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鵬預計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文|李安琪 徐蔡鈺
編輯|李勤
來源|36氪汽車(ID:EV36kr)
封面來源|IC photo
在連續數月銷量破3萬輛後,小鵬汽車重新找回了節奏。
3月18日晚,小鵬釋出了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財報。全年賣出19萬輛車,營收408.7億元。
尤其第四季度,小鵬的銷量達9.15萬輛,營收161.1億元;銷量比三季度4.65萬輛增長96.6%。
銷量與營收雙高,讓小鵬的財務指標呈現出穩健態勢。去年四季度,其汽車毛利率10%比三季度的8.6%有所增長。
手上現金流也變得更多,截至去年末,小鵬現金及等價物等達419.6億元,較三季度增超60億元。虧損也不再持續擴大,小鵬四季度淨虧損13.3億元,較之三季度18.1億元虧損有所縮窄。全年虧損57.9億元。
當然,不能忽視的是,小鵬的技術輸出帶來的業務營收。從全年來看,小鵬服務型收入達50.4億元,較2023年的26.7億元上升89.0%。小鵬汽車表示,這主要是與大眾進行的平臺與軟體戰略、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有關的技術研發服務收入增加所致。
不過小鵬財報資料的好轉,很大程度還是源於自身。去年下半年,小鵬推出的兩款車型:11.98萬元起的MONA M03,以及18.68萬元起的新車P7+迅速走量。尤其前者,今年2月幾乎佔據小鵬超3萬月銷量一半。
CEO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預計將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在這場製造與交易的遊戲中,經歷過刮骨療毒的小鵬,在持續大漲的銷量中證明,自身已經摸到了竅門。
但同行的競速更強大。
同樣3月18日當晚,小米集團也釋出了2024年財報。在賣車的第一年,小米的業務全年營收382億,賣出13.68萬輛車。
在賺錢能力上,小米汽車毛利率為18.5%。不過小米汽車整體仍在處於虧損狀態,全年淨虧損62億元,只比小鵬汽車全年虧損略多一籌。
在油電同價、智駕平權巨浪衝擊下,傳統汽車的價值體系正在失靈。高階、平價賽道都吸納了各種新玩家角力。
小米汽車沒走上手機領域的“價效比”路線,而是主打高階品牌;而小鵬在深刻變革後,走向了更主流和平價的“紅米”路線。

與小米易位,小鵬開闢“價效比”路線
小米汽車的凌厲,很可能還在今年提速。
一方面是可能加快實現盈虧平衡。從財務資料來看,小米汽車去年全年虧損62億元。根據金融機構估算,小米汽車去年四個季度的虧損為20億元(未公開)、18億元、15億元和9億元(未公開)。
而在2025年一季度,小米汽車已經交付了6.3萬輛車,季度末銷量很可能超過7.3萬輛,比去年四季度的6.9萬輛高出不少。在保持現有投入和研發支出的狀態下,小米汽車很可能在今年一季度走向盈虧平衡。
而52.99萬元起售的SU7 Ultra,更是有望幫小米汽車拉昇車輛均價。
也許是深諳“價效比”道路的艱辛,雷軍沒讓小米汽車走上千元機撕開手機市場的價效比路線,而是著力於豪華品牌敘事。
在雷軍的吆喝下,今年2月末小米SU7 Ultra釋出後,開售3天大定數量就突破了1.9萬臺,鎖單超過1萬臺,提前完成全年1萬輛的任務。據36氪汽車瞭解,SU7 Ultra首批車主中,傳統豪車增換購使用者(BBA、保時捷、法拉利等)佔比80-90%。
截至3月18日,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0萬輛。小米汽車計劃,基於SU7、SU7 ultra、YU7三款車,衝刺35萬輛目標。
雷軍此前在活動中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標是15-20年成為全球前五的車廠。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小米汽車年銷量達到30-40萬輛,方可實現盈虧平衡。
相比之下,小鵬更像是與小米交換了位置。自2024年下半年推出11.98萬元起的MONA M03後,小鵬的價效比之路更加明顯。在一些調研當中,MONA M03的目標主要是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儘管價效比並非小鵬汽車與何小鵬的最初創業想法。
與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公司調性相似,小鵬汽車最初的想法是用科技能力攻打中高階市場。經歷G3\P5等早期車型後,小鵬藉助P7打開了20萬元級車型,G9更是探到了40萬元級市場。
但也是因為G9的產品失利後,小鵬汽車也在重新梳理車型的價格與打法。
從2024年來看,小鵬汽車的車輛均價從為25.4萬下調至16.03萬元。而這背後,也是平價車型MONA M03的銷量佔比增加的緣故。
在今年3月推出17.68萬元起的G6、24.88萬元的旗艦SUV車型G9後,小鵬也更穩固了“價效比”之路,滑落到小米手機的早期路線。
策略也算相對奏效。在今年一季度,小鵬給出了9.1萬-9.3萬輛的銷售指引,營收在150億元-157億元之間,在銷售淡季依舊保住了銷量勢頭。

成為比亞迪對手的代價
但價效比,有時候也意味著產品差異化的難題。
尤其在小鵬所處的價格段,最大的生態玩家是比亞迪。今年以來,在比亞迪的超大規模智駕普及下,智駕的戰火已經燃起。小鵬也在比亞迪炮火覆蓋的範圍內。
成為比亞迪的對手,市場使用者的感知更強烈。但劣勢在於,要面臨跟比亞迪一樣的品牌高階化難題。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表示,到2026年年底,小鵬將會橫跨在10~50萬價格段,從緊湊型到大型各個主流的細分市場具備更完整的產品佈局。
他表示,接下來包括小鵬MONA M03、G7、X9等分別會迎來Max版本的換新、上市或改款,形成的強勁產品組合,全面覆蓋從年輕使用者、家庭使用者、品質升級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
“今年下半年,我們還計劃交付多款新品,包含純電以及鯤鵬超級電動產品。我們絕大部分車型將支援一車雙能,透過超級電動產品大幅度地擴充套件我們的可達市場規模。”
何小鵬認為,未來會有三條增長曲線:全球化、AI+汽車、從中國走向全球市場、具身人形機器人以及與汽車產業更深度的融合
他期望,未來在城市內做到無人駕駛汽車,跨城市的交通採用飛行汽車,在工廠和小區內帶入人形機器人,構建一個以AI為核心的未來出行生態。
例如在AI+汽車上,小鵬今年會規模量產自研的圖靈晶片,會同時應用於汽車、飛行、汽車和能源整合。
在海外業務方面,2025年小鵬的目標實現是實現翻倍以上的銷量增長,並且在全球建立超過300個銷售跟服務網點,相比2024年底增加一倍。
“我們預計汽車毛利率將會在今年持續改善,我們相信,在堅持AI研發投入的同時,會穩步走向小鵬今年四季度的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