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整活”氛圍,是年輕人嚮往的過年方式

“小時候過春節就看到到處都貼窗花,很喜慶。”

陷入對兒時春節回憶的聞德榮,並沒有耽誤手上的“功夫”——幾剪刀下來,一張寓意吉祥安康的窗花剪紙便呈現眼前,引得周圍好友一陣讚歎。
聞德榮在小學時便對非遺文化感興趣,學會了剪窗花。他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更是走出了國門,讓美國、澳洲等海外國家國際友人對剪紙藝術驚歎不已。
如今85歲的聞德榮居住在天津泰安道城心社群,剪紙這項興趣愛好不僅給他自己的老年生活帶來快樂,也成了他和周圍老友們交流的方式。
聞德榮與他的剪紙作品
養老社群裡的非遺技藝秀
筆墨在宣紙上揮灑、堆繡的針線穿梭於布料之間……這些非遺技藝為老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一扇別樣的大門。
近日,大家保險在北京、天津、江西、山東四省市的六家城心社群舉辦了《大家乙起繁花巳錦—感受非遺傳承之美》系列社群活動,邀請活字印刷術、皮影戲、兔爺彩繪、剪紙、新彩瓷畫、燒箔畫等非遺文化專業講師走進社群,與老人和親子志願者共同體驗非遺文化之美,在代際同樂中共迎蛇年新春。
“要想創作出優秀的堆繡作品,要先讀懂相關畫作,在創作過程中反覆調整糾正。”在北京朝陽城心社群,任秀敏細心地繡著一朵牡丹花。她手中的針線在橫向布藝條紋上穿梭,她邊繡邊觀察、調整花的姿態,力求讓每一朵花都靈動而鮮活。
任秀敏有紮實的國畫基礎,對畫面構圖有獨特的感受,因此在剛接觸布藝堆繡時就展現出了天賦。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學習,她不僅成為了“高產”的創作者,更讓自己的享老生活因堆繡而變得五彩斑斕。
任秀敏與她的布藝堆繡作品
老人們將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融入日常,不僅豐富了養老生活,更讓他們在精神上得到了滋養。正如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指出,“典型”的老年人並不存在。過時的陳舊觀念、刻板的生命歷程劃分、沒有任何生理基礎的社會建構,掩蓋了老年人保持參與社會積極性的能力和願望。
在大家保險城心社群,老人們不僅能在這份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棲居,而且還在傳承老手藝的路上,找到了新搭子。
老手藝,新搭子
打破人們對“衰老”的負面刻板印象,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老年群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大家保險發起了公益行動,招募員工志願者,邀請員工帶著孩子走進社群,與老人們一起參與非遺技藝製作。
在製作過程中,員工們為老人們提供貼心的協助,幫助他們共同完成非遺作品;而小朋友們則滿懷好奇地向老人們詢問非遺文化背後的故事與意義,並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創作。
老手藝有了新搭子,對於老人們來說,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手工活動,更是一次在非遺傳承中尋找新樂趣與價值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老年生活。
老人與小朋友一起做手工
此外,在新春來臨之際,大家保險還在線上釋出#大家都愛八段錦#八段錦舞蹈挑戰賽、#一家一味#微博話題互動等活動,為這個春節增添無盡的溫情與文化底蘊,傳遞積極養老、快樂養老的正能量。
看見老人們的精神需求
據《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隨著預期壽命的普遍增長,人們對於老有所樂的憧憬,不只是增加生命的長度,還有拓展生命的寬度。
高忠明年幼之時便開啟了書法的啟蒙。成年後,因忙於工作家庭稍有擱置,但對書法的熱愛卻始終深埋心底。退休後,他重拾舊愛,先後在三所老年大學深入學習,苦練20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如今,他不僅在北京朝陽城心社群上書法課從不缺課,還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了孫女,希望這門古典藝術能夠代代相傳。對高忠明而言,書法不僅是一種熱愛,更是堅守與傳承的象徵,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
高忠明與他的書法作品
健康的老齡化,不僅是身體健康也是情緒健康,同樣包含對個體尊嚴的需求和期望。大家保險旗下養老品牌大家的家提出“臨近醫療,親近子女,更近人間煙火”的“城心養老”模式,讓每一座城心社群選址城市腹地,讓老人不脫離熟悉的生活環境,不脫節社會活動與家庭生活,擁有隨時可就醫的安全感。
同時,大家保險集團一直透過在社群內舉辦多種特色活動積極推動文化傳承和長者精神生活建設。社群基於“身體、認知、情緒、精神、社交”五維康樂體系,增設了覆蓋全齡人群的藝術體驗課程及音樂舞動等專業治療課程,滿足長者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此外,社群工作人員還通過了解長者的經歷,設計活動,讓長者發揮所長,進而幫助長者找回曾經的價值感。
“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路基本建成;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路更加健全,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1月7日釋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描摹了中國未來養老的新藍圖。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像大家保險一樣,看到且正視老人們的需求,尊重他們的感受,讓每一段生命歷程都能自由享受生命樂趣。
作者:馬萌
編輯:馬敏
值班編輯:屈博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