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上萬刀
藝術策展人Anaïs Lellouche在35歲那年結束了一段長期感情後,
做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冷凍卵子。
Victoria Zamora也有類似的經歷,
這位音樂行業從業者在30歲出頭時結束一段感情後,開始了第一次冷凍卵子的嘗試。
兩人都表示,她們的決定幸運地得到了家人的經濟支援,
因為每一輪冷凍卵子的費用高達約1萬澳元。

在澳洲生育率跌至歷史新低、越來越多女性推遲生育的背景下,
許多女性在考慮保留生育機會的同時,卻也需要面臨高昂的凍卵費用。
目前,澳洲聯邦政府已將“不孕”的定義擴充套件到包括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
這意味著她們現在也能自動獲得IVF治療的醫保補貼。
但冷凍卵子並未被列入Medicare福利計劃中的單獨專案。
也就是說,除非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癌症等醫療原因、由醫生認定存在醫療需求,
否則女性無法透過Medicare單獨報銷冷凍卵子的費用。
相比之下,法國早在2021年就已允許女性無論是否有醫學指徵都可獲得冷凍卵子費用報銷。
而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危機的日本,也從2023年開始提供相關補貼。
澳新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專家協會(ANZSREI)候任主席、墨爾本IVF醫療總監Raelia Lew表示:
冷凍卵子獲得醫保補貼有其合理性。
她說:
大多數推遲生育的女性,其實是因為沒有穩定伴侶。
我們希望政府能與專業領域達成共識,這項技術是非常成熟和有必要的。

Lew醫生指出:
如能使用年輕時儲存的健康卵子,女性在實現生育計劃時,
不僅治療週期更短、成功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無論對個人還是公共醫療系統,都是利好。
Monash IVF Bondi的婦科醫生Jenny Cook表示:
單身女性和事業型女性是她遇到最多的冷凍卵子人群之一。
但同時,她認為費用無疑是許多女性考慮冷凍卵子的障礙之一。
不過,另一位來自墨爾本的婦科及生育專家Genia Rozen則指出:
儘管很多女性選擇冷凍卵子,但實際回頭使用卵子的比例並不高,
這也影響了是否應為 “社交性冷凍” 提供補貼的成本效益評估。
她說:
我希望在醫保報銷的適用上有更清晰的標準,但也要避免太死板的規定,
因為每個人情況都不同,醫生應保留一定的個別判斷空間。
澳新生育協會(FSANZ)主席Petra Wale則明確表示:
協會並不支援全面補貼冷凍卵子。她認為應把更多資源用於普及生育年齡的科普教育。
她說:
冷凍卵子不是保險,不保證最終能成功懷孕。
我理解現在很多人推遲生育是出於經濟壓力,
但民眾對於生育力下降的認知仍有不少誤區。”
至於政府方面,阿爾巴尼斯政府發言人僅表示:
當前擴大後的 “醫學不孕” 定義已涵蓋與IVF相關的冷凍卵子情形,
但目前尚無專家委員會建議將冷凍卵子設為獨立報銷專案。
反對黨則回應稱:
將繼續研究如何更好地支援家庭的生育旅程,並承認當前政策仍需完善。

回到當事人身上,Lellouche最終選擇使用自己的冷凍卵子,透過捐精在墨爾本IVF獨自完成了生育。
雖然只獲得了兩個可用胚胎,但幸運的是其中一個成功孕育出瞭如今20個月大的女兒Iris。
她說:
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充滿挑戰,也讓人興奮,我們總希望感情生活也能水到渠成,但現實往往難以同步。”
我一直夢想當媽媽,這對我來說是人生最大願望。
她也認為應給予更多人公平的機會:
很多人在生育力最佳時並不是高收入群體,這筆開支負擔不小。
Zamora則表示,自己在35歲時又進行了一次冷凍卵子,總花費約2萬澳元。
她說:
我還沒有用那些卵子,就像是給未來交的房租。
理想當然是能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共同育兒,
但就算沒有,我也有備選方案,可以在合適的時間開啟屬於我的母親旅程…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