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代周建立大隋之後,為什麼那麼著急滅掉南陳?

隋滅南陳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 子
隋朝攻滅南陳的軍事行動只用了短短的數月時間,比當年西晉滅東吳更為順利,但和西晉當年一樣,隋朝滅陳也做了相當長時間的準備,包括戰略的的制定、人事安排、器具的打造等,因此,相比軍事,隋朝滅陳在政治上卻是一場持久戰。
581年二月,楊堅在代周建隋的當月就準備解決南陳問題,統一天下。因此,在高熲的建議下,楊堅以上開府儀同三司賀若弼為吳州總管,鎮廣陵,以和州刺史韓擒虎為廬州總管,鎮廬州。
對於北方的突厥,楊堅在任命兒子晉王楊廣為幷州總管鎮晉陽的同時繼續採取和親之策以穩住突厥,保證滅陳戰役的順利進行
之所以選擇先滅南陳是因為,楊堅剛剛代周,急需建立軍功以穩定皇位,而滅陳的難度又相對較小,所以,當年九月,楊堅就派尚書左僕射高熲率軍攻陳,隋軍長孫覽部向廬州,元景山部趨漢口。
突厥卻於此時選擇南下攻隋,楊堅在北境不安的情況下只能放棄南征,將軍隊調回,全力以赴解決突厥問題
從這就可以看出,楊堅此人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相當穩,從來不會採取冒險式的兩線作戰式的打法。但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在時人的認知中,不管是解決突厥問題還是攻滅南陳,都要動用舉國之力,現實不允許楊堅兩線作戰。
但楊堅在解決突厥問題的同時卻從來沒有忘記南陳,所以,開皇四年(584)二月,達頭可汗投降,隋朝於九月和突厥恢復和親之後,楊堅就立刻計劃再次南征,以徹底解決南陳問題。
也就是說,此時的楊堅只是階段性的解決了突厥問題,然後轉身準備徹底解決南陳問題,再造天下的大一統局面。
只是,南征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楊堅必須在政治、人事、軍事戰略、器具打造等各個層面進行詳細計劃、準備。於是,在暫時解決突厥問題之後,楊堅就針對南征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就是針對突厥的防禦工程。開皇五年(585)十月,楊堅派遣司農少卿崔仲方發丁三萬,於朔方靈武修築長城,此段長城,起自今陝西綏德,西至寧夏銀川,及於賀蘭山脈。次年(586)二月,楊堅再次派崔仲方發丁十五萬,於朔方以東緣邊要地修築數十城,作為防禦突厥的據點。
可見,隋朝雖然與突厥暫時和談,但楊堅還是保持了絕對的理智,修築堅城和長城以進一步鞏固北方防禦線,保證南征期間北疆的穩定
在防禦突厥的同時,楊堅又解決了內部問題,開皇六年(586)閏八月,楊堅殺掉了上柱國樑士彥、宇文忻和劉昉。原因是這三個人準備密謀起兵顛覆楊堅的皇權。
由此可見,代周之後楊堅的皇位是嚴重不穩,急需建立軍功,這一點也可以解釋楊堅滅陳的急切心理
除了誅殺反對勢力,楊堅還徹底解決了後梁問題。後梁是南梁滅亡之後蕭衍子孫在投降北周之後於江陵建立的政權,屬於北朝的附庸。但是呢,江陵卻屬於北朝南征的軍事要地,必須由隋朝進行實控。於是,開皇五年(585)十月,楊堅就再次設定了江陵總管的職位,以方便部署江陵方面的軍事。為了徹底解決後梁問題,楊堅又於開皇七年(587)八月徵召後梁主蕭琮入朝,以免南征期間後梁出現變數。
以上都是楊堅針對南征所打的政治牌。
其次就是人事安排。在開皇元年已經安排韓擒虎和賀若弼出鎮廬州和廣陵之後,楊堅又於開皇五年(585)十月,任命楊素為信州總管,負責長江上游軍事。開皇七年(587)十一月,又命楊素於永安建造戰船,為伐陳做軍械方面的準備,楊素最終造出了可容納八百人的“五牙”艦,和可容納百人的“黃龍”艦,還有其它型別的戰船數艘。
可見,楊素就相當於西晉滅吳時王濬的角色,負責上游軍事,並打造戰船
楊素負責上游軍事
圖源/劇照
在打造戰船的同時,楊堅又於開皇七年(587)四月於揚州開山陽瀆,為南征期間的漕運做準備工作。
以上都是楊堅君臣對於南征一事在技術層面的準備工作。
其次就是戰略問題。開皇七年(587)十一月,楊堅與高熲商議平陳之策,高熲給出了兩個策略:江南水稻早熟,在對方將要收割時,我方故意製造將要南征的假象,倒逼對方進行應對,如此,就會讓對方誤了農時。而且,這樣搞上幾次之後,對方就會習慣,等隋軍真正進攻時,對方就不會重視,如此,我方滅陳的難度就會降低;其次就是不斷派人焚燒對方的糧倉,消耗對方的儲蓄。
這就是高熲為什麼早就建議讓賀若弼和韓擒虎出鎮一線的核心原因,就是提前落實以上戰略。
由此就可見,隋朝滅陳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兼顧包括政治、軍事、人事等各個方面,而這些工作都是需要時間的
開皇八年(588)三月,楊堅正式下詔滅陳,其詔文曰:“陳竊據江表,逆天暴物據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險,劫奪閭閻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期一舉,永清吳越。”
同時還給南陳送去了璽書,暴陳叔寶二十大罪惡。此外,隋朝還將楊堅的詔書“複製”了三十萬份,在整個江南地區廣泛張貼
這都可以看作是楊堅以否定南陳、陳叔寶為目的給己方造勢的政治手段。為了進一步威懾南陳君臣,楊堅還讓楊素將造船的木屑都撒向長江,以期在心理層面擊潰對方,這可以看作是兵法中的奪氣戰術
而此時的南陳卻是毫無準備,在只剩下長江制水權的情況下陳叔寶卻還抽調長江水師前往京師建康慶賀元旦。從隋朝和南陳對於這場戰爭的認識和準備就能判斷出戰爭的最終結果。
開皇八年(588)十月二十八日,楊堅正式為伐陳做軍事部署,將長江戰線分為兩個戰區:自信州以東至九江,為西戰區,由秦王楊俊統一節度;自九江(不含)以東至大海,為東戰區,由晉王楊廣統一節度。
東西兩個戰區的戰略任務分別為:西戰區在攻取上游州縣的同時牽制、截斷上游陳軍,使其不能東下援救建康;東戰區則集中兵力直撲南陳國都建康城,滅之。
東戰區的楊廣在負責東線軍事的同時還負責節度所有南征之隋軍,為滅陳之統帥。
這裡強調一點,此時的楊廣雖然為滅陳的統帥,但其畢竟年齡較小,又沒有實際作戰經驗,隋軍實際上是由高熲統一節度,楊廣只是掛了個名而已。而高熲呢,在用兵突厥的過程中已經證明了其軍事水平。上游的楊俊也和楊廣一樣,掛名而已,主要軍事行動還是要由楊素等人負責實施。
至於楊堅為何以楊廣為帥,除了讓其鍍金,分享滅陳的軍功外,還有一層考慮,就是保證前線隋軍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因為,此時的楊堅並沒有實現對大隋的絕對控制。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楊堅此人政治的穩重:在滅掉相州總管尉遲迥之後,以世子楊勇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控制北齊舊地,以保證自己在關中代周政治行動的順利進行;在用兵突厥時,又將隋朝劃分為河北、河南和西南三大片區,分別由兒子晉王楊廣、秦王楊俊和蜀王楊秀負責;在滅陳時又讓兩個兒子晉王楊廣和秦王楊俊掌控軍隊。
當然,楊堅政治的成熟也暴露出了其當時的不自信,畢竟他是以外戚的身份顛覆了北周的
對於東西兩個戰區的人事安排、兵力配備和作戰任務,楊堅也做出了詳細的安排。東戰區的安排為:以晉王楊廣為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兼行軍元帥,左僕射高熲為長史,統帥宇文述、元契、杜彥、張默言、韓擒虎、賀若弼、燕榮等六十名總管,總兵力三十餘萬。
具體的軍事行動分為左中右三路:廬州總管韓擒虎自廬州出橫江,指向採石;吳州總管賀若弼率七總管楊牙、員明等甲士八千出廣陵,指向京口;中路軍楊廣出壽春指向石頭,以包圍建康城為最終目標,滅亡南陳。
楊廣負責東戰區的軍事
圖源/劇照
為了防止南陳君臣逃往建康之後的吳州等地繼續抵抗,楊堅還派青州總管燕榮率領水軍自東海進入太湖以攻取吳州,徹底斷了陳叔寶的後路。
西戰區的具體安排為:以秦王楊俊為山南道行臺尚書令兼行軍元帥,督楊素、崔弘度、劉仁恩等三十名總管,水陸大軍十餘萬。
其作戰任務為:秦王楊俊率軍自襄陽下漢水至漢口,攻取南陳之郢州;蘄州總管王世積策應秦王楊俊作戰,然後攻取九江、豫章、廬陵、巴山等地;信州總管楊素為行軍元帥,率領水軍自永安下三峽,指向巴州,然後與秦王楊俊會師於漢口,同時派軍攻取湘州等地;荊州刺史劉仁恩自江陵策應楊素作戰,受楊素節度。
等於說,隋朝滅陳總共派出了九十名總管,共五十一萬八千軍分八道對南陳用兵,對此,《隋書》是如此記載:“東接滄海,西距巴蜀,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雖然隋朝在用兵戰術上和西晉略有不同,但總體戰略還是複製了西晉的模板:動用了舉國之力進行南征;對長江全段同時展開攻擊
而且,隋軍用兵的季節也選在了十月的枯水期,可以稍微抑制南陳的水軍優勢。
當隋朝舉國之兵同時撲向長江時,南陳僅有的兵力放在哪都不夠用,用時任淮南行臺吏部郎中薛道衡的話來說就是:“其甲士不過十萬,西自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
和當年羊祜給晉武帝司馬炎說的話意思基本一樣:“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盪;雖有智者不能為吳謀矣。”
長江既是江南政權的天然防禦線,也是其軍事上的弊端
總之,江東政權和統一的北方相比,其經濟、人口、軍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只能順應統一之勢。
隋朝對於用兵南陳就是席捲之勢
由此可見,此時的南陳雖然已經衰弱到了極點,但是楊堅還是進行了長期的計劃、細緻的安排,最終才實現了順利兼併南陳的戰略目的。
也就是說,隋朝滅陳,軍事上是短期的,但政治上卻經過了長期而周密的準備。

名校生找物件,用理想島VIP!
截至2024年12月1日,碩博相親小程式“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20萬人!其中,碩博學歷使用者佔比92%,本科學歷使用者佔比8%。
你有多久沒登陸了?
2025年以來平臺新增非常多使用者!不僅高學歷,而且還都高顏值
掃碼登陸看看↓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