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拍片花了1280,開藥只花79元,
患者質疑做檢查居然比開藥貴!
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普遍矛盾,這背後的邏輯問題要搞清楚。
6月24日,自媒體博主“河南老鄭”在短影片平臺釋出影片,講述了自己近期看病的經歷,他實在不能理解醫院收費為什麼會如此荒唐。
他表示:“前幾天身體難受去醫院看病,掛號費先交20塊,接著驗血驗尿拍CT,七七八八檢查單開了一堆,嘩啦啦檢查費就花了1280元,最後拿藥才79元,還交了停車費10元,最後掏了1369元。做檢查比吃藥還貴,合著我是給醫院的機器來交電費的,這到底是給人治病,還是給儀器打工的?”
綜上,河南老鄭有3點困惑:
1.真正能治病的藥,價值才79元,本來79元就可以看一場病,醫院卻藉著檢查的由頭額外賺取1280元的檢查費,這1280元本來就不應該花,強烈呼籲取消檢查費用。
2.檢查費動輒上千元是否合理?開一次要費多少電或者給儀器帶來多少耗損?檢查費全是醫院自己定價,作為患者沒有一點議價權和知情權,白白承受霸王條款,希望重新評估檢查費,重新定價,給老百姓減負。
3.自己明明是小病,最後也只開了79元的藥,這麼小的病,醫生難道就沒有下診斷的能力嗎?為什麼不採用望聞問切觸診的方法,非要花很多錢去做各種檢查?現在的醫生醫術越來越差了。
針對老鄭的各種困惑,6月26日,河南某醫院一名醫生匿名給予了回覆。
這名醫生回嗆道:你驗血驗尿拍CT花了1200,開藥花了79,所以你認為這次給你看病只應該掏79元是嗎?醫生不是神仙,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得了什麼病!你再這樣,以後我們沒辦法再接診你了。至於你嫌檢查貴,那我們也沒辦法,CT的價格不是我們定的,生化檢查和CT、核磁的價格,都是有規定的。”
“以前藥費貴的時候,你們吐槽醫院開藥貴,說醫生為了賺錢亂開藥,以藥養醫。現在好了,藥便宜了,又說檢查費貴。你覺得這個1200元的檢查費花得不值,那好,要是1200元的檢查,開了10000的藥,你又該怎麼說呢?現在的你,該慶幸你沒啥大病,不用吃啥藥。另外,你還吐槽檢查兩小時,看病三分鐘,檢查單子出來後,我就能知道你得了什麼病,甚至你還沒來到診室,我就已經在電腦上看到了你的檢查結果,開藥也就自然快了。”
不仔細檢查,出現誤診算誰的?
沒查出大病不是應該高興嗎?
上文中,患者為什麼會有諸多不理解呢?通俗地說,就是患者去看病,做了各種檢查,結果發現是個小病,雖然是小病,但檢查費卻花了1200,開藥只有79元,檢查費大於吃藥費,於是患者心裡產生了不平衡,認為這個檢查沒必要,認為醫生坑了他。
針對此事,諸多網友發表了不同看法。
山西一名醫生認為:“真奇怪,檢查後發現沒大病,患者居然還不高興,難道非得檢查完發現是大病,又住院又手術,這個檢查費才花的值?其實患者就是不想花錢做檢查,想免費,要是檢查費能免費的話,他能從頭做到腳。”
福建一名醫生則認為:“部分患者會疑神疑鬼,醫生只要多做一個檢查,他們都會認為自己被過度醫療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說到底,醫患雙方還是互不信任,醫生不信任患者的主訴,害怕患者有所隱瞞,非得拿到檢查結果才罷休;患者不信任醫生,認為醫生給自己多做的檢查都是為了創收。只要檢查收費,患者的抱怨會一直存在,無解!”
先來解答一下患者的困惑,醫生為什麼要給他做1200多元的檢查呢?那是因為醫生沒法確診患者的病情,為了更加有把握,只能藉助儀器來確診。
目前,患者的法律意識都很強,維權意識大增,出現一點事故,很多病人就會揪著不放,要求對醫生、對醫院進行索賠,賠償案件激增。醫生們為了自保,為了不漏診,也開始根據病人的病情開一系列相對應的大大小小的檢查,用來證實自己的初步判斷,以便後期對症治療。
如果病人不因為沒有做檢查漏診來找麻煩,質檢科不需要那麼多依據來支援診斷,醫生也是不需要太多檢查就能治好病的,但是現實情況允許嗎?
再來解答患者的第二個困惑,檢查費動輒上千元是否合理?這很難評判,一些複雜的檢查專案,如心臟冠狀動脈CTA、心臟冠脈造影術等,涉及先進的裝置和技術,對操作人員的專業要求高,且檢查過程較為複雜,費用上千元是合理的。像心臟冠狀動脈CTA價格在2100元左右,心臟冠脈造影術在2600元左右。
另外,檢查過程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和解讀結果,其人力成本也會計入檢查費。比如一些特殊檢查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或技師進行操作和分析。
檢查費是由國家醫保局經過調研統一部署制定的,醫院插手的可能性很小,只要醫院能夠公開透明地公示檢查專案價格,讓患者清楚瞭解費用構成,那麼即使檢查費較高,也是應該接受的。反之,如果價格不透明,那患者理應監督和質疑。
再回答第三個疑惑,一個小病,醫生都不能靠傳統辦法確診,非得靠大量檢查,為什麼醫生的醫術越來越差了?這說的有點過了,老實講,有了儀器檢查,才能降低漏診和誤診,以前醫生們靠著手感、經驗去看病,是實屬無奈,你以為他們是不想用各種儀器嗎?在沒有儀器探查的年代,只能用自己的手去查體,只能靠著經驗去猜、去蒙,這其中的誤差可想而知。
檢查費用已經在調整下降了
想看病很便宜,那就從基層醫院開始看病吧
看到患者的質疑,真心覺得當醫生很為難,檢查少了是不負責,檢查多了被認為是想創收、想賺錢。請不要再誤解醫生了,治病救人,不漏診、不誤診,就是越詳細越好呀,如果你想查的全面、查的細緻,查的未雨綢繆,那就免不了要多做檢查。
有人說檢查費貴,其實,這個檢查費也是一直在修訂的,時常升升降降的,也是反映民意的。
6月6日,國家醫保局所屬平臺“中國醫療保障”公眾號釋出訊息,本月起,全國醫院將調整包括超聲檢查類、綜合診查類、中醫針法類、中醫骨傷類、中醫特殊療法類醫療服務價格,多地要對一批醫療服務專案出臺指導價、限價等措施,影響重大。

此輪價格調整中,對以裝置物耗為主或歷史價格偏高的醫療服務專案價格予以下調,而對體現技術勞務價值或歷史價格偏低的專案,則予以增加。
在廣東、安徽、福建等地,影像檢查收費一降再降,收費標準分別為50、40、41元,和之前的上百元相比,降幅巨大。上海則按照三級、二級、一級醫療機構,設定了50、43、35元的價格標準。
在重慶,當地某三甲放射科主任則表示:“除了降價,收費的檢查部分也進行了大調整。關於放射科最新收費專案調整中規定,上肢攝片,只能按一個部位收費。這意味著,同時檢查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都只能按一個部位收費,而在調整之前,是按三個部位收費。”
檢查費總是有價格的,永遠不會免費,如果還一直嫌貴的話,生病了就請先去診所、社群或鄉鎮醫院,先不做檢查,先吃點藥,萬一嚴重了,再去二甲或二乙公立醫院看,又嚴重了,可以去公立三乙醫院看,更嚴重了,再去當地三甲醫院看,嚴格落實三級診療原則,看病做檢查一定不貴!
你說什麼?只要生病了就只想去三甲醫院看病?那就不要抱怨看病貴!
撰文 | 阿拉斯加寶
編輯 | 阿拉斯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