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rlink星座工備事件中的兩條原則揭示
文 | 劉帥軍、徐帆江、劉立祥、秦明宇、嚴文勵(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截至2025年3月17日,星鏈衛星已累計發射8092顆,在軌14個殼層分散組成一期LEO、二代GEN2的多個星座。LEO-C2星座是星鏈首個大規模採用星間鏈的低軌星座,由位於540km高度、53.2度傾角的1296顆衛星組成,至今已呈現逐步退役趨勢。
前述文章揭示,LEO-C2在2024整年發生軌位變動次數超300次,本文進一步對軌位變動背後的工備替換事件進行總結與分析。結果表明:
(1)多數工備替換事件遵從“非必要不執行”、“若調整備先行”兩條原則;
(2)原則之外的特例,猜測燃料不足等無法軌道維持,從這些衛星隕落可印證。
自2019年5月24日Starlink衛星首次發射,截至2025年3月17日,SpaceX已實現243批次共計8092顆衛星發射入軌。每年發射衛星數等資訊如下圖所示:


圖 1 歷年星鏈衛星發射頻次數及衛星數
進一步對星鏈衛星發射部署速度進行分析,從2019年的每110.5天發射1次提升至2025年每3.48天發射一次,SpaceX公司在逐漸加快星鏈的發射部署程序,如下圖所示:

圖 2 歷年星鏈衛星發射頻次
截至2025年3月,SpaceX衛星已成功發射14個殼層的衛星。2025年新增兩個殼層的發射任務,分別是1月21日發射殼層13、2月23日發射殼層15。各殼層衛星數資訊如下表所示:
表 1 Starlink衛星殼層發射情況
殼層
|
軌道高度(km)
|
軌道傾角(°)
|
首發時間
|
累計發射批次
|
累計發射衛星數
|
衛星版本
|
1
|
550
|
53
|
2019.05.24
|
29
|
1725
|
V1.0
|
2
|
568.7
|
70
|
2021.09.14
|
8
|
408
|
V1.5
|
3
|
557.1
|
97.66
|
2021.01.24
|
7
|
243
|
V1.5
|
4
|
542.5
|
53.22
|
2021.11.13
|
32
|
1637
|
V1.5
|
5
|
566.3
|
43
|
2022.12.28
|
13
|
699
|
V1.5
|
6
|
567.6
|
43
|
2023.02.27
|
71
|
1601
|
V2.0Mini
|
7
|
555
|
53.16
|
2023.08.22
|
19
|
409
|
V2.0Mini/D2C
|
8
|
NA
|
53.16
|
2024.04.07
|
11
|
225
|
V2.0Mini/D2C
|
9
|
NA
|
53.16
|
2024.06.19
|
15
|
303
|
V2.0Mini/D2C
|
10
|
NA
|
53.16
|
2024.06.08
|
12
|
272
|
V2.0Mini
|
11
|
NA
|
53.16
|
2024.08.12
|
7
|
162
|
V2.0Mini
|
12
|
NA
|
43
|
2024.11.24
|
17
|
365
|
V2.0Mini/D2C
|
13
|
NA
|
43
|
2025.01.21
|
1
|
21
|
V2.0Mini
|
15
|
NA
|
70
|
2025.02.23
|
1
|
22
|
V2.0Mini
|
星座LEO-C2是星鏈一期LEO系統中的星座2,根據FCC資料顯示,該星座軌道標稱值為:1584顆星、72面、每面22星、軌道高度540km、傾角53.2度。
實際資料而言,星鏈LEO-C2由殼層4的衛星填充,該殼層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共發射1637顆。經資料研判分析,該星座軌道研判值為:1296顆星、72面、每面18星、相位因子45。
值得注意的是,星鏈LEO-C2部分工作軌位衛星的旁邊仍有一些衛星,具體為工作軌位衛星的相位後4.7度穩定執行,根據星座構型內位置的對稱性。我們將位於研判星座的軌位上的衛星記為工作軌位衛星(簡稱工作衛星),而將工作衛星相位後4.7度左右的記為備份軌位衛星(簡稱備份衛星)。如2025年3月11日,該星座內工作衛星1224顆(圖中藍色圓l圈)、備份衛星203顆(圖中橙色圓點),分佈如下:

作為全球首個大規模部署和商用的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星鏈已在近125個國家/區域開通服務,使用者數超過500萬。為保障全球海量使用者的可靠服務,星鏈系統透過備份衛星、工備替換,以最大程度避免了衛星故障等問題導致的服務中斷。
經過資料篩選與人工複核,截至2025年3月,星座LEO-C2的工備替換事件343條。
資料結果表明,工備替換事件的總體流程如下:
(1) 備份衛星主動升軌或降軌,提前向工作軌位衛星靠近;
(2) 待備份衛星接近工作軌位時,該工作衛星進行變動讓出該軌位;
(3) 備份衛星進入該工作軌位,完成一次工備替換。
透過對這些工備替換事件的分析總結,在星鏈系統設計與執行過程中,滿足如下兩條原則:
(1)工備替換事件“非必要不執行”。
(2)工備替換事件“若調整備先行”。
基於星鏈LEO-C2星座具體軌位分佈及工備替換事件的資料,發現上述原則總體適用,但存在特例。
截至2025年3月,星座LEO-C2進入工作軌位(含曾經)衛星共1542顆,各工作軌位上歷史工作衛星顆數如下所示:

其中,
-
973個工作軌位自始至終僅1顆衛星,佔比75.08%;
-
304個工作軌位先後共2顆衛星,佔比23.46%;
-
18個工作軌位先後共3顆衛星,佔比1.39%;
-
1個工作軌位先後共4顆衛星,佔比0.08%。
殼層4衛星自發射至今,參與LEO-C2星座工備替換次數與佔比如下:
-
從未參與的衛星有1115顆,佔比68.11%;
-
參與1次的衛星有405顆,佔比24.74%;
-
參與2次的衛星有107顆,佔比6.54%;
-
參與3次的衛星有10顆,佔比0.61%;
-
參與4次及以上的衛星0顆。
可知,多數衛星保持穩定的軌位進行執行,替換事件“非必要不執行”。
然而,有10顆衛星值得關注,這些衛星自發射至今參與了3次工備替換。以衛星2022-017N為例,如下為該衛星的3次工備替換事件過程:

與該事件相關的內容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另見其他報告。
在343條工備替換事件中,有320條資料滿足第3部分中對工備替換事件的總體流程,即“若調整備先行”。
以衛星2022-049AB與2022-049AN在2023年2月發生的一次工備替換事件為例,過程如下:
衛星2022-049AN升高軌道高度,離開原備份軌位33/12B(指:星座LEO-C2的33號軌道面12號相位的備份軌位);
衛星2022-049AB升高軌道高度,離開原工作軌位33/09W(指:星座LEO-C2的33號軌道面09號相位的工作軌位);
衛星2022-049AN降低軌道高度,進入工作軌位33/09W。
過程中兩顆衛星軌道高度變化如下:

工備替換事件完整流程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有23條資料不滿足該原則。資料表明,這些工作軌位衛星先變動,即未等待備份軌位衛星提前靠近便已離開。猜測是所剩燃料不足或必須緊急採取主動再入過程,目前發現的這些事件均符合猜想。
即這些衛星中14顆已隕落,9顆正在隕落,(已/即將)隕落率為100%。該23顆衛星軌道高度變化如下:

圖 3 工備替換事件中工作軌位衛星先變動的23顆衛星軌道高度變化
作為對比,320條一般替換事件中,原工作軌位衛星隕落僅31顆,隕落率為9.69%。
本文對星鏈LEO-C2星座工備替換事件進行分析,總結了該過程中的兩條原則,並揭示了特例的存在及可能原因。本文總結如下:
-
星鏈星座中工備替換事件遵循“非必要不執行”、“若調整備先行”的原則;
-
原則之外存在特例,猜測由於剩燃料不足或必須緊急採取主動再入,從特例中工作衛星100%隕落可印證;
近期,衛星2022-017AL、2022-053AK離開原工作軌位。結合本文相關資料可預測,這兩顆衛星也將無法軌道維持並將於2025年12月份左右隕落。
>End
>>>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