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友都在等李行亮離婚

最近比較火的《再見愛人4》,成功讓結過婚的和沒結過婚的人看完都沉默了。
尤其是李行亮和麥琳這對夫妻的出現,讓網友們看黃聖依和楊子都順眼多了。
果然,在婚姻這條路上,沒有最煩人,只有更煩人,不分男女。
《再見愛人》這檔節目,不如改名叫「你好忍者」。
我願稱該節目為「全國奇葩夫妻之人性扭曲與道德淪喪專場」,看就送乳腺結節,每看幾分鐘,建議要刷兩集《天線寶寶》緩衝一下情緒。
現在很多人對麥琳這個人實在看不下去。
也許我們不能僅憑一個節目就能判定一個人的品質,那麼我們今天只就她在節目中的表現來分析,就事論事。
頭一回,全國網友共情一個已婚男人。

大家忍不住想問「李行亮到底是不是有啥把柄在麥琳手裡」,雖然看得出他很愛老婆,但愛是愛,做人是做人,現在他在做人方面多少有點愛做不做、隨便做做的意思了。

我是真希望我老公能看一看這個節目,好讓他知道他是多麼幸運能擁有一個正常的老婆,儘管他以前經常覺得我不正常。

以後再說我不正常,我就拿出麥琳的語錄,打印出來,貼門口辟邪,掛床頭避孕。

你想啊,假設李行亮和麥琳的性別一調換,麥琳是老公的角色,他會不會早就在網際網路上「死」了800多回了。

所以麥琳的底氣是誰給的呢?
既不全是源自內在,也不全是有恃無恐,可能也是這個時代給的。

她讓我們知道,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已婚女人,已經到了可以僅僅仗著身份就能揮霍一切愛與和平的程度。

在節目裡,她表現出來的問題之大,已經不是單純的屬於婚姻問題,也不只是夫妻矛盾,這是心理問題。

這個親密關係樣本拿出來,比葉珂更能令弗洛伊德兩眼放光,棺材板又又又蓋不住了。

給我的主要感覺是:她讓「擰巴」這個詞終於有了具象。
到底要的是什麼,估計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把她心心念唸的東西真給了她,她又會想要別的,還順便抱怨一下你不懂她。

比如一面要演一個勤儉節約的賢妻良母,一面又因為別人的老公給太太買了很多名牌包而衝李行亮發火……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李行亮什麼都給她買,她還是不滿意,說這些都沒買在她「心趴」上。
她要老公全身心在乎她,心裡只有她,可當她老公在乎她的時候,她又要挑剔「他沒有在乎到我的心趴上」。

心趴個頭啊心趴。
她是個典型的「要求老公精準猜中她所有想法」的女人,她老公真的在盡力,可她的表現卻又從頭到腳透露著對老公的嫌棄。
她對老公的用詞都是「管他」,「叛逆」這一類,就算是媽媽對兒子這樣都是很討厭的,別說是夫妻之間了吧。
她看老公的眼神像是領導在聽實習生述職,生怕說了某個詞某句話對她不利,立刻就要打斷和制止。

嘴上掛著「濃濃的愛」,我們看到的只有濃濃的控制和規訓。


總是說自己為家庭付出了多少,我們看到的都是老公如何把她當嬰兒般照顧。

一邊覺得自己是頂樑柱,少了她地球都不轉了,一邊把一地雞毛都丟給老公,而她自己一會兒丟三落四,一會兒生活無能,一會兒不靠譜。

李行亮聊感情的時候,她聊邏輯;李行亮只能跟著聊邏輯了,她又說你怎麼不在乎我的感情。

她善於挑起問題,尋找吵架契機,但一旦吵起來,她又擅長引向死迴圈,讓對話走向窒息。

她讓這段婚姻變得抽象無比,自己的挑剔、埋怨、不甘卻又具體得要命。

她總能在任何場合下皮笑肉不笑地對李行亮冷嘲熱諷,馬上又能進入PUA程式,潤物細無聲地讓這個男人無言以對又戰戰兢兢。

李行亮面對麥琳質問時的表情和體態,像頌芝捧著剛打碎的翡翠玉鐲看著華妃時一樣。


他骨子裡透著一種祈求感,好像在乞求「你別數落我了」,又好像在思索「我真的有這麼不堪嗎」……

李行亮究竟做錯什麼了呢?
我對這個男人的瞭解肯定不如麥琳多,但憑藉我粗淺的觀察和直觀感受,他唯一做錯的一件事就是娶了麥琳。

這個男人一看就沒有爹味,在麥琳面前更顯只有「孫子味」。
他也不炸毛,也不會因為面子問題明著暗著報復她,反而謹小慎微,步步妥協,像一隻完全沒脾氣的綿羊。
單看這個節目中的麥琳,我看不到一個已婚多年有孩子的成熟女性該有的體面和修養,我只看到了一個好似處在17歲又作又瘋癲、愛胡攪蠻纏、被慣壞了的大小姐的樣子。
沒有包容不懂妥協,卻有著滿身的臭脾氣,還當這是一身寶。
不管是麥琳還是李行亮,一定不知道親密關係裡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不是愛,甚至不是互相理解包容,而是精神同頻。

李行亮壓縮著那些更廣闊精神世界之極大豐沛能量,去適應眼下這個女人的作,還能審視自己的不足。

他「打飛的」去上海買了所有口味的青團給麥琳送驚喜,她說「第一口咬下去居然是自己不喜歡的豆沙口味就生氣了」,於是她對這個男人又一次失望。
到這裡,我已經完全不能理解為何她能擁有如此之高的「配得感」。
也許她的確有自己隱秘的辦法讓李行亮覺得離開她就會死。
這種過盛的「配得感」如果不是被李行亮慣出來的,就很可能是因她自己的NPD而成功孕育出來。
話說到這了,我來解釋下什麼是NPD。
這是一種自戀人格障礙,通常出現在家庭和親密關係裡,受到傷害的一方往往內心抗拒,但又難以割捨這段關係。

怎麼判斷一個人屬於NPD人格呢,通常有5個特徵:

第一,以自我為中心,只看重自己的觀點、感受和需求。
第二,永遠不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第三,缺乏同理心,體會不到別人的痛苦。

第四,要求對方持續的認可和關注,才能為自己提供精神能量。

第五,要求身邊的人也完美,且經常打壓、貶低身邊人。
一種典型的NPD型父母的口頭禪就是:「要不是因為生了你,我早就事業有成了」,「要不是供你讀書,我肯定能攢下錢買我想要的東西」……

你看,像不像麥琳那句經典的「要是和他離婚,我的生活會有質的飛躍,火箭的那種……」

可怕的是,NPD人格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NPD。

所以你也無法試圖改變他們,因為他們覺得你才是那個不正常、不愛她、不理解她的人。

正如麥琳總是在陳述自己的委屈,說李行亮不在乎自己,說自己付出了很多卻不索取,目的都是讓李行亮對自己產生「愧疚式的愛」。

麥琳女士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價值遠遠不止NPD這麼點。

在她身上我們還能看到「吹狗哨虐待」和「煤氣燈效應」。
吹狗哨虐待,舉個例子,她在旁人面前假裝無辜,假裝不動聲色,說的卻是一些刺激李行亮的話,而這種話可能在二人內心深處是隱秘的刺激和痛苦,只有二人知道。
比如她提到的很多過去可能引起過兩人嚴重內心創傷的話題,在家裡時憑她完全的霸主地位讓李行亮非常臣服,現在提及的時候她一直陳述的卻是自己「當時的委屈」,李行亮不敢說話,也沒法說話,一說就很容易成為「小心眼和脾氣差的臭男人」了。

因此,在外人看來,麥琳說的都是愛,沒什麼不好,而李行亮內心很清楚,她在戳二人關係中的痛處,他還不能爆發,否則不知情的外人會覺得是他太敏感太矯情。
煤氣燈效應是什麼?
舉個例子,一方擅長捏造、扭曲甚至否認事實,她掌握話語權,先入為主地引導著想法,讓大家都一致相信,於是,慢慢地,她掌控了對方的思想和情緒。
當一個人振振有詞地訴說過往的一些事,甚至說出細節,而對方可能並不記得那些場景真的存在過,但卻要懷疑是自己忘了。

精神分析學家覺得擅用煤氣燈效應的人屬於精神有問題,

他們喜歡操控別人的認知,導致別人認知失調。

就比如麥琳會在眾人面前多次把一些明明是李行亮做的事情說成是自己做的,而自己答應做的事總是讓李行亮代她去做。
久而久之,李行亮可能會覺得所有該做而沒做的都是自己的責任;所有做得好的事都是麥琳的功勞……
再來看李行亮經歷了什麼。
在NPD,吹狗哨,煤氣燈的滋養下,李行亮已經不是PTSD了,他是CPTSD。
平時大家說的PTSD一般是指有形、可見的傷害,因而常常會閃回到遭受創傷時的場景,有具體的幻象和刺激因素,比如經歷車禍啊,遭受打罵啊之類的。
CPTSD患者遭受到一般是無形、情緒上的傷害,這種傷害包括忽視、冷漠、無感等,而傷害主要來自家庭成員之間。
這種創傷往往表現為情緒的閃回,可能某些特別的氛圍就讓患者閃回到曾經的傷痛中,沉浸在低落、悲傷、無力等負面情緒中,然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情緒調節,因為患者在這樣的情緒過程中根本沒辦法集中精力去做別的事情。
也許作為旁觀者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婚姻生活的一小部分區域性,更大的真相只有他們兩個知道,甚至這些可能是劇本也說不定。
但是我堅信即使在鏡頭前,有些真實的東西也是藏不住的。
大家對這段關係看得咬牙切齒,或多或少自己在現實生活裡碰到過一點點,而李行亮則把我們各自碰到的那已經很難忍受的一點點給彙集了起來,他忍受了全部。

太能忍了。

雖說勸人離婚不是什麼厚道事,但拯救一個好人於水火也不算過分吧,大家都在等李行亮離婚,可看樣子他不太願意。
本文轉載自格十三(ID:GSSW13)。作者:十三姐,暢銷書作者、公眾號「格十三」創始人,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