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有微博網友告訴我,因為長期散播育兒困擾,我已被網友封為著名發愁博主。生活裡沒有經驗,全是煩惱。別人分享的是歷練是成長,到我這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新煩惱,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我是真發愁啊。
我甚至很難理解,別人怎麼不發愁呢?
想當年當然不是這種人,以前我寫情感專欄,覺得一切問題都很簡單。文學史裡有個很重要的母題,叫痴心女子負心漢,我寫情感專欄,幾乎90%的故事都圍繞著這個母題。這個母題的故事是這樣的,講述國王女兒美狄亞愛上英雄伊阿宋,不僅幫助他盜取了自己國家的寶物金羊毛,還為他殺死了追趕過來的親弟弟。十年後美狄亞年老色衰,伊阿宋移情別戀,美狄亞一不做二不休,先用魔法殺死新歡和新歡的父親,再殺死自己和伊阿宋親生的兩個孩子。
伊阿宋痛苦不已,最後自殺而亡。
現代人很難寫這種故事,就我本人而言,我從20歲開始,一直很不理解痴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什麼可痴情的?所以身邊朋友或者網際網路上的網友,問起情感問題,一律快刀斬亂麻,不行就換一個嘛,自己過也行啊。
我能理解短時間內無法從男女關係上走不出來,長時間的那是真不理解,何必呢,天地這麼大,一個男人有什麼要緊的?
像我這樣瀟灑的女子,生了兩個小孩,結果每天持續愁容滿面。
有些事情,真的想想就要皺眉。
皺眉最厲害的是我兒子,每次跟他一起去植物園拍鳥,看他在熱帶雨林裡找著蛇雕,或者小貓頭鷹,我不覺得愉快,只為他發愁。如果他是一個富二代該多好,有一個這樣可以持續終身的愛好,幹不了啥壞事也得不上憂鬱症,生活簡單且積極向上。他只需要持續他的熱愛就好了,將來隨便上個大學即可。
據說以後的大學只要有錢就能上,想想也是,孩子越來越少,學校越建越多。只要願意花錢,肯定能上到一所大學。
所以發愁,發愁經濟不好,到底什麼時候才好?發愁如果這樣下去,他真的只能靠花錢才上大學怎麼辦?繼續發愁小孩為什麼上課不專心,如果他上課專心,肯認真做作業,又是學霸,我該有多麼開心。
有時我在遠處看艾文,覺得他很像那種典型的調皮鬼,十一二歲,一臉古靈精怪,天天想著怎麼惹大家生氣,還有很多無聊的笑話。他小時候,我對他的願望就是長成這樣的小孩,不壓抑他的天性,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
等真的變成這樣了,我無法抑制地發愁起來。
因為不知道這樣的野生動物,將來能適應這個社會嗎?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可發愁的,小孩有自己的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用管那麼多。
這就戳到我真正的錯處了。
回上海聽別人講育兒經,自己家的小孩如何上心地給他們找老師,如何去報名競賽,如何規劃道路。一聽就科學,系統,身為家長花了很多功夫在孩子身上,小孩當然優秀。
我發愁,是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夠,所以小孩不夠優秀?
我更發愁,你爺爺的,真的一樣都做不到,讓我盯著小孩學習,肯定比殺了自己還難受。
最發愁的那天,在上海見完幾個朋友,夜裡失眠到凌晨5點,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一吧,不能暴富,讓小孩安心搞愛好。二吧,不能俯身甘為孺子牛,化身典型家長,一步步給小孩做規劃。
他走的路,我從來沒走過,連幫都不知道怎麼下手。
說到老二,樣樣都好,只是時不時想到一件事。上海的房子只有一套,公平起見,要有兩套。本來我媽隔三差五提醒我,我當成笑談,妹才多大,開什麼玩笑。
後來發現時間快極了,轉眼她已經快五歲,再過兩年要上小學,要不了多久,我就要發兩份的愁了。
把這些愁說給小陳聽,他說:等她長大說不定世界大戰了,買什麼房子。
噢?
原來睡眠好的人是這麼想問題的。
一切的根源在於,有了小孩,你所有的情緒都會跟他們有關,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們是你在外裸奔的器官,你總是忍不住地揪著心,心想,怎麼辦啊?
這些憂愁說給別人聽,全是自尋煩惱。就像當年我聽別人的情感故事一樣,你啊,你走死衚衕了,他不愛你,你何必這麼痴情?
放在家長身上,我知道,孩子終究有孩子自己的未來。
可目前這個階段,我還是持續地發著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回頭望,竟也是痴情種子。

今晚八點,影片號會有直播,歡迎一起聊聊新書,聊聊煩惱。



我的新書《生女有所歸》已上線

成為母親,曾經是一個必選項,現在成為一個選擇題。
本書採取雙女主模式,兩個性格迥異、關係親密的年輕知識女性,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生活,面對生孩子這件事上,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點選購買我的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