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成為“不講道理”的媽媽,女兒終於改掉了厭學、手機上癮的壞毛病

作者:暖爸老白,


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

01
女兒今年14歲,讀初二。她原本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小學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對學習也很用心,基本不需要我們擔心。
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從初一下學期開始,女兒變得越來越厭學,名次也逐漸落後。
而且!我還發現,她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每天寫完作業,都要看一個小時的手機。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那些沒營養的短影片。
如果我不反覆提醒,催促,她能抱著手機看到半夜。為手機這件事,我們沒少爭執。
我認為她就是沉迷手機,貪圖玩樂,才影響了學習積極性:
你有那時間,不如早點睡覺,休息好了,第二天上學才有精神。
女兒卻一肚子抱怨,說自己辛苦學習,累了一天,就看手機那段時間才能真正感受到放鬆,快樂。如果這段時間都不給她,那生活真是一點都見不到光亮。
就這樣一直爭爭吵吵到了初二,第一次月考,就給了我們當頭一棒!
看到成績那一刻,我感覺腦袋嗡的一聲。全班53個人,女兒考了48名!
這個名次,我難以接受。
要知道,小學時,女兒從未掉出過班級前幾名。
初一時,即使成績在逐漸退步,女兒也是班級十幾名,屬於中上水平。
誰能想到升入初二,她居然考出個倒數?
回到家,我大發雷霆,也第一次用了很多傷害性強的詞罵她。
我數落她不要強,不上進,好好的優等生不做,自甘墮落,竟然願意考倒數!
你能不能爭口氣,要點臉,看看你的成績爛成啥樣了?從今天開始,手機沒收,你別再想碰一下!
學成這樣,怎麼有臉玩遊戲,理直氣壯的看手機啊?
女兒被我罵的傷心大哭,也沒敢再提手機的事兒。
手機被我沒收後,她倒是沒機會看了,但學習成績沒有任何提升。
每天像個木頭人一樣,上課,寫作業,少言寡語。
更讓我擔憂的是,女兒的厭學情緒好像變得更嚴重了。坐在書桌前,沒有手機,她也沒用心學,學習狀態更差了。
看著女兒萎靡消沉的樣子,我心急如焚,恨鐵不成鋼,覺得她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初二這麼關鍵的時候,還不知道努力,不用心學,萬一以後考不上高中,難道真的去上職高、讀中專嗎?!
02
為了消除女兒的厭學情緒,儘快把她拉回正軌,我也收起心思,苦口婆心給她講道理,希望她能夠儘早醒悟。
但這些根本沒什麼用,她嘴上說著“知道了,我會用心”,但根本看不到行動。
沒辦法,我也開始關注青春期教育的相關知識,看書,看課,看案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反思,我逐漸弄清了女兒厭學,沉迷手機的真相——
體驗不到學習成就感的孩子,不會愛上學習。
而手機,只是孩子逃避學習和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實際上,當孩子手機問題變得嚴重,甚至開始沉迷的時候,跟他在學習上缺乏成就感的階段是同步的。
這是因為,當孩子在學習上開始感到費力,獲取的成就感變少時,這種負面體驗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他就會去其他領域尋找。
而手機,就是孩子最容易接觸到的虛擬世界。
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透過對戰的勝利,體會成就感。
刷短影片時,一個接一個的影片,會給大腦帶來豐富的刺激,讓孩子忘掉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
看小說,深度帶入故事情節,也會讓孩子沉浸到一個區別於現實的“異世界”。
交友聊天,又能滿足孩子缺失的日常社交需求,找到夥伴和團體認同。
之前,我一直認為,女兒開始厭學,成績變差,都是因為看手機導致的。
因為她在手機上花了大量時間,心思不在學習上,這才變得不愛學習。
現在,我明白了。女兒喪失學習動力,沉迷手機的本質原因,正是因為成就感的缺失。
所以,想要讓她擺脫厭學情緒,找回學習動力,關鍵就是要帶領她重新獲取成就感。
我用了下面3個方法,一步步重新跟女兒建立信任,引導她管理手機,並且幫助她在學習上拿到好結果,重新喚醒了對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03
1、跟孩子重建信任,修復親子關係,建立共同管理手機的“信任橋樑”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沉迷手機時,憤怒之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手機。
要麼沒收,要麼限制使用權利,控制時間,甚至斷網。
這些方式,也許能做到讓孩子跟手機物理性隔離,但也會把孩子越推越遠,更無法讓孩子真的投入學習。
因為當我們搶孩子的手機,就是在搶奪孩子的“朋友”,直接把孩子推向對立面。
孩子會在心裡,把我們視為敵人。這個時候,雙方就處於對抗關係,根本無法順暢溝通,哪怕你講的道理再對,孩子也是不願意聽的。
所以,想讓孩子能夠放下手機,放下對抗情緒,家長要重新跟孩子建立信任關係,把孩子養親,跟孩子站在一邊。
為此,我誠懇地跟女兒道了歉,跟她說:
很抱歉,媽媽之前粗暴地搶走了你的手機,還罵你罵的那麼狠,媽媽現在意識到自己錯了,媽媽也在學習怎麼做一個更好的媽媽,你願意原諒媽媽嗎?
女兒的眼淚一下子就繃不住了,哽咽著說:
我其實沒有怪你,是我自己做錯了,媽媽,對不起。
我趕緊伸手抱住她,我才突然發現,我們娘倆好久都沒有這麼靜靜地擁抱過了。
當天晚上,我也把沒收的手機,還給了女兒,並告訴她:
學習累了,看一會兒手機,放鬆,娛樂,我們也是理解支援的,我們只是希望你可以控制、管理好,不影響睡眠和學習。
我們相信你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覺得有難度,你願不願意跟我們一起來做到呢?
女兒很爽快地同意了,並跟我們說:“如果我沒做到的時候,你先提醒我一下,我可能當時會拖一下,但我肯定過幾分鐘就放下了,你也別急著逼我喲。”
我也欣然同意。後面女兒大多數時候,確實也說到做到了,沒做到的時候,我也不發脾氣,而是晚一點再去跟她覆盤:“當時發生了什麼,影響了你呀?下次我們怎麼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在不斷覆盤過程中,引導女兒去理性思考,去想對策,逐步在覆盤中實現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2、給足孩子支援,尤其在心理和情感上,讓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出口
修復親子關係,是解決手機問題的第一步。
但是如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痛苦和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他們還是會轉而投向手機,從中獲得安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寧可向陌生網友傾訴,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的原因。
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競爭壓力,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其實充滿無助。
可每每向父母吐槽時,換來的往往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訓斥:
大家都這樣,怎麼就你事兒多。
你能不能別天天抱怨,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別給自己找藉口,你少看點手機,多看書比什麼都強。
慢慢的,孩子就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
壓力和負面情緒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釋放,但在虛擬的網路中,卻能得到緩解。
刺激的遊戲,新鮮的短影片,網路段子……看手機時越快樂,就越難投入學習。
最後,進入了“沉迷手機——厭學,學不進去”的惡性迴圈。
為了讓女兒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在現實生活中有所依賴,我不再用審視、教育的態度跟她相處。
而是關心她的真實想法,努力去理解她的感受,並詢問需要我做點什麼。
我願意傾聽她的煩惱,不給她講道理,也不評判她的想法對不對,只是靜靜聽她講完,然後問她:“你想要我幫你做些什麼嗎?”
慢慢的,女兒傾訴的越來越多。她告訴我:
其實每次玩手機,自己都沒那麼快樂。因為腦海裡總有一個聲音在說,該學習了,還有那麼多內容不會。但越有壓力,越想逃避,其實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告訴她:
你現在只是做不到,但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已經很棒了。別擔心,媽媽會一直陪著你,支援你,幫助你。
接納孩子的不足,給與情感支援,能有效減輕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當孩子發現,跟父母相處、傾訴時,不會迎來指責和教訓,而是接納和包容時,他們就能獲得安全感,獲取能量,煥發出戰勝困難的勇氣。
3、靜下心去觀察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具體困難,幫孩子切切實實解決困難,提升學習效果
實際上,女兒的厭學、沉迷手機,核心原因是在學習上缺乏成就感。
同樣一個孩子,為什麼在小學期間,就勤奮好學,成績優秀呢?
因為她能勝任小學的學習內容,不斷獲得成就感,價值感等良好體驗。
到了初中,女兒沒能很好適應學習強度,內容越落越多,我們沒及時察覺,並提供有效支援。
最終,在學習上越來越沒有成就感的女兒,開始厭學,轉而逃避到手機中尋求安慰。
所以,我要做的,是幫助女兒找到成就感,做學習上的勝利者。
透過溝通了解,一起分析,我發現女兒的短板主要在理科,英語和語文成績依舊不錯。
理科想要學好,不是光孩子悶頭努力就可以。
如果這方面思維較弱,不僅學不出來,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挫敗,飽受打擊。
我諮詢了幾個家長,給女兒聯絡上一個口碑很好的數學老師。
這位老師很有經驗,幾節課下來,就有針對性的制定了女兒的補漏方案,併成功調動了女兒的積極性。
女兒回家高興的告訴我,“媽媽,你給我找的這個老師太牛了,她講的我都能聽懂!我感覺數學也沒那麼難了誒!”
就這樣循序漸進的補習,訓練,女兒發現,那些過去不敢想的題和知識點,自己現在都會了,也能做出來了。
一點點修復自信,體驗成就感,女兒又重新進入了學習的成就迴圈當中。
在接下來的數學考試中,女兒不再感到畏懼了。她的分數一次比一次高,信心也與日俱增。
即使她知道,接下來還有更難的內容在等著她,她也相信,自己透過努力,就能戰勝。
在一個學科中修復了學習感受,其他原本就勝任的學科,自然不在話下。
就這樣,女兒的總成績提上了,名次也在一點點靠前。
現在,女兒依舊會使用手機。但她對手機的依賴明顯減輕了,每天也會看一會兒,當作放鬆。
過去抱著手機不撒手,為了多玩一會手機跟我吵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看著女兒前後的轉變,我深深的體會到,取得進步,提升成績給孩子帶來的成就感,價值感,遠遠超過手機。
小小的成就感,會積累變成大大的勝任感,轉換成他對這件事情普遍的自信心,哪怕未來會有很多困難、他依然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
而每一次成就感的積累,都會讓他在生活中更加努力。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眼前這個厭學、愛玩手機的孩子,來一場實實在在的勝利!
作者:暖爸老白,來源: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ID:fumuxue199)擅長處理青春期階段孩子厭學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請關注我。
END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養育,從來都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予和饋贈,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與所有父母共勉!歡迎關注!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