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瓊瑤剛剛自殺身亡,享壽86歲!

設星標收藏我, 第1時間看好文
來源:香港Vision
據多家臺灣媒體報道,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下午1時22分許,在新北市淡水區家中輕生身亡,享壽86歲。
救護人員到場時,發現已無呼吸心跳,享年86歲。
瓊瑤代表作有,《窗外》、《還珠格格》、《煙雨濛濛》。 
毫無疑問,瓊瑤在中國的通俗小說史上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作者。
瓊瑤(1938年4月20日出生,本名陳喆,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女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瓊瑤此名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世間萬物皆苦,明目張膽的愛是救贖。
一、回首向來蕭瑟處:飽受戰亂之苦,幾經生死交織,她感受到憂愁的人生。
真實的人生,實在乏善可陳。
日子是千篇一律地重複、重複、再重複。
天黑了又白,白了又黑。
月亮盈了又缺,缺了又盈。
春夏秋冬不斷交替重複,不斷冷暖更迭。
人的感情也是在跌宕起伏中好了又壞,壞了又好。
人生亦是如此輪迴。
瓊瑤一直稱自己不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是書房裡的痴人,她自始至終都相信人間有愛,靠著這個信仰,她不斷衝破難關,渡過危難,遇到貴人,遇到愛情,她的一生充滿了驚奇與波瀾。
在她童年的時候,早已嚐遍愁滋味,這和她的家庭以及出生年代有很大關係,她生於戰亂,長於憂患,從她懂事起就隨著父母從湖南老家,一路“逃難”到四川。
她隨全家的“逃難”不是簡簡單單地“逃”,而是每一走一步都如同踩在驚濤浪尖上。
從她們全家與祖父在湖南老家別離開始,每走一個地方都會遇到日本人的“檢查”,她們九死一生夜半穿越火線,無不令人提心吊膽,自然這種驚懼便種在小小的瓊瑤心裡。
還好,瓊瑤相信人間有愛,但她也信命。在她一生中,該遇到什麼人,經歷什麼事,似乎都是前因後果,有始有終。
他們在穿越火線後遇到了曾連長,他們在“逃難”中有了依靠,這是命,也是因,命運似乎總在庇佑著她們全家,為他們全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奇。
“逃難”到大風坳的時候,瓊瑤的兩個弟弟忽然失蹤,一場風波平地而起,掀起了驚濤駭浪,曾連長又在這個節骨眼上接到上級命令,從東安城撤離。
瓊瑤的父母丟了孩子不願意繼續隨行,只好留在荒無人煙的東安城,可這個城馬上要被日軍佔領,絕望的父母帶著她投了蒼涼的東安河(第一次嘗試自殺,未遂),瓊瑤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和生離死別的戲謔。
後來,瓊瑤和父母扒上難民火車,過了幾日刀耕火種的日子,火車的上中下三層都是人疊著人,殘胳膊缺腿的人比比皆是,慘狀不忍目睹。
他們趴在火車的最頂層,那種驚險不亞於過山車,若是坐不穩抓不緊,便會甩下火車,或被高空的利物掛住。
瓊瑤看到了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也看到楚楚可憐的父母和自己,他們的生活如她一樣居無定所,顛沛流離,既一貧如洗,又百經摺磨。
無巧不成書,瓊瑤的人生這書相當巧合,當火車停到桂林城,瓊瑤和父母又遇見曾連長,並且找回了兩個丟失的弟弟,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之情令人嘆息,你說生活不是書?
它卻偏偏充滿了戲劇性與未知性,今天給你驚喜,明天給你意外,後天又來個天大的麻煩,如此週而復始地上演,日子像極了月亮的盈缺,四季的更迭。
當抗日戰爭結束後,瓊瑤以為好日子即將到來,可迎接她的是更多的麻煩和坑井,每一個都坑井都注入了“愁”與“痛”,和對命運的對抗。
正是有了這些鋪墊,她才愛上了看書,同時她也感到生命的可貴,她嘗試把自己的小情緒和愁絲書寫出來,這也為她今後的寫作事業奠定了基礎。
二、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絕望無助的初戀,高考的落榜,把她推向毀滅的深淵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這首詩千古絕唱,不僅古人吟唱,也被瓊瑤的《窗外》吟唱過。
《窗外》是瓊瑤的成名作,寫的正是她與國文老師相知相愛的故事,這首詩正好印證了她當年的心態。
瓊瑤進入滬南中學後,始終跟不上進度,又隨父母幾次輾轉流離,最後抵達臺灣,她仍舊感到生命是孤獨的,以及與生俱來的自卑。
在她十八歲即將面臨高考的時候,她卻與大她二十五歲的國文老師相戀,這段感情被世人孤立,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僅一年便夭折了。
愛情本該是甜蜜的,瓊瑤卻和國文老師苦苦掙扎,這份絕望的愛像排山倒海般將十八歲的瓊瑤席捲。
她掉進痛苦的漩渦不能自拔,國文老師說:“請你為了我,考上大學!這是你父母的期望,你一定不要讓他們失望……”
但瓊瑤卻落榜(第一次落榜)了。
在心中積壓多年的自卑感油然而發,被“落榜”的事實點燃,瓊瑤寄了一首詩,作為臨死前的訣別,贈給她的國文老師:
……
當細雨溼透青苔,
當夜霧籠罩著樓臺,
請把你的窗兒開,
那漂泊的幽靈啊,四處徘徊,
那遊蕩的魂魄啊,渴望進來!
請把你的窗兒開,
我必歸來,
與你同在!
這首詩便是《窗外》小說的靈魂,也表達了她對老師的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的感情!
可是,再動人的愛情,如果不受到世人的接納和父母的祝福,是難以修成正果的。
瓊瑤的母親知道這位國文老師後,用自己的手段將他告到社會當局。
她的國文老師在短短的時間內,為愛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工作沒了,薪水沒了,學生沒了,宿舍沒了,朋友沒了,還背上了無數的罵名與責備!
一切罪魁禍首的矛頭都指向了那個無力反抗的老師。
國文老師無力扭轉他們的命運,離開了臺北,從此與她“生離別”,“死不相隨”,他們約定這段感情無法修成正果,其中一個就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
多年後,瓊瑤就真的把他們的故事寫了出來,名字叫《窗外》,並被《皇冠》雜誌出版。
三、慶筠: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因寫作結婚,又因寫作離婚
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修籬種菊,一山一水,一朝一夕。
不負此生,不辜此意。
在那場初戀失敗之後,瓊瑤對愛情就已經看淡,她與慶筠談的婚姻就像一場紅塵渡劫,瓊瑤想做個好人妻,找一塊巴掌大的淨土修籬種菊,看花綴滿枝椏,每日伏案寫作,靜渡生活,然而,結果卻並未如她願。
她與慶筠相識,緣於寫作,慶筠是浙江人,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在他大學畢業第二年來到瓊瑤家向她父親借閱歷史書,由於瓊瑤父親不在家,他便和瓊瑤聊上了文學,從此成為她家的常客。
日子久了,倆人便也混熟了。
慶筠很窮,卻有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胸襟和氣度,是他的一席話點醒了瓊瑤,讓她真正走上寫作之路,他說:
“如果你志在寫作,讀不讀大學都一樣!許多文學系畢業的學生,唸了一肚子文學理論,仍然一篇文章都寫不好!……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去考大學,念大學,不如立刻去寫!”(這是在瓊瑤高考第二次落榜以後遇到慶筠)
有了慶筠這番話後,瓊瑤心有慼慼焉,執筆開啟了寫作生涯,他們相識七個月,慶筠便向她求婚說:
“我們結婚吧,與其分在兩處,各人孤獨地寫作,不如聚在一起,結伴寫作!”
世人皆信著自己的感覺與執念,但真相往往隱藏在充滿著迷霧的幻境之中。
我們都在幻境中尋找著真相,但卻又堅信著執念就是真相。
四、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愛到讓你一生都覺得他愛你,這才是真情不渝!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絃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八六子·倚危亭》,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宋代詞人秦觀,瓊瑤的名作《一簾幽夢》小說名字正緣出於此。
這本小說的故事講的是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徘徊於兩個男人之間,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愛,於是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有兩個男人同時喜歡你,第一個愛你不深,卻非常會表現,隨時都能讓你快樂。第二個愛你很深,卻不會表現,總是弄巧成拙,你應該選擇哪一個?”
有人說《一簾幽夢》裡的費雲帆就是平鑫濤,紫菱就是瓊瑤本人,其實也不盡然,費雲帆身邊不乏女人,他始終只愛紫菱一人,對她的愛似乎只是一種佔有。
到了晚年,瓊瑤仍然相信愛情,愛就是絲絲縷縷的感覺,是綿綿密密的回憶,就像《幾度夕陽紅》中寫樣子的:
我珍藏著,
我保有著,
從以前,到現在,到永恆!
2015年平鑫濤被確診為“血管型失智症”,在《雪花飄落之前》這本書裡有過詳細記載,患這種病的人完全沒有意識,醫生說給他插入鼻胃管可以“活”很多年,如果不插,很快就會走掉。
在插不插鼻胃管這件事上,瓊瑤和平鑫濤的子女發生了爭執,瓊瑤認為應當尊重病人當初的意願,不插管子,但作為子女卻想要自己的父親多活幾年,瓊瑤在強大的壓力下終於向他的子女妥協。
2019年5月23日,平鑫濤在瓊瑤和子女的陪伴中離開了人世,享壽92歲,瓊瑤痛不欲生,哭成淚人,這段失去戀人日子,可以用蘇軾的《念奴嬌》中的句子來形容: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瓊瑤的一生很坎坷,尤其是情路走的艱難,但她的確做到了相信愛情,她寫下自傳體《我的故事》一書,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交代,以及面對那些外界“傳言”,有一個澄清的事實。
在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有許多真相呈現出來,謊言不戳自破,比起林婉珍寫的那本《往事浮光》,我覺得個人的情遇立場不同。
愛情這種東西,有時候沒道理,它不給你分場合、年齡、身份、結婚與否等等,它只給你一種吸引力,要麼被吸引,要麼不被吸引。
當然,愛情的三觀依然是不要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好聚好散,才能修成正果,愛情來的時候,欣然接受,走的時候,也要欣然接受,而不是彼此糾纏,搞到最後一起痛苦。
她的感情經歷雖然複雜,卻沒有失去做人的良知與本性,她與平鑫濤的結合也是在他的子女年滿十五週歲以後,有時候難免被人誤解,或者添油加醋增加“莫須有的罪名”。
我們可以肯定她的才華,理解她的人生,學習她“相信人間有真愛”,這樣日子才會有盼頭。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難平是人心,淡了紅塵繁華,舍了年少韶華,瘦了尺寸光陰,薄了指尖芳華,待你羽化成仙,只為伴你平安喜樂!
1949年,隨父母由大陸到臺灣生活,中學時開始寫作生涯。1955年,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1963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窗外》併成名。
  • 1964年,出版長篇小說《煙雨濛濛》與小說集《六個夢》等作品。
  • 1975年,出版長篇小說《在水一方》。
  • 1985年,進入影視劇製作行業,推出電視劇《幾度夕陽紅》並大獲成功。
  • 1989年,出版自傳《我的故事》。
  • 1990—1993年,製作的電視劇《婉君》《梅花烙》等播出。
  • 1998年,編劇並參與制作的電視劇《還珠格格》播出,後獲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連續劇。
  • 2001年,編劇並參與制作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播出。
  • 2018年,整理出版《瓊瑤全集》。
  • 2019年,完成長篇小說《梅花英雄夢》。
她小名鳳凰,弟弟小名麒麟。
龍鳳胎的降生,讓全家高興異常。
4歲之前,瓊瑤和家人生活在成都。
母親說她小時候嘴小,甚至都不會嘬奶。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家裡只能用滴管給孩子餵奶。
漸漸長大後,小姑娘又很害羞,十分害怕家裡出現陌生人。
有客人來,她都會藏起來。
自然,小時候的這種舉動,瓊瑤一概不記得。
都是在自己長大後,母親一點點告訴她的。
4歲之後,瓊瑤終於跟著父母,回到了湖南衡陽。
可惜兵荒馬亂,她和父母只在家鄉生活了短短兩年,便開始了逃難的生活。
6歲的她已經有了記憶,在從湖南逃往貴州的途中,人們擠坐在一輛汽車上,山路崎嶇蜿蜒,在一個拐彎的路口,車門忽然開了,瓊瑤被甩了出去。
車上的人都以為這孩子不死也傷,當父母焦急萬分的跑下來,她正坐在地上哭嚎著。
興許是身子輕,所以才沒什麼大礙,只是身體上有一些擦傷,鼻子也磕破了。
有驚無險,但是接下來的逃亡還在繼續。
不過,混亂之中,她的弟弟又丟了。
那是在前往廣西的途中,瓊瑤一家,跟隨著撤退下來的軍隊艱難行走著。
途中,他們遇到了一個曾姓的連長。
連長得知瓊瑤的父母都是老師,准許他們一家跟著他們軍隊一起行動。
可是,就在一次中途宿營的時候,他們僱傭的挑夫不見了,更可怕的是,弟弟也不見了。
父母拼命地尋找,終無所獲。
而軍隊也已開拔,只留下瓊瑤和父母三人。
混亂之中,小姑娘的鞋子也跑掉了。
孩子丟了,行李家當也沒了,瓊瑤的母親想到了自殺。
在一條河邊,丈夫一把扯住妻子,不許她這麼幹。
“孩子和家當都沒了,女兒連雙鞋都沒了,我們能怎麼辦?”
丈夫無言以對。
“曾連長和軍隊都走了,日本兵馬上就打過來了,橫豎都是死,活著還有什麼用?”
丈夫依然無言以對,過了許久,他嘆氣道:“那咱們仨一起死。”
彼時,瓊瑤6歲,還不知道死意味著什麼。
她只是在母親的扯拽下,光著腳跌跌撞撞地往河邊走去。
那條河很淺,不足以把成年人的身體淹沒。
於是,丈夫和妻子就滾躺進河裡,試圖讓自己窒息。
一旁的女兒身體幼小,河水漸漸淹沒她的腰,而後再往上快要淹沒到她的脖子。
恐懼來襲,求生的本能讓她不管不顧地哭喊著媽媽。
這喊聲,又讓一旁的母親掙扎著從水裡坐了起來。
她拉扯著一旁的丈夫,流著淚對他說:“不能死,我們死了,鳳凰怎麼辦?”
就這樣,三個人又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岸邊。
經歷過生死,反倒一切都放下了。
之後,三個人搭乘著一列滿載著逃難民眾的火車,來到了桂林。
而奇蹟也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到達桂林後,他們又遇到了曾連長。
原來當天挑夫帶著孩子和眾人走散,就先行走了。
隨後行軍而至的曾連長,在中途的荒野中碰到了哭泣的孩子。
曾連長還說,如果他們晚來一天,他們就打算把孩子再送到後方去了。
一家人奇蹟般的重逢,也讓幼小的瓊瑤受到了強烈的刺激。
多年以後再次回想起來,她相信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安排。
抗戰勝利後,9歲的瓊瑤又跟著父母遷居到了上海。
那一年,她在《大公報》上發表了自己平生的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一年後,瓊瑤跟著父母第二次回到故鄉衡陽,這也是她最後一次返回故鄉。
11歲那年,在經歷了廣州滯留兩個月、父親身上的錢被全部偷走之後,瓊瑤登上了跨過海峽的輪船。
她的父親雖然應聘成為了師範大學的副教授,但彼時一家人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再加上她這個姐姐,四個孩子要養活。
瓊瑤上小學穿的衣服,都是母親用穿舊的旗袍改做的。
由於很難看,所以她在學校裡經常感到很自卑。
18歲,瓊瑤進入了臺北第二女中。
母親的對女兒的要求很明確:考上大學。
畢竟,父親是大學教授,如果自己的女兒都考不上大學,那他還有何顏面去教育別人?
這是瓊瑤母親,這個要強的女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可惜,從小就表現出寫作天賦的瓊瑤,對於語文之外的其他知識,她是一點都吸收不下去。
然而母親的期望又很高,她也只能放下課外書和寫作,
強迫自己把目光都聚焦到課本知識上。
瓊瑤內心的壓力陡然而增,每天吃睡不香,憔悴的面容在學校都有了林黛玉的外號。
就在她進退失據之間,偏偏又對自己的語文老師心存了一絲好感。
那年的瓊瑤還未到及笄之年,而語文老師比她大了25歲。
老師中年喪偶,孤身一人,他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識和才華,正好和瓊瑤的文學和寫作的夢想,交織並纏繞在了一起。
少女崇拜上了中年大叔,而這種崇拜也漸漸蛻變成為了愛戀。
不過兩人還有殘存的理智,瓊瑤心裡清楚,這份愛戀是苦澀的,而且沒有未來。
她努力說服自己,老師也告誡她學會剋制。
等考上大學,一切都會好起來。
可惜,她的其他成績真的是一塌糊塗,考不上大學反倒成為了情理之中。
而且連續兩年高考,都名落孫山。
絕望之中的瓊瑤,再次想到了自殺。
雖然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藥和鎮靜劑,但所幸被家人及時發現,送醫搶救了過來。
母親不能理解,自己的女兒究竟是怎麼了。
也就在此時,她和老師的戀情被母親發現。
於是,當年的大家閨秀大鬧學校。
她把女兒沒考上大學的責任,都歸因到了語文老師身上。
此後,她多次向教育部門控告這名老師。
最終,這名老師被學校解聘,而後遠遁他鄉。
據說,老師在1979年離世之後,得知訊息的瓊瑤哭了好多天。
和第一任一年多的愛戀草草收場後,一個叫慶筠的青年,闖進了瓊瑤的生活。
這次相識,其實又是一次錯位。
慶筠同樣熱愛文學,期間正在寫一部歷史小說。
由於要查詢很多歷史資料,他便到瓊瑤家,求教於她的父親。
偏偏他去拜訪的時候,瓊瑤的父親不在家。
瓊瑤和兩個弟弟正在打牌,於是慶筠也加入其中。
一場牌打下來,慶筠忘了來這裡的本來目的,卻和瓊瑤熟識了。
第二天,慶筠又敲開了陳家的門。
他沒有找瓊瑤的父親,而是和瓊瑤談起了文學和寫作。
兩個人越聊越投機,便有了此後一次次的約會。
彼時,瓊瑤的母親一邊希望女兒繼續考大學,一邊又為她介紹物件。
甚至母親為她介紹的相親物件,也時常勸告她,要不繼續考大學吧。
只有慶筠,從沒說過讓她繼續考大學的話。
在慶筠看來,既然瓊瑤喜歡寫作,而且確實又有寫作的天賦,就應該堅持自己的夢想。
慶筠給了處於人生低谷的瓊瑤以信心。
她不再顧及母親以及旁人的想法,下決心開始寫作。
1959年,21歲的瓊瑤和慶筠結婚。
兩個熱愛文學的青年,幻想著在未來能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結婚兩年後,瓊瑤的兒子出生。
這期間,瓊瑤寫作了《情人谷》、《幸運草》等幾篇中短篇小說。
她投稿的小說往往也能很快發表,甚至還能經常收到約稿函。
瓊瑤不知道,自己這不經意間的嶄露頭角,卻讓同樣擁有寫作夢的慶筠,感到了心理失衡。
原本帶著一身孤傲的慶筠,學會了喝酒和賭博,這也讓兩個人的生活和感情蒙上了一層陰影。
尤其在長篇小說《窗外》完成後,慶筠更覺得受到了侮辱。
《窗外》帶有半自傳性質,其主旨描寫的就是瓊瑤自己的第一段感情。
1963年,小說《窗外》在《皇冠》雜誌上一經刊出後,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慶筠再也忍受不住,他甚至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責瓊瑤。
於是,這段感情便又草草收場,1964年,瓊瑤和慶筠正式離婚。
還在前一年《窗外》發表之後,《皇冠》雜誌社社長平鑫濤就邀請瓊瑤接受電視專訪,那是瓊瑤和平鑫濤的第一次見面。

平鑫濤生於1927年,比瓊瑤大了整整11歲,此時他的妻子是畫家。
然而,自從瓊瑤和平鑫濤結識之後,兩個人意氣相投。
平鑫濤欣賞瓊瑤的才華,而瓊瑤則又享受著他帶給自己的全方位呵護。
於是,瓊瑤劇中的狗血劇,便在現實中由瓊瑤親自上演了。
1964年,瓊瑤和慶筠離婚後,帶著孩子從高雄搬回了臺北。
她新租的房子,就在平鑫濤家的對面。
她會經常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徵求平鑫濤的意見。
有了新衣服,會詢問對方是否好看。
有了好吃的,甚至會直接打電話到平家,要跟平鑫濤一起分享。
有一天平鑫濤夜不歸家,妻子林婉珍將電話打到了瓊瑤家裡。
電話那頭的瓊瑤對她說:“你過來把他帶回去嘛。”
在林婉珍眼裡,丈夫平鑫濤變心,瓊瑤“功不可沒”。
於是,這份插足者的畸形戀情,持續了10年以上。
最終,平鑫濤和林婉珍離婚。

瓊瑤遺書全文: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
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我是「火花」,我己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雪花飄落》的影片裡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影片,瞭解我想表達的一切。
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們。「愛」緊緊的繫著我心,你們都是我最最不捨的。為了讓我的靈魂(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
別了!我至愛的你們!慶幸此生,曾經和你們相遇相知。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於你的精彩!
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後,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
請長按下圖訂閱群團團接龍
下面有你想看的精彩
請長按識別小程式訂閱群團團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