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表現不賴,英偉達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在財報會議上回答投資者的問題。在財報會議上,“出鏡率”最高的當數Blackwell。黃仁勳自己也在宣告中表示:“我們已成功實現Blackwell AI 超級計算機的大規模生產,第一季度銷售額已達數十億美元。Blackwell的需求量驚人。”在財報會上,黃仁勳進一步強調對需求的樂觀感受,談及Blackwell在早期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小問題”“這可能浪費了我們幾個月的時間”,但公司以“光速”恢復。而從中獲得的經驗教訓,也將助力下一代即Blackwell Ultra。他認為,由於晶片架構相同,因此向Blackwell Ultra的過渡將更加順利。但即便如此,投資者依然會有自己的擔憂。從此次財報會議上討論的話題來看,最突出的兩個擔憂是英偉達對大客戶的依賴以及DeepSeek之後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儘管DeepSeek引發成本爭議,但大客戶紛紛站出來說要繼續加大資本支出,投入人工智慧領域。Meta、谷歌和亞馬遜都公佈了大規模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未來幾年將總共投入數千億美元。這對英偉達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畢竟大客戶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支出大部分都會流入英偉達。在第四財季的業績報告中,幾個主要的超大規模企業客戶(如微軟、谷歌、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再次主導了英偉達資料中心業務的收入佔銷售額的50%左右,高於上一季度的45%。一方面,這似乎是積極的,克雷斯表示“大型雲服務商引領了Blackwell的銷售”。但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投資者希望這種依賴性會下降,而現在看來大客戶對資料中心業務收入的貢獻不降反升。這種擔憂很大程度上來自巨頭紛紛自研晶片。在財報會上,這個問題被丟擲,黃仁勳也罕見地做了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