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香》讓這屆年輕人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前陣子一個小女孩翻唱《蘋果香》的影片獲得很高熱度。
網友們對此褒貶不一,中年人看這個影片就像看到了“別人家小孩”一樣兩眼放光,然後開始望子成龍。

 △發的表情就很“中年”

年輕人看了影片則是嘲諷居多。
影片裡精彩的地方除了小女孩的表演就屬飯桌上的眾生相了,一心盼望趕緊開飯的小夥看著面前的表演有點無語。

因為他置身這種大場面備受震撼,以至於他的社會學知識遭到了衝擊。

更絕望的是想到馬上就要被他爸發出靈魂拷問,類似於“你看看人家,唉,好好學學。”

另一個小朋友看起來極其投入,實則是一個敬業的翻譯。

擅長兩性關係的網友還指出了他們之間的微妙氣氛。

後面的大人則是聽得如痴如醉,一臉享受。

除了這些透過描繪眾生相來暗諷的,有些老哥乾脆直抒胸臆。

還不乏比較極端的。

這小女孩之所以被嘲諷是因為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違和感、油膩感,《蘋果香》本是一首表達鄉愁的歌曲,原唱那種滄桑的嗓音唱出來就像大河流水一樣娓娓道來,簡言之就是感情拿捏得到位。
但5歲小孩哪裡體會得到鄉愁是什麼,並且翻唱副歌部分時無腦升調,這種慷慨激昂的唱法跟原曲的鄉愁意境完全不搭。

還有就是家長讓自家優秀的孩子“來一段”這種自以為是的顯擺,讓很多人不舒服,搞了半天還不開始吃飯。

很多人說小姑娘唐(唐氏綜合徵,說某人唐就是弱智的意思),但小姑娘也挺無辜的。
她的師父楊大勇在抖音有將近800萬粉絲。

△頭像:恩情如天(朝鮮既視感)
楊大勇的徒弟們每個人都有在餐桌前唱歌的影片,且都是小孩升調唱一些中老年人愛聽的歌曲。

其中一條影片那個小女孩的看起來委屈哭了。

事情逐漸明朗,大概是師父教小女孩唱歌時要求她帶入一些她根本無法感同身受的情感,情感不到位就一遍一遍重來。就像以前小學老師讓你朗讀課文要帶點朝鮮風格的情感一樣,還是有點抽象的。
偏偏有些家長就很吃這套,看見自家孩子聲情並茂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是成熟懂事的體現,還絞盡腦汁地想展現給所有親朋好友看,滿足一下虛榮心。

還有人把這類中老年愛聽的歌總結為私人歌(死人歌諧音),比如“馬蹄聲噠噠噠”,“把酒嘆平生,把往事熬成藥”等等。
他們認為這些私人歌是沒有意義的口水歌,只能給唐氏綜合徵患兒帶來無窮的快樂。智力和文化水平低的都可以聽得很沉醉,受眾一般都是廣大中下階層。對於高智商的人來說,快樂下限比較高,聽多了這些歌曲會比較痛苦。

不僅用高高在上的語氣攻擊這些歌的受眾,有人連自己親爸也不放過。

從嘲諷私人歌的翻唱者小女孩,到攻擊私人歌的受眾中老年,這些年輕人把對某些歌曲的鄙夷投射到了它們的受眾身上。
還有最近成為抽象圈頂流的奶龍,與私人歌的事態發展如出一轍。
奶龍是一部動畫中的角色,設定為一隻流落地球的噴火小幼龍。該動畫定位為 “子供向”,也就是面向低齡兒童的動畫。

起因是奶龍官方在線上線下進行了大量的宣發,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

你能在各種大型商場看到它。

商店裡也有成千上萬的奶龍。

它還會在動畫中經常會做出流口水、吐舌頭、跳奇怪舞蹈等行為,這些略顯誇張、奇怪的動作和表情被製作成了表情包,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

奶龍鋪天蓋地的廣告滲透到了一些成年人常用的應用與社交場合,高強度宣發雖然帶來了流量,但也引起了部分路人的反感。這坨圓頭圓腦、短胳膊短腿的黃色生物,臉部五官採用類人設計,沒有鼻子,導致面部結構看起來有些怪異,讓部分人陷入了恐怖谷效應。
也有人開始好奇這坨黃色的到底是個啥東西,於是開始主動搜尋來看,結果發現這部子供向動畫里加入了大量的網路爛梗,比如 “奧利給”“我說個數” 等。而且奶龍一集只有1分多鐘,毫無劇情可言,比如在《穿越火線》經典地圖運輸船上,奶龍把遊戲中的 C4 包當成小籠包,這種在成年人看來不明所以的笑點,不僅與動畫的整體風格不太相符,也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有一種強行製造笑點的感覺。
總體來說就是想到哪出演哪出,是一個披著動畫外皮的爛梗短影片。

奶龍極差的內容質量成為被討厭的主要原因。其內容缺乏深度和創意,還夾雜著大量網路爛梗,被認為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人們擔心小孩子會去模仿奶龍的那些唐氏行為。
這種討厭很快就透過將奶龍抽象化表達了出來。
就像討厭私人歌那樣,討厭奶龍最終也演變為對奶龍受眾的攻擊。
婉約派偏好說反話:“常年發奶龍的人大都目光靈敏,極度自信,且智商逐年上升,最後完全淪為天才。發奶龍會加強身體健康,引發各種特異功能。人一旦開始發奶龍就說明這個人的智慧品行樣貌通通都是上等,這輩子只能在象牙塔裡呼風喚雨。發奶龍的人具有強烈的造福社會傾向,對治安穩定造成強化,保護正常人的生命”
而豪放派更喜歡貼臉開大,他們製作的“問候”影片成了奶龍抽象梗的代表作。
這類影片一般以“發奶龍的小朋友你好啊”為開頭,內容就是奧特曼影片剪輯+AI配音人身攻擊那些喜歡奶龍的小朋友及其家人,語言非常惡毒,內容低俗不堪。

大概內容是“發奶龍的小朋友你好啊,聽說你這個******,又在發低能奶龍表情包了。你野爹我澤塔奧特曼也是替天行道,把你和你那被車*****和臭蟲奶龍表情包,大發慈悲地用一發澤斯蒂姆光線射得你***都不認得,你還在****看著奶龍表情包嘻嘻哈哈傻樂呢,你這個****,也是得到了你應有的結局,也是皆大歡喜了。”
由於言語過於低俗,影片發不上來,感興趣的可以搜尋“發奶龍的小朋友你好啊”自行品鑑。
至於為什麼要配上奧特曼,是因為影片平臺會把帶有奧特曼元素的影片推給小朋友,用奧特曼就可以把上述內容精確地推給想罵的人。

更抽象的是前幾天還有人把奶龍寄到烏克蘭第三亞速旅,並拿著人家的“返圖”開啟了新一輪創作。

從攻擊私人歌的受眾中老年人,到攻擊奶龍的受眾小孩子,標誌著現在年輕人掌握了網際網路的話語權,年輕人也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這種攻擊行為本質上是賽博霸凌,這些年輕人企圖透過霸凌來獲得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私人歌不符合審美,就去攻擊受眾,殊不知中老年人成長的年代,文化傳播相對有限,音樂審美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而現在的年輕人處於資訊爆炸、全球化的時代,從小接觸到世界各地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對於音樂的審美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和拓寬。從接觸音樂的初期,年輕人就沉浸在流行音樂等當下熱門的音樂型別中,習慣了製作精良的現代音樂。當他們初次接觸中老年歌曲時,由於缺乏對其創作動機的瞭解,就容易因其相對質樸的表現形式而產生 “土” 的印象。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審美,作為95後,我也曾經歷過長輩嘲諷我聽的歌,比如“聽的什麼垃圾,口齒不清都能出來唱歌?”

不僅是歌,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同樣被嘲諷,《虹貓藍兔七俠傳》、《藍貓淘氣三千問》、《神廚小福貴》等現在被奉為經典的動畫當年也是一片罵聲。
惡毒的人身攻擊我們同樣遭受過,10多年前90後被掌握話語權的稱為腦殘。只是如今時過境遷,攻守之勢異也。

奶龍最大的節奏就是內容質量低,怕影響小孩心智,但這些做抽象影片攻擊小孩的人才是心智最不健全的。他們義憤填膺地用網路爛梗會教壞小朋友的理由去攻擊,用的卻是最惡毒的語言“祝福”喜歡奶龍的小朋友們全家,想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但擺出的反而是最粗俗不堪的姿態。
這種賽博霸凌的背後邏輯就是想凸顯自己的群體特徵以獲得優越感。攻擊私人歌受眾,是在劃分群體邊界,覺得自己與上一輩不同,凸顯自己新潮時尚的群體特徵。
攻擊奶龍受眾,是覺得自己與那些幼稚小孩不同,凸顯自己成熟穩重的群體特徵。
而奶龍動畫本身質量確實低,會不會影響小孩?私以為不會,畢竟咱小時候也是各種黃暴順口溜倒背如流,三句不離下三路,動不動沙全家的人。
設計/視覺:Lv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