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閆俊文
編輯|姚贇
全球大半個科技圈都在等著這份財報:美東時間2月26日美股盤後(北京時間27日凌晨),英偉達公佈了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本季度營收393億美元,較第三季度增長12%,較去年同期增長78%,高於市場預期的382.5億美元;淨利潤2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80%,高於市場預期的196.11億美元。過去一年,英偉達全年營收達1305億美元,增長114%。
毛利率出現小幅下降:本季度毛利率為73%,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個百分點。英偉達對此的解釋是,毛利率的下降是由於更新的資料中心產品更復雜、更昂貴。不過,英偉達首席財務官克萊特·克雷斯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毛利潤率將在本財年晚些時候得到改善,並恢復到70%左右的區間。
這份財報釋出的時間點極為關鍵,甚至被冠以“全世界最重要的財報之一”。
2025年1月中旬,中國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AI模型DeepSeek轟動全球。DeepSeek的低成本、高效能,也引發了投資者對英偉達的質疑——AI晶片的支出是否有必要?
美東時間1月27日,英偉達股價一度暴跌17%,市值一夜蒸發超6000億美元。而後,市場逐漸認識到DeepSeek的創新反而會刺激算力需求的增長,英偉達股價又震盪回升。不過本次財報來臨前再次走低。
因此,英偉達當前這份財報顯得至關重要。英偉達的高增長敘事能否繼續?會不會影響整個市場對於AI投資的熱情?Blackwell過熱問題如何解決?
財報電話會上,黃仁勳明確表示,“完全解決了Blackwell的供應鏈問題,供應問題不曾妨礙到下一次訓練和後續產品的研發。Blackwell Ultra將於2025年下半年釋出。”
他還暗示了DeepSeek並不會“擊垮”英偉達的尖端晶片需求,反而會拉動算力需求上漲。“‘推理’帶來的潛在需求讓人感到興奮,這將要求比大語言模型更多的計算,可能會要求比當前多出至少數百萬倍的計算。”黃仁勳說。
目前來看,大客戶對英偉達AI晶片的需求並未減弱。微軟、Meta、亞馬遜等客戶在各自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都提到了英偉達,表示計劃繼續加大對AI資料中心的投入。
英偉達給出了一份還算符合市場預期的答卷。但,對於備受期待的英偉達而言,僅僅是符合預期還不夠。市場對英偉達的要求極其嚴苛——從歷史資料來看,英偉達已經連續幾個季度實際收入比預期高出約20億美元,給出的下季指引在實際收入上又增加20億美元。若收入或指引低於這個標準,市場便不會驚喜。
美國《財富》雜誌也指出,近幾年來,英偉達已經讓投資者習慣了這樣一個世界:該公司每個季度的業績都超出他們的預期。這同時意味著,如果業績低於預期,其股價就會受到重創。但爆發總有終點,市場總歸要走向成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英偉達的增長勢必會放緩。
市場對於英偉達業績是否真正超預期仍在爭論。財報釋出後,英偉達美股盤後股價也出現了漲跌搖擺的局面。不過,在財報電話會結束後,黃仁勳的定心丸似乎起效了——截至發稿,英偉達股市收盤價為131.28美元,微漲3.67%,總市值為3.22萬億美元,盤後陰跌1.49%。

Blackwell+Hopper AI,貢獻了90%以上營收
聚焦英偉達本季度業績,最受關注的是AI資料中心的收入增長。

來源:視覺中國
財報顯示,本季度資料中心業務收入達356億美元,較第三季度增長16%,較去年同期增長93%,主要受益於生成式AI和雲廠商資本支出;遊戲業務受PC市場疲軟影響,營收為25億美元,同比下降11%。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克萊特·克雷斯披露,2025財年第四季度公司交付了110億美元的Blackwell晶片。“大型雲服務提供商主導了Blackwell的銷售,它們約佔我們資料中心收入的50%。”
黃仁勳則在財報中表示,“市場對Blackwell晶片的需求令人驚歎,因為推理AI增加了另一種擴充套件法則——增加訓練的計算能力使模型更智慧,而長時間思考的額外算力使答案更智慧。公司成功地大規模推進了Blackwell AI超級計算機的生產,在其首個季度實現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隨著代理AI和物理AI為下一波AI的到來鋪平道路,AI正以光速發展,並有望徹底改變最大型的行業。”
總的來說,Blackwell晶片,再加上前一代Hopper AI晶片,目前貢獻了英偉達財季90%以上的營業收入。
克萊特·克雷斯在電話會上強調,“Blackwell的生產在多種配置下全面展開,我們正在增加供應,以迅速擴大客戶採用率。客戶正在競相擴大基礎設施規模以進行培訓。”
同時,克萊特·克雷斯表示:“下一代尖端模型將解鎖更高級別的AI能力。藉助Blackwell,這些叢集將普遍以100000個或更多GPU開始。多個此類規模的基礎設施已經開始出貨。”
黃仁勳確認,Blackwell Ultra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與NVIDIA的年度釋出節奏一致。Blackwell最初的量產曾出現延遲,但目前已完全恢復。與Hopper到Blackwell的過渡不同,Blackwell Ultra將無縫融入現有架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客戶的干擾。

段永平看不懂,DeepSeek評價“謹慎樂觀”
英偉達釋出2025財年第四季度最新財報之前,段永平在雪球上表示他看不懂英偉達,“NVDA(英偉達)很難看懂的並不是短期的增長,而是長期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10年後的NVDA肯定還在,但還是目前的市場地位嗎?”
他最後說,NVDA目前的毛利率巨高,因為各大廠都不敢不買算力。同時,各有錢的大廠肯定是不心甘一直這麼高的價錢去買算力的。“這麼多有錢的企業搞個三五年難道還不能搞出點名堂來?總感覺NVDA的MOAT(護城河)不是那麼牢不可破,但這確實不是我能力圈內的東西。”段永平稱。
段永平的疑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市場的疑惑,尤其是DeepSeek的出現,讓英偉達捏了一把冷汗。

來源:視覺中國
2025年1月,DeepSeek釋出其R1推理模型並開源,實現了低成本的推理模型部署。這讓外界驚呼,DeepSeek繞過了英偉達的GPU以及CUDA生態,直接導致英偉達單日市值一度蒸發近6000億美元。
DeepSeek對英偉達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表現的評價是“短期增速放緩,長期仍受益於AI算力需求增長,前景謹慎樂觀”。
至於DeepSeek帶給英偉達的衝擊,它給出的答案則是:“更多是行業格局最佳化的催化劑,而非顛覆性威脅。英偉達需在技術迭代與生態開放間找到平衡,以維持其AI算力核心地位。”
2月21日,黃仁勳公開表示,DeepSeek的創新成果為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活力,“R1開源後,全球範圍內所展現出的熱情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件極其令人興奮的事情。”
目前,矽谷的頭部科技公司仍然在持續擴大資本開支,尤其是AI基礎設施的投入。2月初,谷歌披露了2024年全年財報。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表示,它們計劃在2025年投資750億美元用於資本支出,“以支援谷歌服務、谷歌雲和谷歌DeepMind的業務增長”。其中,最大的組成部分是對伺服器的投資,然後是資料中心。
目前,英偉達的GPU產品仍是AI時代訓練資料以及推理能力的最大供應方。據TechInsights,2023年全球資料中心GPU總出貨量達到了385萬顆,其中,英偉達以98%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作為掌舵者,黃仁勳一直在強調“我們距離破產只有30天”,但他仍在不斷擴充英偉達生態,尋找更多可能性。比如,英偉達還準備聯合聯發科釋出AI PC晶片,甚至有傳言說其準備再度進軍AI手機晶片。
據統計,英偉達公司在2024年的投資總額達10億美元,參與50輪融資和多起企業收購,顯著高於2023年的8.72億美元和39輪融資。這些資金流向了埃隆・馬斯克的xAI,以及OpenAI、AI搜尋公司Perplexity等主要AI玩家。
如果將英偉達的投資專案分佈在一張地圖上,它可能涵蓋AI軟體、硬體、製造業、生物醫藥等等領域。《英偉達之道》一書中將其總結為“英偉達透過卓越的技術和執行力贏得了勝利”。
奉行“粗糙的公平”這一商業哲學的黃仁勳,自然放不下中國市場。2025財年英偉達中國區營收171.08億美元,為史上最高,同比增長66%。目前,英偉達2025財年中,53%的收入佔比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
2024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車生產國和出口國,加上中國車企比亞迪、長安等巨頭正在發起“智駕競賽”,這將給英偉達的Thor晶片帶來廣闊的市場需求。近期,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