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大連白領到雞西老闆娘,把飯店幹成熱銷榜TOP1,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是《自拍》第479個口述故事
不斷湧現的女性樣本,正在開拓我們對人生全新的想象。女性可以玩極限運動,在賽場上馳騁;女性可以開拖拉機,穿越村莊與農田;女性可以是說一不二的廠長,帶領工人們絕境求生;女性可以當老闆,把一家飯館做到本地熱銷榜;女性可以送外賣、做客服,也可以開小店,成為“全村的希望”。
無數鮮活立體的女性,讓我們聽到她們的聲音,看到她們的處境,她們的故事影響著你我,也影響著這個世界。過去這一年,我們在抖音上看到了“她”的許多身份,這些身份意味著可能性,也意味著人生的廣闊。故事裡充滿痛苦,脆弱,掙扎,而最終她們都選擇了大步向前,走向屬於她們的新世界。
歡迎來到“她的100種身份”專欄,今天,是90後老闆娘@唐心(銘記小盤菜老闆娘)的故事。
站在2018年的時間點回頭看,26歲的唐心很迷茫。一個內心很驕傲的女孩子,正在適應著平淡的日常,而且媽媽和妻子的角色,多過了自己。孩子出生的快兩年時間裡,她的日子主要是圍繞著小家庭轉,個人生活和職業發展都顧不上。但這不是她想要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的正月初七,她和老公的小盤菜餐廳開張了。
雖然做了這個決定,但唐心不是沒有懷疑過自己,努力考上大學,最後還是回老家雞西開了個小飯店,好像書都白讀了。在懷疑和肯定的念頭之間,唐心把路就這麼走了下去,她說她從來沒想過放棄,因為沒有退路,“這都幹不好,還能幹好什麼?”
唐心知道,人生的課堂不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就散場的,跨行進入餐飲業,她也在學,學怎麼給客人點餐配菜,學怎麼剪影片和做直播,還學財務和管理。幾年時間,銘記小盤菜已經成為“雞西市東北菜熱銷榜第一名”,把日子逐漸越過越紅火的唐心,照顧著自己和最平凡的雞西老百姓的日常。
她用自己的故事回答著,返鄉能不能有自己的事業?走進婚姻的女性如何獨立?
以下是唐心的講述。
返鄉,不意味著躺平
我是唐心,一名東北五線城市餐館的老闆娘。我的飯店不大,200多道菜,平均價格都在15元左右。這當然是個很小的飯店,但往大了說,我的餐廳照顧著約150萬最平凡的雞西老百姓的日常,在忙於生計的日子裡,十幾塊的一頓飯,有屬於老百姓自己最真實的故事。
說到這,你會怎麼想象我呢?
其實我是一名“90後”,結婚9年了,有一個8歲的女兒,但仍然是一個很愛美的普通女孩子。 
我是唐心,是飯店老闆娘,是媽媽,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喜歡美甲、喜歡可可愛愛東西的“90”後女生。
作為土生土長的黑龍江雞西人,我小時候覺得老家雞西是五六線小城,想著好好學習,以後到更大的城市讀書。話說回來,年輕的時候,誰不是心懷壯志,想著去大城市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呢?
從小到大,我在學習上,沒怎麼讓父母操過心,當班長和學習委員,成績一直還可以,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地考到心儀的城市大連,學的是英語師範專業。那時候覺得,好的人生只有一種活法,就是留在大連。
在大學裡,我很認真地學習,同時參加社團和學生會活動,去鍛鍊各方面的能力,希望畢業之後,能做出點大事或者事業有成就。但這些詞都太籠統了,回過頭來看,我並不清楚屬於我的“大事”是什麼,有限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甚至都沒能讓我去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大學畢業後,我短暫地在大連工作了兩年,就是那段時間,我第一次感受到無力。如果你看過小孩子“抓周”,就會發現,人生和小孩子“抓周”很像,眼前的路,看起來有千百條,但真正能抓在手裡的,只有那麼一兩個。
2015年我決定和老公結婚,返鄉。對當時的我而言,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
當時,我和男朋友(現在的老公),兩個人加起來的工資有8000多元,扣除房租和生活費,能攢下來的錢並不多。但大連房子的首付,都能在老家買套房了,那個數字對當時的我們來說,真是一座翻不過去的高山。
2015年,我決定返鄉。當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其實能從小地方考到大城市,是我透過自己的努力,為人生謀到過最好的境地,也是曾經讓我和父母都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情。在當時的我看來,回鄉意味著否定自己的能力,否定過去20多年的努力,同時,也放棄了未來在大連生活的所有機遇。我心有不甘,甚至在回老家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是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在2015年,23歲的我,還做了另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結婚。老公是我的小學同學,但他是個“學渣”,出社會早,學的就是做菜的手藝。2013年,我還沒畢業,他知道我在大連讀書,就到大連找我。他在老家學的是東北菜,可大連東北餐廳很少,即使有也和我們雞西的不大一樣。為了在大連工作,他只能去炒盒飯菜。
老公是我的小學同學,小時候我是“學霸”,他是“學渣”,2013年為了找我,他從老家跑到大連工作。
從廚師的職業路徑來說,他放棄了能發揮看家本領的機會,就為了能和我在一起。按照世俗的標準,如果只比較條件,這當然也不是我最好的命。可日子過下去,舒不舒心自己最清楚。和一個滿心滿眼都是我,無論我做什麼決定他都支援,有什麼事都和我說的人在一起,這種踏實,並不是錢能買來的。
2016年,我們的女兒出生了,我自己把她帶到快兩歲。因為也閒不住,期間找過幾個工作,但老家工作機會少,即使找到了工作,企業內部的發展空間也不大,而且我還希望兼顧孩子。再三考慮之後,我和老公決定開一個飯店,我們手上只有2萬多,和雙方的老人各要了3萬,一共8萬多塊錢,是我們所有的啟動資金。
張嘴向父母借錢,不是沒有壓力,其實我也知道,我的父母可能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也會質疑,努力讀書一場,最後怎麼還是開了個飯店,但那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把我的人生再次書寫得好看一點。
因為資金有限,在雞西兜兜轉轉了半個月,可以說是找了最便宜的一個半地下店面,租金只有3萬多,刮大白刷漆都是我們自己乾的。忙完裝修,買鍋碗瓢盆,確定選單,就這樣,2018年的正月初七,飯店正式開張了。
2018年正月初七,我們開在半地下的餐廳開業了,我決心一定要把小餐館開好。
炒小盤菜和“吵架”
如果你們來過東北,或者吃過東北菜就知道,東北菜的餐館都是盤大、量大。我雖然沒做過餐飲,但我們經常在外面吃飯,點了一盤菜,一個人吃不完,價格也不低。
但現代人的生活、工作中,經常會在外面吃飯,即使是家庭主婦也有哪天不想做飯的時候。老百姓過日子,不會天天在一日三餐上過度消費,所以我們就想做經濟實惠的家常菜,把菜量稍微降下來點,大約是傳統東北菜餐廳的三分之二,一盤菜夠吃飽,價格降低到一半。這就是我們當時做小盤菜的邏輯,也是我本人的真實需求。
我想做滿足老百姓日常需求的小份菜,最低4塊就能點一盤。
那時候,我老公已經做了好幾年餐飲,選單、菜價都是他依靠自己的經驗來定,我是個外行,招呼客人就是我來管,另外聘用了一個阿姨。我和阿姨的分工也不是那麼細,有什麼就幹什麼。生意最開始的時候挺難的,門店在半地下,別人看不見我們的招牌,客人稀稀拉拉,為了吸引客人,飯點過了就去發傳單。
有小半年的時間,我們的生意只能是維持,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想過放棄。一方面是覺得,我們的思路沒問題,所以從根上沒有懷疑過,這個小店只是需要時間讓人知道。另外咬著牙堅持,其實也是沒有退路了,我當時就想,如果這都幹不好,那我還能幹什麼?
在餐廳工作的我。
半年之後,餐廳陸陸續續積累了一些客人。這個時候,我和老公圍繞著工作的矛盾就慢慢產生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催菜,他在後廚一秒鐘也沒閒著,但還是出菜慢。我催多了他就急眼,但要不是客人催我,我也不能催他啊!東北人的性格又是直來直去,生氣了先撒氣,而且這中間客人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都是直接朝向我,我感覺委屈,也拿他撒氣,他在後廚還和我沒好氣,最生氣的時候,恨不得日子都不和他過了。
我老公的問題是,他看到我下的選單,知道點菜配菜的活幹得不對,但他說不出來道理,嘴巴又笨。作為外行,我不懂其中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客人想吃什麼給他們點什麼,推薦推薦大家沒吃過的菜,為客人著想有什麼錯,憑什麼這麼說我,我們兩個誰也不服誰。
餐廳的水煮肉片、油燜尖椒、燒茄子、水油沙肝、嫩滑牛柳、辣爆裡脊筋,在東北這個分量就是小盤啦,價格在10元到25元。
我雖然嘴上不服輸,但也想去解決問題。後來我就觀察,慢慢旁敲側擊地問他,“今天這幾個菜怎麼出得這麼快?”他就會告訴我,好幾桌點同一個菜,可以一鍋炒出來,能省下不少時間,慢慢我就知道其中的道理,去給客人搭配推薦菜,讓客人又快又好地吃上飯,同時兼顧他在後廚幹活的時間。
日子啊,就是這麼過來的。
在開店的這幾年裡,我們也經歷了疫情,門店自然也是關關停停,但收入逐漸超過了我們兩個在大連的工資,疑慮的念頭就越來越少了。為了留住客人,從第一天接待他們起,我就儘量加微信,這樣可以提前幫他們預訂、備註喜好,給我菜品反饋,萬一哪天不願意來,我們還能送個餐。目前為止,飯店經營7年了,微信裡有3000多個好友是來餐廳的客人。
2020年的時候,我開始關注抖音短影片和商家的直播。那時候,大家已經普遍意識到,線上是一個風口,尤其是疫情期間,門店引流的方式已經完全變了,我們去寫字樓發傳單也變得不現實。當時,我只是摸索著去嘗試,在店裡營業的時候,把手機支在前臺,開啟直播,但一天下來也沒幾個人看,嘗試發短影片吧,觀看數也很低。
為了做好抖音,2023年,我開始系統化地學習網際網路知識。
對我來說,拍影片最難過的一關是自己,又想拍,又不好意思拍。但這中間偶爾還是會有人說,從抖音看到門店來的,這就逼著我去把影片做好。疫情一過,2023年我就決心認認真真去做短影片和直播,但自己摸索還是不得章法,就在網上刷教學影片,篩選了一下,決定花錢和老公一起去學習。
對於這件事情,我老公心裡挺打鼓的,學費也不低,能學會嗎?有用嗎?是不是騙子呢?但我拍板決定去,回來又消化準備了三個月,2023年7月,我們開始了第一場正式直播。到2024年9月,最好的時候成交額達到了1.6萬元。
成為雞西市東北菜熱銷榜TOP1
第一場直播別提多緊張了:一會燈不亮了,一會不知道推薦哪個菜,過一會麥克風又不好用了,而且我連話都不會說了,準備了點文字材料,可一開口就像是在背誦課文。現在想想也覺得好笑——對面連個人也沒有,不知道在緊張什麼。而且我們第一場一共十幾個人看,家人還佔了一半,好在賣出去2000元的產品,不算顆粒無收。直播結束後,我和老公下來總結,但也相互不理解彼此的思路,還會埋怨彼此。
比如我老公講著講著,就習慣性地給大家介紹這道菜該怎麼做,什麼勾芡、過油、怎麼切肉段。但我覺得直播的初衷是吸引顧客到餐廳吃飯,來看的人是要看我們賣的套餐有什麼菜。再比如先介紹什麼後介紹什麼,兩個人下播也會爭論,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2024年12月,我和老公在直播間。這場直播,噌噌噌來了100人,我巨開心。
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光做直播不行,還要把短影片做起來,這樣客人開啟抖音會有信任度,也不需要非在直播時間才能看到內容了。做影片一開始也沒有規劃,每天頭都想禿了,不知道該拍什麼,我就去學習了該如何規劃拍短影片。這部分內容穩定輸出後,我又發現,在直播賣團購的時候,每次的成交額差異很大,但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天的成交金額高,那一天的成交金額低。2024年底,我又進行了一次系統性學習。
我覺得,面對沒接觸過或者全新的領域,不能只依賴茫然的直覺做決定,所以我和老公不停地學習。
線上下,來餐廳的客人大多是40多歲的男性,直播時,我就憑著感覺去主推下酒菜套餐,但關注資料後發現,直播間女性多,買菜做飯的主婦才是我們最大的線上客戶,於是我調整了推薦菜。
但關於直播的調整,也不都是學來的,比如分工,就是一次次直播覆盤後,吵架吵出來的經驗。現在直播間裡,他介紹菜,我給他提供即時資料,告訴他進直播間的人對哪些菜品感興趣,有什麼需求,算是直播間的前臺接待。
這些問題陸續解決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線上流量匯入線下門店之後,顧客一多就有點承接不住,菜品變得不穩定,服務員的服務也會跟不上。我又拉著老公去學習用資料分析財務和管理,和其他城市餐飲業的人交流取經。
目前,在抖音生活服務平臺,我們每個月直播團購能賣出接近1900單,線下門店月流水20-30萬元,其中抖音渠道就佔1/4。坦白說,一年多的時間我能把餐廳做到“雞西市東北菜熱銷榜第一名”,和我愛學習有很大關係。
藉助線上流量,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2024年10月下旬,銘記小盤菜二店開張了。
其實做這件事特別難,我和老公都需要克服難關。比如每次推他出去學習就很難,他總覺得現在這樣很好了,後期勸他從廚房出來也很難,他就總覺得誰做的菜都不如他,我只能磨。我雖然知道要做直播,但做了大半年之後,才能完全不緊張,可我老公就完全沒有這個過程。夫妻就是這樣互補吧,別看我們平時拌嘴,但我們誰都沒想過放棄彼此。
2024年10月底,銘記小盤菜二店開張,2025年正月初七,銘記小盤菜一店重新裝修後開張。現在,他從廚房出來,負責管菜品品控、採買,我放手了財務和店長培訓,主做線上線下的引流、營銷和看報表。
有些事情必須要放下,才能抓住新的,就好像人生一樣,就好像過去的那些選擇一樣。
我要把人生的決定權握在自己手裡。
前段時間,有一對天津的夫妻,專門來我們店裡取經,說看到影片很喜歡我們,也想開一家像我們一樣的店。坦白說,被人這樣認可,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這就是我平凡又充滿煙火氣的故事。從我身上,你應該能看到,回家鄉絕對不意味著躺平,一樣可以有自己的一番作為。

*本文由唐心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由本人授權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唐  心 | 口述
孫嘉瓷 | 撰文
貓  基 | 編輯
-THE  END-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79個口述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