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壓白起韓信!李靖封神“千古第一將”的終極密碼

全文共1945字 | 閱讀需5分鐘
哪吒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出名的小孩,更成為今年春節檔絕對的大男主,成為第一個獲得百億票房的三歲小孩。
不過神話中的哪吒比這個牛,唯一的問題就是他是神話中虛構的人物。他的兩個哥哥金吒、木吒也是虛構的,但他們的父親托塔天王李靖卻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李靖,也是絕對的牛人!戰功赫赫、名震天下,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
唐太宗曾高度讚揚李靖:“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豈能及也。

李靖

更重要的是,這位唐初名將即便功高震主,卻也平安落地、壽終正寢。重塑大唐的汾陽郡王郭子儀雖然也是名震天下,後半生享盡人間富貴,卻不乏委屈求全的種種行為。李靖一生卻不這樣,除了與李淵的矛盾差點讓他事業尚未開始,就身死名滅外,李靖絕對是傳奇中的傳奇。
作為家族中第二個封神的狠人,李靖可謂出身不凡。《舊唐書·列傳十七》記載:李靖是雍州三原人。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曾任殷州刺史,後封為永康公。父親李詮,在隋代擔任過趙郡守。由此看來,李靖家族應該屬於關隴集團的中下層。雖然比不上李虎、李弼兩個位列八柱國的家族,卻也超越很多普通人。
他的舅舅,就是隋朝滅陳主要功臣之一的韓擒虎(家族中第一位封神的存在,據說是十殿閻王之一)。對於這位外甥,韓擒虎的評價極高,認為只有李靖才可以與自己討論兵法。早年在長安任職的時候,位極人臣的越國公楊素就很看重這位年輕人,曾指著自己坐的椅子說:“卿終當坐此”!
韓擒虎
大業年間,李靖被提升為馬邑郡丞,上司就是唐國公、太原留守,皇帝的表哥李淵,也就是後來的唐高祖。作為大隋的地方官員,李靖敏銳地察覺到李淵的野心。出於對隋王朝的忠誠,李靖計劃前往煬帝所在的江都舉報李淵家族的不臣之心。但此時的天下已經亂了,從楊玄感起兵後,大隋各地群雄並起、戰火紛飛,李靖剛到長安就被困在城中。
不久,自立門戶的李淵家族就打進長安了。作為冤家,李靖差點被斬首。不過李靖靠著自己的慷慨陳詞,以及李世民的求情才得以倖免。之後的幾年裡,李靖進入李世民的幕府。直到武德三年,李靖因為在征討王世充的戰爭中立下功勞,得以開府,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唐步兵
如果說李世民靠著自己的團隊,為大唐掃平黃河流域。那麼李靖則在事實上,為大唐平定了南方。先是輔佐李淵的族侄李孝恭,平定了割據兩湖地區的蕭梁後裔蕭銑,接著招降了割據嶺南的馮盎等豪族。不久,跟隨杜伏威降唐的輔公祏舉兵叛亂,被李靖迅速掃平。至此,南方地區大唐再無對手。
可以說,整個唐朝江山就是李靖與秦王李世民二人打下來的。不過對於李靖來說,這些只是小試牛刀。
隨著貞觀時代的到來,屬於李靖的高光時刻才真正到來。貞觀三年,趁著東突厥遭遇白災、內外交困的時候,大唐開始了針對頡利可汗的復仇行動。幾年前,突厥人趁火打劫的行為,讓一生順遂的唐太宗倍感恥辱。現在,是時候讓東突厥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了。
李世民
作為大唐戰功第二的大將,時年58歲的李靖成為這場戰爭的總指揮。初唐全明星陣容在他的指揮下,沒費大多勁就把曾經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打得落花流水。
次年正月的最後一戰,李靖親率3000騎兵發起斬首行動,直驅頡利可汗的汗庭。後來的名將蘇定方更是一馬當先,直入頡利可汗的牙帳。不久,頡利可汗就被送到長安,成為大唐皇家歌舞團的臺柱子。
四年後,青藏高原上的不死小強吐谷渾成功刺激了大唐,迎來了大唐名將天團的群毆。已經60多歲的李靖再次掛帥,給這個熬過整個南北朝的雪域強國一點顏色。
此時的李靖已經譽滿天下,吐谷渾國主慕容伏允自然不敢正滿交鋒,而是選擇了堅壁清野的戰略,希望以雪域高原阻擋唐軍的腳步。結果,慕容伏允被俘虜,吐谷渾舉國降唐。大唐與吐蕃之間,長達數百年的恩怨情仇就此拉開。
這兩場戰爭徹底奠定了李靖在大唐軍中超神的地位。他也是中國軍事史上唯一一位解鎖所有作戰形式的軍事統帥。這一點,連被後世稱為兵仙的韓信也沒有做到。
李靖
當然這也是有代價的!不說之前差點被李淵砍頭,兩次讓他功成名就的戰爭之後,他都被人誣告謀反。好在最後都化險為夷,平安落地。不僅如此,他還久病成醫,對人的評價往往一針見血,準確至極。
平定吐谷渾後,年事已高的李靖不再掛帥出征。唐太宗出於扶植嫡系的目的,派親信侯君集向李靖學習兵法。一段時間後,侯君集向太宗控訴:李靖所傳兵法都有保留,似有謀反之意。
李靖的回懟更厲害:臣教給侯君集的,足以平定四海,其仍不滿足,才是真正有謀反之心……後來的歷史印證了李靖的判斷,侯君集支援太子李承乾謀反,最終身死名滅。
唐軍
因為人生太過傳奇,李靖去世後,成為民間神化的物件。
傳奇名將被後世奉為神靈,在中國並不罕見。比如楚漢之爭,作為劉邦替身被項羽燒死的紀信,成為了安徽蕪湖的城隍爺;能在計謀上勝兵仙一籌的趙國將領李左車,被後世尊為冰雹之神。
李靖在死後被神化成了託塔李天王,成為神話中的天庭衛戍司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