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如何管理絲綢供應鏈?|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

「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往期精彩文章:

在上週釋出的《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的最新一篇中,我們對法國奢侈品巨頭愛馬仕(Hermès)1937年出品的第一條絲巾進行了溯源調研(連結)。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步步深入,挖掘了更多關於愛馬仕絲綢產品的幕後細節。從中不難看出,一塊享譽全球的愛馬仕絲綢方巾背後,是環環相扣的頂級供應鏈 —— 從原材料、到製作工藝和生產流程,都經過了近百年的悉心打磨,處於愛馬仕的嚴格管理之下,主要涉及以下環節和企業:
  • 生絲供應:巴西 Bratac 公司
  • 面料織造:法國大朗鎮(Le Grand-Lemps)的 Tissages Perrin 公司
  • 絲巾製作:里昂及周邊的愛馬仕自有工廠和工坊
生絲供應:巴西唯一的繅絲生產商 Bratac
根據巴西 《聖保羅州報》的報道,2009年,時任愛馬仕執行長的 Patrick Thomas 在聖保羅出席巴西首店的開業儀式時,毫不吝嗇地表達了對巴西絲的喜愛,稱“巴西絲是最好的”
愛馬仕官網上一份由英國劍橋大學於2020年撰寫的報告《愛馬仕的絲綢供應鏈: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披露,“愛馬仕一直通過當地合作伙伴從巴西巴拉那州(Paraná)的小農戶那裡採購蠶繭”。
上圖:Bratec 生絲
透過查閱愛馬仕公司歷年通用註冊檔案(Universal Registration Document),《華麗志》發現:這個當地合作伙伴,就是巴西目前僅存的唯一一家繅絲廠商——Bratac 公司。據《福布斯巴西》2016年報道,自 2006年起,愛馬仕只使用 Bratac 生產的絲線來製作其絲巾產品。
根據官網,2010年以來,Bratac 是西半球唯一一家能工業化生產天然絲線的製造商,目前在巴拉那州隆德里納和聖保羅州巴斯托斯設有兩家工廠。公司深度參與蠶絲製造的各個關聯環節,包括品種性狀保護、蠶種生產、“公司+農戶”模式的桑樹種植、養蠶制繭、繅絲、捻絲等等。
Bratac直接僱傭員工及蠶桑技術人員1000餘人,合作蠶桑戶1700餘戶,年產絲線約300噸,主要為6A級品質
在巴西,養蠶主要在小型家庭農場進行。透過與與當地養蠶農戶簽訂合同,Bratac 會參與蠶養殖的各個階段,及時跟蹤蠶繭生產進度,和農戶密切溝通,提供完備技術支援,以確保最終產出的絲線的最佳品質。
Bratac 堪稱巴西桑蠶產業的“元老企業”。
據中國《蠶業科學》期刊,桑蠶大約在19世紀初傳入巴西,但巴西桑蠶業是在20世紀30年代,在日本移民的大力推動下才真正發展起來的。Bratac 正是由日本移民天野健二於1940年在巴西巴斯托斯創立,迄今已傳承至家族第三代。鼎盛時期,巴西本土有15家像 Bratac 這樣的蠶絲製造商,但此後國際市場繭絲業低迷,大多數企業紛紛退出。
上圖:1953年,Bratac 為巴西引進第一臺全自動紡紗機
據巴西農業和畜牧業聯合會官網,巴西如今是全球第主要生絲生產國之一,其絲綢生產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巴拉那州 (83%)、聖保羅州 (12%) 和南馬託格羅索州 (5%)。得益於優越的氣候條件、加上土壤護理、幼蟲基因改良等技術的支援,巴西產繭具備優良的品質,繭絲平均長度可達1200米,色澤更白、斷裂少、觸感柔和
巴西與中國,作為東西方兩個重要蠶絲大國,近年來交流往來密切。2024年中巴建交50週年之際,Bratac 公司就派高管代表團到中國四川、杭州、廣西等絲綢產區實地考察交流。《中國日報》在報道中將巴西描述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拉美延伸的重要支點”。
面料織造:法國五代傳承的家族企業 Perrin
愛馬仕公司2019年通用註冊檔案顯示,負責品牌絲織品織造加工的是法國領先的織造廠 Tissages Perrin。Tissages Perrin 隸屬於法國紡織集團 Perrin & Fils(簡稱Perrin集團),後者專門從事絲綢和其他高階紡織品(諸如斜紋布、羊絨、天鵝絨等)的織造。
自1989年以來,愛馬仕一直是 Perrin集團的股東,早期持股曾高達約60%,後逐步減持。愛馬仕2022年通用註冊檔案披露“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持有 Perrin & Fils  40%股權”。
Perrin 集團創始於1929年。早在19世紀,創始人 Alexandre Perrin 在法國北伊澤爾省(Nord-Isère)從事紡織工作,他的兒子Eugène 受父親影響,對天然絲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9年從美國歸來後,Eugène 就在伊澤爾省的大朗鎮創辦了 Tissages Perrin 工廠,將絲綢面料織造逐步拓展至內衣、泳裝、家居裝飾、以及高階成衣和配飾等領域。
據法國《Le monde 世界報》2012年報道,法國每年80%的進口絲線皆由 Perrin 集團負責織造。
目前,Perrin 集團旗下業務主要包含兩大塊,分別是:
  • 專注絲綢面料織造的 Tissages Perrin。該工廠大約有 60 臺織機,佔地 8100 平方米,約100名員工,每年生產約 200 萬米面料;
  • 集團在2022年最新拓展——Alpasoie工廠,位於伊澤爾省的Apprieu 鎮(距離大朗鎮約5公里)。Alpasoie專注為既有高階客戶提供從單件到小批次生產的配飾,如絲帶、髮帶等,提供定製服務,包括與客戶合作開發原型,然後進行生產。
Perrin 集團如今已傳承至家族第五代。Jean-Laurent Perrin 現任集團執行長(下圖左),與兄弟 Jean-Hugues Perrin(下圖中) 和堂兄弟 Sébastien Perrin(下圖右) 共同管理公司。
絲巾製作:里昂及周邊的愛馬仕自有工廠和工坊
製作一條愛馬仕絲巾,需要經歷設計、製版、絲網印刷、染色、手工卷邊等多項複雜的工序,這些工序都是在“歐洲絲綢之都” ——法國里昂及周邊的愛馬仕自有工廠和工坊完成的。
據中國一帶一路官網回顧,里昂是古代絲綢之路在西方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絲綢產品在歐洲的集散中心。1536年,里昂設立了第一家絲綢紡織作坊,當地的絲綢工業由此蒸蒸日上。到17和18世紀,里昂已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絲綢產地之一。19世紀,絲綢成為里昂城市經濟財富的基礎,佔其工業比重的3/4。
2001年,愛馬仕成立 Hermès Textile Holding(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旨在整合集團旗下所有紡織子公司,覆蓋服裝製造、織造、製版、染色等各個環節。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旗下涉及絲巾製作的工坊大多位於里昂或里昂附近,包括:
  • Ateliers AS
早在1980年代,愛馬仕收購了位於里昂南部的 Pierre-Bénite 市鎮的 Ateliers AS 工坊,後者專門從事絲巾、領帶等配飾的平板印刷,在2001年被整合至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旗下。
此外,Pierre-Bénite 也是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總部、愛馬仕紡織品生產基地所在地。據愛馬仕官網的生產詳情披露,愛馬仕所有絲質產品(尤其是領帶和圍巾)都是機織織物,由位於法國里昂地區的工廠印染。2023年7月,愛馬仕還宣佈對位於 Pierre-Bénite 的老廠區進行擴建,以提高其絲巾產能。
  • SIEGL
2003年,愛馬仕紡織控股公司從上文提到的 Perrin 集團手中,收購了織物印花廠 SIEGL。該廠始於1957年,所在地大朗鎮距離愛馬仕里昂絲綢工坊約一小時車程,在愛馬仕方巾製造過程中負責圖案印花。
  • Gandit
位於里昂郊外 Bourgoin-Jallieu 市鎮的圖案製版工坊 Gandit 自2004起隸屬於愛馬仕旗下,迄今已有70多年曆史,負責愛馬仕絲巾的製版工作。
一條愛馬仕絲巾從設計到製作再到成品,大約需耗時兩年。愛馬仕擁有一支5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藝術家和插畫家團隊,負責圖案設計。手繪設計出來後,便交由工匠們使用繪圖板和觸控筆,逐筆描摹,將其輸入至影像編輯軟體中,這一過程極其耗時,平均每款設計需要超600小時,部分複雜圖案甚至要數千小時。
緊接著,便進入到圖層顏色分析和絲網印刷需要的刻版準備階段,一種顏色對應一種刻版,比如一款經典的愛馬仕絲巾包含48種顏色,便需要製作48種刻版;刻版全部完成後再使用絲網印刷逐層著色,每次只能印刷一種顏色,先從輪廓開始,然後做填充。
印刷完成後,每幅絲綢還要經過固色、清洗、晾乾等步驟後,最終交由工匠進行手工卷邊處理,這也是愛馬仕絲巾最後一道標誌性工藝——用手工將邊緣從外向內精細捲起,再用絲線手工縫合,讓邊角呈現90度直角。

關於華麗志絲綢文化事業部
2025年3月,華麗志正式成立絲綢文化事業部,聚力推廣中國絲綢文化,讓更多業內高階讀者真正瞭解中國絲綢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潛力,共同探討和促進中國絲綢產業的煥新和現代化程序。
除了持續產出原創優質內容外,華麗志還將發起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化與產業活動,包括溯源之旅、論壇和工作坊、文化藝術展覽等等。根據第一性原理,走向絲綢的源頭,從文化到商業,從材料到工藝,從歷史到現在,從中國到海外,融會貫通全產業鏈,挖掘絲綢文化和工藝的精華,用全新的視角展開解讀和傳播。
華麗志絲綢文化事業部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丨圖片來源:愛馬仕官網、 Hermès Textile Holding 官網、Bratac 官網、Tissages Perrin 官網、TOPVIEW
丨責任編輯:Esther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愛馬仕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