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週一笑
郵箱
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美股盤後,萬眾矚目的英偉達公佈了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這也是DeepSeek-R1釋出以來,英偉達首次釋出財報。
根據財報資料,英偉達第四季營收達到了創紀錄的393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 12%,較去年同期增長 78%。淨利潤220.91億美元,市場預期為196.11億美元。全年營收增長 142%,達到創紀錄的 1152 億美元。
在完整的財年中,收入增長超過一倍,達到1305億美元。同時,淨利潤激增145%,達到729億美元英偉達預計2026財年第一季度營收為430億美元,市場預期420億美元左右。絲毫沒有疲軟的跡象。

從收入構成來來看,資料中心業務佔據了英偉達英收的大部分,特別是在AI訓練和推理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資料中心第四季度營收創下 356 億美元的新紀錄,超過了華爾街預期的 342 億美元,環比增長 16%,同比增長 93%。
這主要得益於Blackwell計算平臺的需求以及H200產品的連續增長,在第四財季實現了110億美元的Blackwell銷售額。創下了公司歷史上產品最快的增長速度。Blackwell 的銷售主要來自大型雲服務提供商,佔據了資料中心收入的約50%。
黃仁勳表示,“英偉達正以空前的速度擴充套件人工智慧計算能力,” “對 Blackwell 的需求是驚人的,因為推理 AI 增加了另一條縮放定律——增加用於訓練的計算可以使模型更智慧,增加用於長期思考的計算可以使答案更智慧。”
1
財報會議:Blackwell需求、軟體護城河成為焦點
英偉達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重點落在了人工智慧驅動增長以及Blackwell上。英偉達回應了關於地域多元化的問題,並探討了定製 ASIC 與商用 GPU 的潛力對比,強調其戰略重點在於拓展市場覆蓋和技術創新。
關於AI推理的複雜性,以及對推理叢集的影響,黃仁勳解釋現在已經出現多種擴充套件定律(預訓練、後訓練以及測試時計算或推理、長思維推理):“生成的token數量,所需的推理計算已經比一次性示例多出一百倍…而這僅僅是開始。”黃仁勳還強調Blackwell架構專為推理模型設計,與前幾代相比提供了顯著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成本。
關於Blackwell的問題集中在面臨的挑戰和進展,黃仁勳談到英偉達在早期生產Blackwell 時遇到的“小插曲”,這可能損失了幾個月的時間。他補充道,公司以“光速”恢復,並在 Blackwell Ultra生產之前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教訓。確認Blackwell Ultra釋出仍按計劃進行,Blackwell和Blackwell Ultra之間的過渡將更加順暢,因為系統架構是相同的。
黃仁勳還指出許多早期的GB200部署都專用於推理任務,這對一種新架構而言尚屬首次。Blackwell涵蓋了從預訓練、後訓練到推理的整個AI市場,跨越雲端到本地再到企業環境。
關於來自定製ASIC的競爭,黃仁勳強調了英偉達的架構和軟體優勢,表示“我們之所以能在所有領域都表現出色,是因為我們的架構非常靈活,我們的軟體生態系統異常豐富,這使我們成為最前沿創新和演算法的首選平臺”,因此,“要在多個晶片上構建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絕非易事。”

關於軟體優勢,我們之所以能在所有領域都表現出色,是因為我們的架構非常靈活,我們的軟體生態系統異常豐富,這使我們成為最前沿創新和演算法的首選平臺。
“最後一點是軟體生態系統的難度極高。構建ASIC與我們的工作本質上沒有區別,都需要開發新架構。而且現在我們架構上的生態系統比兩年前複雜了十倍。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全球在我們架構上開發的軟體呈指數級增長,AI技術也在飛速發展。要在多個晶片上構建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絕非易事。”
1
Deepseek也沒能“擋住”英偉達
由於擔心資料中心將減少支出,英偉達股價今年有所下滑,另一挑戰是DeepSeek的崛起,震驚了全球。高效且開源AI模型,可能暗示著訓練和推理尖端 AI 並不需要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英偉達GPU。這一訊息曾短暫重挫英偉達股價,導致公司市值蒸發近 6000 億美元。
這似乎並未抑制大型科技公司對英偉達GPU的渴望。Meta、亞馬遜、谷歌和微軟計劃在人工智慧和資料中心建設上投入高達 3200 億美元。然而,投資銀行TD Cowen的分析師在2月21日釋出的一份報告稱,微軟最近取消了在美國的一些資料中心租約。
當地時間20日,黃仁勳首次回應了DeepSeek,稱R1模型揭示了英偉達所稱的“測試時擴充套件”這一Scaling Law的新特點。黃仁勳認為,人工智慧改進的下一個主要途徑是在部署人工智慧(即推理)的過程中使用更多的GPU。這使得聊天機器人能夠“推理”,或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生成大量資料。
在財報會議中,黃仁勳也特別提到了DeepSeek,稱這一中國AI模型“點燃了全球熱情”。“這是一項卓越的創新,但更為重要的是,它開源了一個世界級的推理 AI 模型。幾乎每一位 AI 開發者都在應用 R1 或思維鏈以及像 R1 這樣的強化學習技術來提升其模型的效能。”
過去一個月英偉達股價的回升也表明,投資者認同黃仁勳的觀點,即DeepSeek的突破透過降低模型成本,將增加而不是減少對硬體的需求,因為這會促進技術更廣泛應用。自DeepSeek引發的動盪以來,美國的雲計算巨頭們已表示他們計劃繼續加大對資料中心的投資。
DeepSeek近期的一系列開源動作也表明,DeepSeek並未完全繞過CUDA生態,而是在對硬體進行深度最佳化,英偉達的晶片是否仍然不可替代。
DeepSeek同時也刺激了中國市場對英偉達 GPU 的需求,中國企業正在囤積H20,以防實施更多晶片限制。在電話會議中英偉達表示,中國所佔營收比例與第四季度及之前季度大致相同。
1
還在增長,但沒有暴漲了
英偉達股票在2024上漲了171%,被視為整個AI行業的風向標,截至目前,市場對英偉達最新財報的反應積極,公司股價在釋出最新財報後不久上漲了近4%。不過,與之前動輒暴漲的情況相比,這次的漲幅顯得較為溫和。
幾年來,英偉達已經讓投資者習慣了這樣一個世界:該公司每個季度的業績都超出他們的預期。這同時意味著,如果業績低於預期,其股價就會受到重創。這種持續的超預期表現,也意味著一旦業績稍有遜色,其股價就會受到重創。這種高期望值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在截至去年10月底的2025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的收入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但隨著銷售額和利潤的增長,繼續保持這種增長勢頭已變得更加困難。
英偉達仍是全球市值第二高的上市公司,僅次於蘋果,市值達 3.22 萬億美元,但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下跌約 5%,而在過去兩年裡曾顯著攀升。這可能反映出市場對於其高速增長可持續性的擔憂。

黃仁勳在電話會議的結尾表示,現在僅僅是AI時代的開始,多模態AI、企業AI、主權AI和物理AI就在拐角處,未來資料中心將把大部分資本支出用於加速計算和AI,資料中心將越來越成為AI工廠,每個公司都會有它們,要麼租用,要麼自己運營,暗示了英偉達對未來增長的信心。
英偉達的這份財報正值市場對AI晶片領域能否持續高增長既充滿期待又存有擔憂之際。從資料趨勢上看,英偉達的勢頭可能依然能夠保持下去,但我們或許很難在短時間內再看到過去一兩年當中那種標誌性的爆炸性的業績增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