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爆款R級片,成年人來了也得慎看

本文作者:豆瓣@Lumity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作為現如今恐怖電影的金字招牌之一,2024年A24的表現並不算太好。
《瑪克辛》《熒屏在發光》口碑尚且說得過去,但《前廳》《Y2K》可以說是慘烈翻車。
所以口碑相較還算突出的《異教徒》,一直是我的年度期待和年度恐怖電影備選之一。
話不多說,今天就來聊聊它——

異教徒

Heretic

導演: 斯科特·貝克 / 布萊恩·伍茲
編劇: 斯科特·貝克 / 布萊恩·伍茲
主演: 休·格蘭特 / 索菲·撒切爾 / 克洛伊·伊斯特 
託弗·戈瑞斯 / 艾麗·楊 
型別: 驚悚 / 恐怖
上映日期:  2024-11-08(美國)
片長: 111分鐘
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感受,它並沒有我期待的一些內容,但倒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小驚喜。
這是個看上去複雜的宗教信仰談話,前面有著大量關於信與不信的問答內容,後面又陷入禁閉的恐慌,而它最後所指引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態度和個人力量。
巴恩斯帕克斯頓姐妹,是一對傳教士搭檔,二人負責分發摩門教手冊和上門傳教。
這天,她們敲響了一棟孤獨大宅的房門,開門相迎的裡德先生看上去熱情又溫和,對摩門教似乎充滿了興趣。
裡德告訴兩人他的妻子正在烤藍莓派,他很樂意二人進來坐坐並且向他傳教。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如巴恩斯和帕克斯頓所想的那般順利,裡德不斷提出問題旁敲側擊質疑著她們信仰的真實性,他極端的發言讓二人感到不安。
更關鍵的,是巴恩斯發現裡德點了個藍莓派味兒的香薰,他在說謊其妻子在屋內。但此刻為時已晚,羔羊已落入狂人之手。
在談論這部電影主題表達之前,先要明確的是前面所說的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體現在人物立場和對錯上,休·格蘭特飾演的裡德毫無疑問是電影中的絕對反派,但他的話不是完全對和完全錯的,包括巴恩斯和帕克斯頓的反擊也是如此。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裡德嘗試瓦解宗教皮囊。
在這裡,裡德用約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私心,人性的缺陷和私慾去質疑所謂上帝傳話的不真實性,提出教義是一種洗腦策略。
之後他也用自己各種刻意的細節再次強調,巴恩斯和帕克斯頓的信仰是受到外界影響的對謊言的盲信。
透過裡德的基本剖析,導演提出了人為教義的虛偽性和成年人的代際影響。
而之後裡德又開始長篇大論,用大富翁的歷史去瓦解宗教的神聖性,聖經是可以解釋再用成為其他宗教的,把傳教士比喻成推銷員。
歸根結底,他所說的依然是宗教背後的他人操縱。
此時巴恩斯向裡德提出了反駁,質疑了他論述過程的不嚴謹。
這裡導演透過一次忍無可忍的反抗為裡德完美博學的形象施加裂痕,這也是一次人物立場的轉化,因為裡德的形象從宗教的質疑者成為了宗教本身,巴恩斯和帕克斯頓則從代表宗教的傳教士成為了這場遊戲中的覺醒質疑者。
前面提出教義私心的概念後,導演又透過反神蹟指出了宗教傳統的神蹟騙局。
帕克斯頓進入地下室的深層,這裡出現了代表基督的七芒星和代表撒旦的倒五角。
來到諸多女人被囚禁的場景後,彷彿約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裡德提出了自己的最終思想——宗教的本質是控制。
其實這句話裡宗教已經不再是真實主語,控制才是關鍵——宗教只是控制的存在形式之一,所以在訪談中導演明確的指出這部電影也和政治相關,或者說它和什麼都相關。
到這裡,能看出這部電影所探討的並非信仰與神的有無。其核心類似1971年肯·羅素的《盧丹的惡魔》,片中主角格蘭迪神父在飽受摧殘後不再親吻十字架。
那並不是他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他已明白握在對方手中的十字架代表的是他人構成的教會。
該片結局裡帕克斯頓說她懂祈禱沒有作用,但這很美。巴恩斯起死回生上演了真正的神蹟,擊敗了代表控制力量的裡德。
和導演所說一樣,這都是對個人信仰和體驗的肯定,和他人的影響操縱無關,就像格蘭迪神父拒絕教會但信仰上帝。
總之透過三人的周旋,斯科特·貝克和布萊恩·伍茲在片中簡單闡釋了自己的觀念——他人操縱的控制真相,個人體驗的力量和美好,永遠保持不確定的質疑反抗態度。
那麼回到結局,導演給觀眾留了個有點撲朔迷離的答案。
帕克斯頓逃出生天,一隻蝴蝶落在了她的手上,鏡頭一轉這隻蝴蝶又消失不見了。
其實這完全沒有正確解讀,因為這是他們故意留下的開放空間,好讓觀眾用疑問把這部電影帶回家。
可以理解這是巴恩斯靈魂神蹟的延續,對帕克斯頓之前說想死後成為蝴蝶的回應,也可以當作裡德那死後甦醒新世界的莊周夢蝶理論是真的,全看自己。
離開這些控制觀點,還是回望電影本身。
其實我個人對斯科特·貝克、布萊恩·伍茲的搭檔組合一直抱有高期望。畢竟2018年時二人寫出了《寂靜之地》劇本,用靜默的強設定放大了很多恐怖電影熱衷的聲音元素。2019年自編自導的《驚魂鬼屋》,也是不錯的密室砍殺電影。
但2023年的《逃出白堊紀》真是把我給看噎住了,爛到沒話說,都不知道拍這玩意到底是為了什麼。好在這次兩人擁抱A24的效果還算不錯,1000萬的低成本能換來4200萬的票房已經夠看了。
對於這麼一部大量對手戲和反派為主的電影,首先必須要讚賞的當然是越老越邪的休·格蘭特。
這幾年他一直樂意出演些怪怪的角色,甚至採訪時也專門表示自己想演點不一樣的。這也是導演組第一時間就找上他出演裡德的原因,結果無疑是讓人驚豔的。
休·格蘭特運用了豐富且浮誇的表情和動作,這些表演往往充滿戲劇感展現著裡德那種掌握全域性的輕蔑自大,對兩隻羔羊的不屑戲耍。
而且休·格蘭特迷人的氣質,非常符合裡德前面質疑者的形象,讓觀眾真的想要完全相信他是對的而又被後面的撕裂所衝擊。
巴恩斯和帕克斯頓,索菲·撒切爾飾演巴恩斯真是酷爆了,暗色調造型和她的氣質實在是很搭。
索菲·撒切爾本身的表演也很出色,像是裡德一番質問後鏡頭特寫下巴恩斯一連串的恐懼表情細節。
至少在和休·格蘭特對戲的過程中,索菲·撒切爾這神蹟倖存女孩的演出完全沒問題。
導演的諸多小設計結合樸贊鬱老搭檔丁正勳的攝影捕捉也很亮眼,像是各個人物的情緒細節,雕塑後的詭異黃光,穿越車鎖的鏡頭的暗示,逃離地牢時銜接大宅微雕的轉場。
特別是那個古希臘風格的雕塑,真實雕塑是沒瞳孔刻畫的,所以電影裡那個這麼詭異。不過話說回來,那雕塑是哪個古希臘哲學家,真沒認出來。
最後的最後,不得不說一點小失望。
其實我以為裡德的宗教迷宮會更復雜,我看預告的時候一直期待這個,《閃靈》般的微雕與迷宮呼應的設計,血淋淋的受苦迴廊什麼的,沒想到真只徒留在思想拷打上了,裡德的形象最後也有點落入了變態的俗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