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蛇年的第一個月,全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傳統技術活包圍了。
你會發現,許多景區都在打鐵花。元宵節當晚,四川達州的一個古鎮,一些遊客還因為距離過近,和鐵花來了個親密接觸,燙壞羽絨服。
同樣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火壺表演則是景區新寵,隱隱有壓過打鐵花的勢頭。
《哪吒2》裡,也有不少非遺元素,比如太乙真人為哪吒、敖丙重塑肉身時,搭配的空靈的吟唱,用的是侗族大歌。此外,還能看到川劇、蜀繡、皮影戲等非遺。

作為春節申遺後的首屆春晚,今年春晚展現的非遺更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光是開場的一個視覺秀,就在短短1分鐘內展示了16種非遺。在之後的四個半小時裡,又接連出現了上百種非遺。

春晚、電影、景區……凡是人多的地方,必有非遺的身影。
這不僅是為了傳承,更因為“非遺經濟”這四個字早已是造富密碼。
2023年,全國非遺旅遊綜合收入超過8000億元,佔文旅產業總收入的15%。
套用一句網際網路老話:所有生意,都值得結合非遺再做一遍。

砸下百億,土特產變全網頂流
今天已成國潮先鋒的非遺,過去卻是鮮有人問津的老古董。
在幾大非遺品類中,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舞蹈的傳承人數量最多,但即便是這些品類,也有失傳的風險。
以戲劇戲曲為例,上世紀50年代,我國有368個種類,到2005年只剩下267個,其中一半劇種只能業餘演出,有60個劇種沒有儲存音像資料。

難以傳承的核心原因也不難猜到:不賺錢。
曾有個調研顯示,44.1%的受訪傳承人認為非遺領域“面臨傳承危機,主要靠國家和政府的保護”。調研結果顯示,年均收入不足3萬元的非遺傳承人超過一半。
反過來,這也是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能將非遺傳承得更好。
廣東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粵劇、醒獅、英歌舞、龍舟等非遺在線上線下都聲勢浩大。

春晚的舞獅女孩就是廣東人
但有時候,傳承又不完全取決於經濟原因。
抖音網紅江尋千,曾向河南確山鐵花代表性傳承人楊建軍拜師。在拜師前,楊建軍對她說過,之前團隊裡有個男孩,打鐵花傷到了眼角膜,花了三四萬塊治療,還有人鐵水打到了腳面上,一直流到腳指頭,留了一條好長的傷疤。

還有一種叫“藥發木偶”的國家級非遺,一度被認為失傳了,後來經過調查,發現還有老藝人會這門手藝。但這項非遺表演需要用到火藥,於是尷尬的事發生了:老人前腳剛被政府邀請表演,後腳公安局就找上門來,催他銷燬潛在的“作案工具”,甚至將他拘留。

這類非遺,不僅欠缺錢景,而且要麼需要下苦功要麼有風險,傳承人自然少了。
一個月幾千塊,並且還不穩定,玩什麼命啊?
困難雖然客觀存在,但仍需迎難而上。許多非遺不保護不傳承,或許轉頭就要被偷了,到時難免會誕生更多“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的爭吵。
為此,從2006年至今,投入於非遺的保護資金已經近百億。
這些年,特別是短影片爆發後,非遺的存在感在肉眼可見地提升。
抖音《2024非遺資料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臺上國家級非遺相關影片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平均每天有5.3萬場非遺直播。這背後,離不開投上下所好的平臺,陸續推出了“非遺合夥人計劃”“非遺守護人”“非遺傳承”等活動。
即便你沒特意關注過,也大機率看過非遺相關的影片,比如漆扇、馬面裙、簪花、打鐵花、火壺、遊神、英歌舞……

得到流量的澆灌,非遺終於老樹開花。

從賺錢難到“搖錢樹”,
誰在扭轉乾坤?
過去傳承和觀看非遺的主力軍,以中老年人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新增第五批傳承人中,一半以上在當年已超過60歲。前四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去世人數在2016年就已達到12.6%,有的非遺直接是“人走技失”。

“藥發木偶”傳承人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不論是傳承非遺還是靠非遺賺錢,都離不開年輕人。
目前看,形勢的確有好轉。
除了頂流李子柒,其他年輕的非遺博主的影響力也有目共睹。
2023年6月,江尋千釋出了一條打鐵花的影片,拿下700多萬贊,30天漲粉200多萬。有人說,就是因為她,現在全國到處在打鐵花。

此外,還有用古法制作徽墨、牛皮大鼓、木版年畫的山白;成功復刻滾燈、火草衣的李意純;做出龍泉印泥的南翔;古法復刻出蓑衣的彭南科;京劇變裝走紅的朱鐵雄……其中不少人還登上了央視等官媒。

非遺怎麼變得讓人如此上頭?
1、非遺流行化:把年輕人逼成了保守派
尋找共同話題,是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的捷徑。
早在10年前,年營收超10億的故宮文創,就踏出了這一步。近兩年,非遺在這方面的進展更是一日千里。
比如用琵琶彈《哪吒2》的主題曲;00後皮影傳承人演繹邁克爾·傑克遜的舞步,後來還演起了小豬佩奇;把鐵花裝在鞋上,把打鐵花和跑酷結合;95後面塑大師,捏出宮崎駿、封神電影等新物件。

如果說這些還屬於無傷大雅的創意範疇,然而當看到舞獅集體跳起了科目三,川劇變臉變出了表情包,不少人是真破防了:沒想到有一天我成了保守派。

“好歹是傳下去了。”“是啊,傳給歹人了。”
2、超強體驗感,做回頭客生意
比起鏡頭裡欣賞,超強的參與感和超預期的體驗更是直擊心靈。
2023年,趙麗穎以蟳埔女頭飾為靈感拍攝的時尚大片火上熱搜。毛曉彤、白鹿等其他女星,也陸續跑到福建體驗簪花非遺。
從那以後,在街角挖牡蠣的蟳埔阿嬤,再也閒不下來,天天和各路博主同框出鏡。

一句“今生簪花,來世漂亮”,直接讓蟳埔簪花火成了熱門旅拍專案,簪花店的數量從幾家漲到了200多家。
今年春節假期,常住人口不到1萬人的蟳埔村,累計客流量突破4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9.3%。
福建遊神、潮汕英歌舞、安徽歙縣魚燈這些網上爆火且體驗感極強的非遺,所到之處也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即便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也能有這待遇。

另外,“非遺+科技”的玩法也是吸引年輕人的一大手段。
平遙古城結合VR技術,讓遊客看雙林寺韋馱是如何煉成的;南京的秦淮燈會,元宵節時用全息投影技術,再現“十里秦淮燈火燦”;無人機融入風箏,來一場以假亂真的鳳凰飛天。

非遺這張牌單出可能不行,但結合年輕化打法一定是王炸。

爆火的非遺,不只是搖錢樹
看起來是被強行救活或捧火的非遺,這兩年開始告訴所有人“薑還是老的辣”。
旅遊市場方面,體現得最直觀。
根據攜程《2025年春節旅遊總結報告》,河南開封、廣東汕頭、福建莆田、四川閬中等城市,今年都成了非遺文化熱門目的地。這些地區搜尋熱度翻倍,旅遊訂單同比增幅達20%-40%。
有人想去潮汕揭陽看煙花、燒火龍,結果因為當地太過火爆,酒店價格水漲船高,連漢庭酒店都漲到了1200元一晚,被迫勸退。

相應地,非遺商品也成了香餑餑。
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商消費報告(2023)》,2023年淘天平臺非遺商品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1073.2億元,同比增長37.7%。非遺消費使用者中,80後、90後、00後是絕對主力。
不想買非遺擺件也沒事,吃碗柳州螺螄粉或卷個北京烤鴨,也是在支援非遺。
還有許多品牌,開始拿非遺給自己鍍金。
星巴克在蘇州寸土寸金的倉街開了一家非遺門店;迪奧在2024春夏系列的針織帽設計中,融入了中國絨花工藝;霸王茶姬致敬“煙花火龍”,打造相關宣傳片和限定產品。

如今,不少非遺無疑成了財富密碼,但這財富又不僅限於錢。
它也可以催生出一個產業,帶動就業。
2020年,就有官方報告稱:截至當年底,全國已設立非遺工坊超2000家,覆蓋非遺專案達2206項,帶動貧困地區50萬人就業、幫助2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很多時候,非遺還是一種特有的影響力。
投入於非遺的保護資金,是由文旅部支出,說明了官方也十分看重非遺蘊藏的軟實力。
去年,“China Travel”的話題在外網爆火。來華旅遊的外國遊客,發現這裡安全、乾淨、安靜、有序,過去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被徹底顛覆,以至於他們當中還誕生了“中吹”人群。

極具特色的非遺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方面,李子柒在外網的地位就是一個例子。李子柒迴歸後,老外表現得比國人更激動。不只是她,其他非遺博主的影片也不乏百萬播放。僅在TikTok平臺,非遺相關內容影片就有幾百億次播放。
讓人感興趣,收穫了好感,中國的相關品牌和產品也能更好地殺向全球。

萬事俱備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哪吒2》票房打破影史紀錄
這本書藏著許多重要角色的未公開故事
196頁精美手繪,超大幅原畫級插圖,8幅超長拉頁
還有導演餃子親撰寄語,揭秘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
原價24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117.6元!
一頓飯錢,走近哪吒的奇幻世界!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