕了上來,成為“買什麼”,“用什麼”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尤其,是在某些科技含量很高的領域。比如,新能源汽車。比如,工業製造。比如,各類電子產品、智慧產品。
落到具體的招聘上,就是越來越多的“高精尖”崗位的需求,不斷出現。
任仕達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發崗位。像是電池管理系統(BMS)工程師、電池控制器工程師、 電池硬體工程師。以及微控制器(MCU)和整車控制器(VCU)等控制系統的數字整合崗位,都有用人需求。
停停停。有點眼花了。這都是幹嘛的?其實,這些崗位,可以廣義地被視作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研發的一部分。
新能源汽車的控制系統,又是什麼?
控制系統,就像是整個車子的“管家”,你的指令和操作,要透過它的“翻譯”,汽車才能聽懂、執行。同時,它又會自動調整汽車的狀態,讓汽車正常工作。
舉個例子,電池管理系統。當電池在充放電的時候,它就會開始盡職盡責地監測溫度、電流大小、電壓大小,確保電池正常工作。此外,它還會分配好任務,讓不同電池單元輪流幹活休息。除了控制電池,控制系統還會控制電機、燈光、儀表等等系統。
所以,控制系統這個“管家”的能力越強、越智慧,你在開車的時候,也就越省心。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的部分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而除了新能源汽車,同樣強調創新和專業的,還有智慧製造和研發。
比如,機器人。不知不覺,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是送餐機器人、跑腿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或者物流、倉儲等工業機器人。
所以,像是機器學習專家、控制系統工程師、視覺演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測試工程師、軟體開發工程師等崗位,就比較搶手。
任仕達說,目前無論是機器人研發領域,還是系統整合、維護和運營方面,都出現了人才短缺狀況。同時,雖然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業鏈,但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伺服系統、比如減速機,仍依賴進口。
這,就是國產替代的機會。
而無論伺服系統,還是減速機,也是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負責把指令“翻譯”成機器人要執行的動作。其中,伺服系統接收訊號,輸出動力。當動力不夠滿足機器人的運動需求時,勁兒不夠大的時候,需要減速器來調整扭矩,增加動力。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智慧製造相關的部分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還有,大熱的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方向。任仕達提到,目前,AI正在多個應用方向,比如辦公軟體、創意工具、企業服務、金融、 醫療、教育等,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根據任仕達報告,從事AIGC相關的部分崗位,有機會拿到的薪酬,如圖所示。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就曾說“有科技含量”、“面向新需求”、“全球化發展”的企業,會在未來,活得更好,也會抓住更多機會。
全球化發展,也的的確確是很多企業,正在思考的問題。
全球化
前幾天,我們聊了“出海”這個話題。EqualOcean創始人黃淵普老師一對一採訪了上千名中國創業者之後,得出一個結論:稍微大點的公司,老闆基本上都在思考出海。
為什麼?
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擁有了平視世界的底氣。
中國開始從“加工的”,漸漸成為“制定技術標準的”,慢慢向歐美國家對齊。從賣貨到賣品牌,從保持距離到積極融入,從歐美髮達國家到全球多點開花……
去沒那麼發達的地方,去競爭沒那麼激烈的地方,或許你就能做最優質的供給。
那麼,落到人才招聘上,就是:急需可以跨文化溝通,理解國際市場規則的人才。
任仕達,也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不少車企,都在歐洲、北美、 東南亞甚至中東地區,建立了涵蓋產品研發、海外銷售、 服務網路等全產業鏈條,而每一處佈局,都需要大量的人,去溝通,去跑市場。
比如,很多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擴充套件海外業務,提供跨境支付、外匯交易和海外投資等服務。但金融業務,就更需要謹慎地評估風險。所以,相關的風險控制人才,也在緊鑼密鼓地招聘。
又比如,醫療器械。在北美、歐洲、亞太和中東地區,體外診斷領域,已經成為了醫療器械的出口主力之一。還有,光伏。越來越多光伏企業,正在海外建設光伏電站和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消費電子領域,華為、小米、OPPO、聯想等品牌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但出海的同時,你可能也必須要注意到:國際市場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將綠色環保和社會責任當作評價企業的重要指標。
於是,對環保技能和知識的人才,也成了不少企業招聘的重點。
可持續發展
根據任仕達資料,像是環保工程師,能源管理工程師,ESG管理專家,已經成為了不少企業需要招聘的人才。
這些崗位,又是做什麼的?
環保工程師,主要聚焦在“減少汙染”上。比如,你的企業要生產一個產品,做一個專案。環保工程師就會提前去看看實地,做一些減少汙染的策劃,落地。專案進行過程中,環保工程師還會即時監測環境情況,控制好汙染狀況。
能源管理呢?主要聚焦在“節能”上。比如,測算一下能量使用效率,設計節能方案,看看生產過程中怎麼減少能量消耗,等等。
而ESG管理,則是根據一套ESG(環境、社會、治理)標準,做管理。
做這種管理的企業,一般會出具一份ESG治理報告,向大家說明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以獲得更好的社會評價和投資。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材料的開採和處理,有沒有汙染環境?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整個供應鏈,耗能又多不多?企業員工的權益,有沒有得到保證?
同時,為了完成綠色轉型,企業還需要加強環保意識和技能水平的員工培訓。
數智化、國產化、全球化、更重視綠色環保。根據任仕達資料,在生存遇到挑戰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紛紛開始轉型,產生了如上4個趨勢。
與此同時,更困難的環境,更艱鉅的任務,也給企業組織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少企業也開始嘗試:靈活化。
靈活化
我猜,你一定無數次地聽過一個關鍵詞: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開源節流。那麼,怎麼才能更好地節流?靈活用工,可能是一個辦法。
為什麼會有這種趨勢?
想象一下,你是一家企業的老闆。現在,你面臨這樣的問題:當業務迎來高峰期的時候,人不夠用。比如你有10個人,1個人負責1個專案,但一下子,來了20個專案。
怎麼辦?招人吧。於是,你一咬牙新招了10個人。終於把所有專案給交付了。但接著,你又傻眼了:業務淡季來了。同時在跑的專案,可能只有7、8個。
新招的人,就全部閒下來了。
實在沒辦法,你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就保留10個人的正常編制。其他的,全部和外包公司簽訂合同。業務高峰期的時候,多用外包。這就是:靈活用工。
透過外包,把必須支出的固定成本,變成靈活的可變成本。
根據任仕達資料,不少行業,已經開始了靈活用工的嘗試。
比如,汽車行業。目前,靈活用工在汽車行業,已經開始向更多職能領域滲透。例如行政、人事、財務、採購、物流等崗位。
比如,在很多高新科技行業,為了滿足臨時性、專案型、輔助性的需求,很多專案開發人員,甚至專案管理人員,也開始了逐步外包。
也可能有人說,這樣是不是有點殘酷?怪不得總是有人說,資本總是萬惡的。
但是,從趨勢上來說,用人越來越靈活,這件事確實正在發生。甚至有時,是先保大還是保小的問題。
企業是船,員工是船上的水手。如果整艘船都沒了,水手們大機率也都會葬身大海。

古典老師曾說:職業的本質,是透過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而獲利。
你能賺到多少錢,不取決於你多厲害,而是取決於你能解決多昂貴的問題。賣汽車,大機率就比賣零食要賺錢。
決定收益的,是需求。
所以,想要獲得更多收益,你就必須找到需求更多,但供給不足的地方。
就比如,某些新發展出來的行業,某些老行業新發展出來的新領域。在這裡,需求多,但供給卻不多。一樣的努力,你往往可以得到更多收益。
所以,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新機會,不如找到那些快速發展的領域。
可是,怎麼找呢?
之前,在任仕達釋出的《2024年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之中,或許,你就可以從這幾個趨勢中,找到相關的方向。也歡迎你,開啟參考資料,看看這份全網公開的報告,獲得更多更細節的內容。
數智化、國產化、全球化、可持續發展、靈活用工。
趨勢的背後,是無數供應和需求交織。找到稀缺的那一方,做稀缺的那一方,你就能站在紅利上。
根據趨勢,企業可以調整招聘和人才培養的策略,活得更久。根據趨勢,個人就能對症下藥,去有更多收益的地方去,賺到更多。無論是打工,還是開啟自己的一份事業。
祝你的企業,活得更久,祝你,賺到更多。
祝你,找到紅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 任仕達:2024市場展望和薪酬報告
https://www.randstad.cn/s3fs-media/cn/public/2024-03/NEW-%20%20CN-%202024%20market%20outlook%20&%20salary%20snapshot%E8%96%AA%E9%85%AC%E6%8A%A5%E5%91%8A0307_0.pdf
  1. 重視產業升級中本土市場規模的比較優勢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4-09/10/nw.D110000gmrb_20140910_2-15.htm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