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金套現”的具體方式是,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分期貸款、銀行信用貸款等方式,在網路等平臺上購買黃金。待金價上漲後將黃金賣出,用差價償還賬單並獲得一定盈利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在國際金價一路走高並上破3100美元/盎司背後,黃金市場亦上演著一場“危險遊戲”:一些投資者不僅不斷將資金投向這一市場,甚至還透過信用卡、消費貸等方式加槓桿入局。
社交媒體上不斷流傳的“買金套現”的攻略便是例證。其方法是,消費者可透過借貸等方式購買黃金飾品,但提取時可換做金條、金豆取貨。隨後,他們可以將金條等投資金轉賣出售或給貴金屬回收平臺。
“目前,銀行理財收益率有限,股票、基金等產品波動性又較大。黃金漲幅較高且方向性明確,目前正成為我投資的首選。”一位投資者說道,“普通人最好的攢錢方式還是買黃金,特別是實體黃金。”
據另一位投資者稱,如果在價格相對低位買入黃金,待價格上漲時賣出,不僅能賺取差價,還能用這筆錢還上銀行賬單,甚至還可以賺取額外的利潤。
Wind(萬得)資料顯示, 3月,國際金價累計上漲逾8%。拉長時間來看,2025年前三個月,國際金價已上漲超18%。從中國市場來看,截至4月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則升至735.44元/克。
不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貸款投資風險頗多。黃金在近三個月的漲幅已達18%,而很多消費貸的利率成本在3%—4%之間,看似有利可圖。但如果金價市場波動,這一情況便會反轉。
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提示稱,在2013年至2015年,黃金價格也曾連續三年下跌。因此,黃金投資從來不是“穩賺不賠”的交易。控制好黃金投資的倉位,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亦釋出公告稱,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黃金投資領域。公告提到,有不法分子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誘導持卡人透過信用卡“炒金”進行投資。
華泰期貨貴金屬與有色研究員師橙對《財經》表示,目前基於黃金所衍生出的網際網路上的投資產品的確比較多,不過對於這些品類繁多的投資標的儘量不要用過多資金進行嘗試,儘可能選取信用風險比較低的ETF或是期貨品種進行投資。


隨著金價接連上漲,傳授“買金套現”的攻略再次在多個社交媒體流傳。其具體方式是,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分期貸款、銀行信用貸款等方式,在網路等平臺上購買黃金。待金價上漲後將黃金賣出,用差價償還賬單並獲得一定盈利。
網路平臺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一般而言,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黃金金條無法使用分期購買的手段,因為金條屬於投資金,不可使用借貸方式購買。但金戒指、金項鍊等飾品屬於消費品。它們可以分期付款,這使得客戶可以將首飾熔掉換成文化類金條、金豆取貨。在消費者購買黃金後,可以將轉賣出售或給貴金屬回收平臺,從而還上利息賺取差價。
在某社交平臺的群聊中,便有金飾企業店主說道:“如果顧客在該店鋪提供的黃金飾品不滿意,就可以換成金條。回收的話價格也高一些。”
據一位投資者稱,如果在價格相對低位(比如700元/克時)買入黃金,待金價上漲到750元/克時賣出,他不僅能賺取差價,還能用這筆錢還上銀行賬單。“如果金價持續上漲,我還可以賺取額外的利潤。”他說。
從投資收益來看,Wind資料顯示,繼突破3000美元/盎司關口後,北京時間3月31日,國際金價再破3100美元/盎司大關。當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一度漲至3110.81美元/盎司的高位。3月,國際金價累計上漲逾8%。拉長時間來看,2025年前三個月,國際金價已上漲超18%。

從中國市場來看,截至4月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從1月2日的622.4元/克升至735.44元/克。
在此背景下,黃金回收的業務量也與日俱增。黃金回收平臺金雅福向《財經》提供的資料顯示,1月—2月,該公司智慧終端和線上系統的黃金回收量實現爆發式增長。僅2月,該公司的黃金回收總重量同比增長了5倍。
貸款買金的場景不止於線上。線上下場景,使用信用卡購金的方式,免息期通常至少在幾十天以上。不少線下金飾店表示,其購金可以接受信用卡。
此外,亦有投資者嘗試用“消費貸”購金。其背景是,在利率走低背景下,消費貸利率日趨下降。在一季度金價漲幅達18%背景下,投資者有一定套利空間。
對於一些有社保、公積金等優質客戶群體,一些銀行可發放年利率最低達2.59%的消費貸,並根據不同時段有著多樣的優惠政策。具體放貸額度根據年收入的稅前基準,一般放貸總額可達年收入工資的兩倍。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資料顯示,2025年2月,全國性銀行線上消費貸平均最低可執行利率為2.91%,環比下跌7BP(基點),同比下降28BP。國有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為3.04%,環比下降11BP,同比下降26BP;股份制銀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為2.80%,環比下降4BP,同比下降31BP。
但近日消費貸利率有所回撥。3月28日,有銀行收到通知,將暫停營銷利率在3%以下的消費貸款產品。多家銀行人士稱,4月1日起,消費貸款產品的利率將上調到3%以上。
一些消費者反饋稱,他們可以將從消費貸的貸款資金取出,轉到非親屬銀行賬戶上,閒置幾日後再轉至另一非親屬賬戶,或者取現後存入其他銀行賬戶購買黃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貸款買金,誠然存在貸後監管執行的難題,但另一問題也在於黃金具有消費和投資的雙重屬性。具體而言,黃金產品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但經過不同的加工、鍛造過程,其呈現的效果便有金條和金飾的差別,這使得貸款資金的流向難以明確監測。
“自古以來,黃金本身就是帶有消費和投資的雙重屬性,設計精美的金飾令人賞心悅目,黃金本身也具有較高的保值價值。”師橙說道。

銀行提示風險
對於上述情況,多家銀行均表示,貸款資金嚴禁用於購買理財、股票、房產、償還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投資等用途,且不能進行本人賬戶間轉賬。
不僅如此,多家銀行亦加強了信用卡資金管理,表示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投資理財領域,如購買股票、基金、期貨、理財產品、虛擬幣、投資性貴金屬、股權投資及其他權益性投資等。
比如,興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便釋出公告稱,信用卡資金不得用於黃金投資領域。公告提到,有不法分子利用網際網路平臺誘導持卡人透過信用卡“炒金”進行投資。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對出現可疑交易的信用卡賬戶應當及時採取與持卡人聯絡確認、調整授信額度、鎖定賬戶、緊急止付等風險管理措施。
之所以銀行提示上述風險,在於黃金市場的波動性。3月21日,建設銀行釋出公告稱,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提醒客戶提高貴金屬業務的風險防範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情況和保證金餘額變化情況,理性投資。
“炒金風險很大,投資者可能會面臨虧損。目前,黃金價格上漲,但如若未來黃金價格下跌,投資者更可能無法在出售時獲得預期收益。對於借貸購金的投資者而言,如果臨近信用卡還款日,一旦金價下跌,他們就不得不低價拋售、虧本套現。這會使其面臨銀行收取透支利息、形成不良信用記錄的風險。”一位銀行業人士說道。
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釋出提示稱,儘管近20年來,黃金價格上漲了不止5倍,但在2013年至2015年,黃金價格也曾連續3年下跌。因此,黃金投資從來不是“穩賺不賠”的交易。控制好黃金投資的倉位,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另有銀行人士提醒道,黃金“一買一賣”也面臨不少交易費,如果投資者頻繁操作也會承擔一定成本。
譬如,江蘇銀行便在公告中稱,若黃金價格波動導致虧損,持卡人需自行承擔價差、手續費等成本。
上述銀行人士算了一筆賬,如果以購買金條為例,金條每克價格通常在黃金交易所的基準金價基礎上需額外支付10元的手續費。在回購時,其每克回購價格則一般在基準金價基礎上減少2元—4元。“這一進一齣,投資者需要承擔每克約12元—14元的手續費成本。”他說。
亦有黃金業內人士提醒黃金回收業務的風險。譬如,目前黃金市場存在回收價與市場價價差較大的情況。此外,黃金稱重也存在不規範的問題,一些商家或以黃金磨損等理由減少克數,進而使投資者利益受損。
在師橙看來,目前,金價不斷上漲,基於黃金所衍生出的網際網路上的投資產品的確比較多,這顯然也反映出了人們對於黃金的持續關注。不過,對於這些品類繁多的投資標的儘量不要用過多資金進行嘗試。儘可能選取信用風險比較低的ETF或是期貨品種進行投資。
此外,為抑制非理性黃金投資,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宣佈上調積存金產品起存點,部分銀行兩度上調。
招商銀行釋出《關於調整黃金賬戶認購起點金額及風險提示的通告》稱,自2025年3月27日起,黃金賬戶活期買入起點及黃金賬戶定投起點由700元/克調整為750元/克。


責編 | 秦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