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盤又一盤的筍乾燒肉及其它

前兩天去廚房,看到菜盆裡泡著一大盆筍,我知道老演員筍乾燒肉又要上場了。這菜做出來很不容易,筍要提前兩三天泡發,還要用高壓鍋燉一波,再細細切碎,和五花肉一起翻炒燉煮。每次小陳開始這些工作時,我總要嘲他一句:“又開始伺候你的筍啦?”
無意冒犯,如果每頓筍乾燒肉需要耗費三天功夫,今年小陳已經在這個菜上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了。一想到他對這盤菜這麼上心,我就有點五味雜陳,因為每次想讓他替我做點什麼,他經常會有一大堆理由,我要睡了,我要出門買菜,我要上廁所……
直到我聽說這盤菜是他家鄉的市菜,才恍然大悟。哦,確實,每回去龍巖,經常吃到這個菜。原來吃的不是筍乾燒肉,是小陳無處安放的鄉愁。
他家鄉到處都是連綿不絕的山,連綿不絕的竹林,喜歡吃筍,肯定刻在龍巖人的基因之中。
新加坡雖然有很多福建人,不過跟他同一地區的不多,我看到過幾家莆田滷麵館,還有無處不在的福建蝦面,味道比較勉強。屬於吃一頓可以,放下筷子也不會太惦記的食物。
想要吃真正好吃的食物,還是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
我很能吃筍,小陳每次端一盤筍高燒肉出來,我們各自像大熊貓一樣,夾著一根又一根。已經煮透的筍乾,配上一碗白米飯,嘎吱嘎吱嚼著吃。
滋味不賴,既有竹筍的鮮嫩,又有五花肉香味,不知不覺半盤子筍下去了。
但這到底不是我的鄉愁,我一邊用別人的鄉愁下飯,一邊回憶著自己的鄉愁。
我的鄉愁是什麼呢?
大概是我爸炒的兩盤青菜,江浙滬人要是桌上沒有兩盤碧綠青的素菜,總覺得生活少了點什麼,彷彿下一步自己就不夠新鮮了,整個人會發出一股陳年穀子味。
以前我挺愛吃沙拉的,特別是有段時間為了減肥沒少吃。那時看王小波寫留學生活,說到吃沙拉里的生菜葉子,感覺自己是隻兔子。那時還覺得有點誇張,何至於?沙拉不是也挺好吃嗎?特別是出現在村上春樹小說中的沙拉,總是散發著一股屬於精英生活的高尚健康氣息。沙拉跟跑步一樣,都是身體的淨化程式。
等自己真的到國外,打死我不會點沙拉,憑什麼?蔬菜你都沒本事弄熟,還好意思讓我花錢?新加坡的朋友很喜歡帶我去不錯的西餐廳,他們說此地的西餐館品質比中餐館好很多,也確實吃過幾次不錯的西班牙菜,地中海菜。
但內心深處,我認為世界上的一切料理,離中餐都差點意思,因為它們並不滿足我的鄉愁。
有一陣我喜歡去一家江浙口味小飯館吃蓋澆飯。裡面三個男人,三個尺碼,有小號的老闆,中號的夥計,大號的廚師,都穿著黑衣服。廚師炒一份青椒肉片蓋澆飯出來,還挺不錯,香氣撲鼻。每次都帶著女兒跟我一起去,她吃的是青蒜牛肉麵,每次都能吃上大半碗。
但是吃著吃著我又矯情起來,因為江南人吃飯,不太真的吃飯,主要是吃菜。我們每頓飯都只意思意思裝個半碗米飯,大口大口吃著青菜,再用點葷菜下飯吃。
一旦主食為主,追求下飯,吃飽,總覺得這頓飯缺乏一點享受。
江南人習慣要把肚子留給各種點心,新加坡不缺點心,中西都有。有家麵包店的酸麵包尤其不錯,發酵得很好,表皮非常香脆。吃著吃著,我又想起小時候常吃的白糖燒餅,這種食物現在尤其難買,油條倒是哪裡都有。
我喜歡吃這種乾巴巴,很難嚼,也很難嚥的食物,可能因為它們經常讓我回憶起,坐在我父親的二八大槓腳踏車上,急匆匆嚼著燒餅去上學的童年。我的味蕾始終沒有發育完全,一直停留在孩童時代。
有次跟鄰居說起來,也勾起了她的鄉愁。她是蕪湖人,有次帶了一種豆沙餡的酥餅給我,他們那邊叫做洗沙餅。我吃了覺得味道很不錯,好處在於它沒有亂七八糟的味道,就是素淨的豆沙餡。
她告訴我,無為那地方,這種點心尤其多。說起無為早上,很多老人有吃早茶的習慣,泡一壺茶,擺上一桌子重油重糖的點心。這裡面的種種描述,不知為何,讓我想起了張愛玲。印象中,張愛玲的奶奶是安徽人。她在談美食的文章裡說到鄉下的田,似乎就是無為。
不知道無為現在還有沒有她說的粘粘轉。
張愛玲這篇回憶食物的美食,我查了查,是80年代寫的,那時她已經六十多歲,離開故國三十多年,饒有興致地談起每一樣記憶中的吃食,果然應了題目,畫餅充飢。
有些東西沒那麼輕易得到的時候,想念就會日益強烈。
這邊的朋友聽說我從上海來,會推薦去吃這裡的小籠包和生煎。說實話,小籠包並非我的鄉愁,我更喜歡那些鄉野氣息濃厚的食物。
比如有一種炒麥粉,只在小時候吃過,那種焦香的滋味至今難忘。我母親喜歡拿芝麻炒,炒完放在一隻大的麥乳精罐子裡。小時候自然都覺得麥乳精,奶粉比炒米粉更高階,現在遍尋而不得,我會在腦海中無數次想到衝麥粉的場景。
挖兩勺炒麥粉,用熱水衝下去,調成一碗糊糊。以前鄉下很常見,後來大概因為拿不出手,逐漸銷聲匿跡。
前幾天跟朋友聚會,我說新加坡對於一箇中國胃,總是容易湊合的。還沒到山窮水盡那一步,所以至今身上的中華小當家基因,依然封印著。
但我總覺得,說不定哪一天,身體裡的原我,會大大方方走出來,綁好頭髮,正式宣佈,要為自己的鄉愁,付出一點真正的代價。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