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闆抖音破局指南,透過抖音讓你的業績增長10倍以上

在抖音,乾巴巴的菜品特寫和硬邦邦的促銷只會被演算法一秒划走。真正的破局點,是把鏡頭對準“人”——暴露老闆的缺點、記錄砍菜的衝突、講述凌晨四點的倔強。這篇指南用 3 個實操公式告訴你:怎樣把“敗家、固執、傻”變成記憶鉤子,把砍選單做成連續劇,把顧客先變成粉絲,再排隊到店。10 倍業績增長,不靠燒錢投流,靠“會講故事的老闆”。
———— / BEGIN / ————
很多老闆拍短影片容易陷入兩個極端:要麼是乾巴巴的菜品展示,要麼是硬邦邦的促銷廣告。這兩種內容在抖音的演算法裡,都屬於”沒有靈魂”的無效內容。
抖音的本質是娛樂平臺,使用者刷抖音是為了消遣,不是為了看廣告。
你的內容如果不能在三秒內抓住眼球,就會被無情划走。
那應該怎麼做呢?

人設公式:缺點比優點更吸粉

老闆想在短影片裡塑造”完美形象”——廚藝精湛、服務周到、食材頂級。
但問題是,完美等於無趣。而有一位老闆的成功恰恰因為她敢於暴露”缺點”:
  • “敗家”:總用超出行業標準的好食材
  • “傻”:明明可以漲價卻堅持原價
  • “固執”:對菜品品質近乎偏執
這些所謂的”缺點”,反而成了最打動觀眾的記憶點。當其他餐廳都在說”我家最好”時,趙姐的”我家最傻”成了差異化突破口。
實操建議:找出你經營中最”不合理”的地方,把它變成你的人設標籤。比如:
如果總被員工吐槽太較真,就做”強迫症老闆”系列
如果總被說定價太低,就拍”成本公開日”影片

內容公式:用”砍菜系列”製造持續期待

“19道菜砍成15道”這個系列為什麼有效?因為它完美運用了連續劇思維:
  • 懸念設定:每期結尾公佈”下期砍哪道”,觀眾會惦記著回來看
  • 衝突設計:砍菜過程必然有廚師反對、老顧客抗議,天然有戲劇性
  • 參與感:讓觀眾在評論區投票決定砍留,增加互動
這種系列化內容的最大優勢是提升粉絲粘性。單條爆款影片能帶來一時流量,但系列內容能培養忠實觀眾。
實操建議:把你的經營過程拆解成可系列化的主題,比如:
  • “每日進貨驗貨”系列
  • “顧客奇葩要求應對”系列
  • “員工培訓趣事”系列

情感公式:老闆比菜品更重要

餐飲短影片最大的誤區是隻拍菜品。
事實上,觀眾先愛上老闆,才會愛上你的店。
趙姐的影片裡,最火的不是菜品特寫,而是這些瞬間:
  • 凌晨四點親自去市場挑食材
  • 發現員工偷工減料時發火
  • 老顧客離世後留著他常坐的座位
這些內容傳遞的不是”我家菜多好吃”,而是”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當觀眾被你的故事打動,排隊吃你的飯就成了情感認同的表達。
實操建議:每週至少拍一條”老闆背後故事”,比如:
  • 創業初期的艱難
  • 對待員工的特別方式
  • 對餐飲行業的獨特理解
等等
———— / E N D / ————
本文來自公眾號:老陳的深度思考  作者:老陳的深度思考
👇 想要第一時間瞭解行業動態、面試技巧、商業知識等等等?加入產品經理進化營,跟優秀的產品人一起交流成長!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