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如今,當流量紅利消退、盈利空間縮減,城商行的網際網路貸款將何去何從?(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2024年被稱為助貸市場的“狂歡”。市場上一些助貸機構高歌猛進,貸款投放創新高。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中,關於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的政策頻出,也給業務的開展增添了一些不確定性。
作為銀行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商行的零售業務佔比普遍較高。如今,當流量紅利消退、盈利空間縮減,城商行的網際網路貸款將何去何從?消金界瞭解到,目前在銀行內部,甚至都存在不同聲音。

支持者認為,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擴張,能保證生息資產的穩定增長。而反對者則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淨息差也並非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淨息差,也有可能意味著是高風險的資產。
2024年,面對網際網路貸款政策重大調整帶來的經營壓力,城商行資產業務結構和方向將如何做出調整?
消金界統計調研了2024年城商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現主要出現三大轉向:整體規模壓縮、省內投放增加和擇優選擇合作機構。透過以上方式,銀行不斷規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運作,從此前的快速增長逐漸轉變為高質量增長。
整體規模壓降、增加省內投放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作為消費金融領域的新興力量,在行業內快速成長,並表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優勢。目前在消費金融行業的市場份額僅次於銀行,並且還在持續創新、不斷搶佔市場份額。
然而,此前一些銀行的網際網路貸款較快增長,導致消費信貸資產在銀行生息資產中佔比較高。當前,監管旨在透過政策指引,提升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的合規性和風險管理水平。
從公開資料來看,壓降仍然是大部分城商行的主旋律。受經營區域內經濟下行影響,居民消費需求不振,疊加在監管加強網際網路貸款屬地化經營政策要求下,不少城商行有意控制網際網路貸款規模。
在整體規模佔比上,一些城商行制定了“網際網路貸款佔比不超過個人貸款的30%”的目標。而在長江商業銀行內部,就制定了“將網際網路貸款餘額控制在全部貸款餘額的15%以內的目標”。
此外,統計發現,包括盛京銀行、石嘴山銀行、承德銀行、九江銀行等在內的城商行,都在主動退出異地網際網路平臺貸款,只做屬地化的投放。
不少銀行也在不斷調整網際網路貸款機構,主動壓縮異地客戶數量。比如,長安銀行表示,為響應屬地化政策,截至2021-2023年,其聯合貸業務餘額分別為76.10億元、3.50億元和1.74億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青島銀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203.23億元,其中網際網路貸款餘額119.59億元,省內餘額佔比達99.56%,佔比較上年末提升1.64個百分點。
資產向頭部機構集中
整體而言,隨著銀行業總資產進入中低速增長時期,對城商行來說,透過網際網路渠道來佈局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以提升盈利能力,仍是必由之路。
比如,此前長安銀行披露,2023年,聯合貸、助貸業務的平均收益率略高於全行貸款平均收益率,約為5%左右。
當下,監管旨在以規範銀行的方式對助貸機構進行合規化管理。近期有公開訊息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草擬對外徵求意見的《關於加強商業銀行網際網路助貸業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助貸新規”)不久或將正式對外發布。監管將對助貸機構、擔保增信機構進行“名單式管理”,並進行“總行級准入審批”。
因此,不少城商行順應監管政策,擇優選擇合作助貸機構,清退中小機構和收益率較低的機構。目前新增合作方多集中在位元組、螞蟻等頭部網際網路平臺。
比如,根據公開資訊,富滇銀行的聯合貸款主要合作方為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2023年新增美團和抖音兩大網際網路線上合作平臺,利潤分配方面根據不同產品採取固收和分潤兩種方式。
2023年,青島銀行成功落地與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合作;萊商銀行響應網際網路新規,壓降了網際網路平臺貸款,停止了與平安壹賬通等平臺合作產品的投放,存量網際網路平臺貸款主要為與微眾銀行合作“微粒貸”。
重視分潤和自營業務
商業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除了透過自營渠道放貸,在與科技平臺合作開展助貸業務時,有三大主流模式:聯合貸模式、融資擔保模式、分潤模式。
近年來,監管多個政策檔案總體是在引導商業銀行發展自營業務,加強自主風控能力。
比如,2023年,盛京銀行在消費貸款方面推出“六客群、六行業”12款自營消費貸款產品,提升消費信貸服務效能;富滇銀行推出線上自營產品“雲易貸”,業務增速較快;東營銀行發展線上消費助貸業務,加大自營“秒e貸”系列產品推廣力度。
2023,長江商業銀行積極探索並自主開發上線了自營線上消費貸款產品。截至2023年末,長江商行網際網路貸款規模為48.56億元,同比增長33.19%,增長主要由自營線上貸款規模增長推動;同時基於自營線上消費貸款創設經驗,該行也上線運行了自營線上經營性貸款產品。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