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家東盟企業走訪思考|亮馬橋小紀嚴選

小紀有話說:
本文來自公眾號「瑞澤洞察」,以下是他們關於企業出海的走訪實錄。
企業出海,認知一定是首位的。我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參加了不少出海論壇,基本沒什麼收穫。大部分嘉賓沒在海外長待過,一大半是賣工具的服務商,這些服務商更沒在海外好好調研過,就這麼跑出來分享,有點無力且無用。所以下定決心花幾個月在東盟四國高強度密集走一圈。一個是獲得真實、深度的認知,一個也看看到底能幹點什麼。
我三個月跑了上百家企業,還參加了5-6場當地商務飯局,這種多國多維、高質量大樣本的考察,目前國內各類出海東盟圈子,幾乎沒人幹過。
即便如此,一圈跑下來,我覺得真正想在東盟做點事、賺點錢,這是最起碼的投入。走馬觀花的流水商務考察,實在講意義不大,離賺錢還差十萬八千里。相信每一位在東盟深耕超過5年賺到錢的老闆,都認同這句話。
以下萬字分享僅供參考,但深度走一圈後回過頭看看國內的出海分享,說來說去那幾句,不少認知是偏頗甚至錯誤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瑞澤洞察」

越南,存量可期、後勁不足

越南無疑是和中國經貿往來最大的東盟國,但對越南的潛力也是嚴重高估了。
最近有位大V帶隊去越南考察了4天,他認為越南有VinFast,FPT和VNG這幾家代表性企業,已經邁入了高階製造。稍有點常識的都知道,VinFast除了LOGO是老闆設計的,其他全外包,這家公司沒有一丁點自主智慧財產權,靠美股炒作一番,車也沒見賣掉多少。
FPT就是一家IT外包苦力公司,因為做了一款消費級物聯網晶片設計,已經是越南的明星晶片企業,但這個含金量,在深圳寶安找個寫字樓裡的公司都能幹。

圖1 – 2023.08-2024.12 VinFast股價走勢

這位大V還帶隊去了幾家代工廠,就認為越南的供應鏈即將起來,中國製造業受到了挑戰。今天還在問越南製造會不會挑戰中國的,那對東盟的認知屬於一張白紙。
越南製造業代工是2000年初才開始,且至今沒有頂層強有力的規劃和一貫執行,也沒有咱們貫徹了20年的科教興國戰略。作為共產主義國家,越南在過去2年裡換了4任國家主席。中國從80年代初的三來一補,到今天大部分製造業實現自主,這是從頂層設計疊加強力執行,是百萬聰明勤勞的創業家用了40年時間奮鬥出來的。
更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大V帶團在越南3-4天,竟然只留了不到1天給胡志明,還是去給某園區打廣告。稍微對越南有粗淺理解的都知道,越南的經濟中心在胡志明。

圖2 – 2022年越南主要省市GDP排名

但世界就是這樣,有流量的不懂行,懂行的悶聲發財,看明白的卻沒有流量。這次200多個小時的深度調研,希望把真實的洞察傳達給想出海的好產品企業,把在海外當地市場建立的關係,對接給還願意奮鬥的中國創業者。
繼續說越南。
小紅書上越南一直被調侃對標上海,實際情況舉個例子就明白。胡志明地鐵1號線是2007年獲批建設,2012年才動工,至今完成度停留在95%,每個月都說要開通。據說一直沒給日本人付款,日本人就給停了。
就這麼一條不足20公里的經濟首府的地鐵線,沒有一點自主技術,搞了快20年沒通車。作為參考,上海目前在運營地鐵線路837公里,另有幾百公里在建。義烏小縣城的地鐵里程都超過胡志明了。
再說行政效率。當你辦了所謂電子簽證入境胡志明機場,仍要在人工櫃檯等待許久,更換紙質籤後再排半個多小時的長隊過關。胡志明過關連人臉識別、指紋錄入都不需要,但就是24小時都極其漫長。這一點別說新加坡、馬來西亞,連雅加達提前辦了電子簽證,入境時自助機過關,護照一放3秒透過,小費也杜絕了。胡志明還是隨時可以花幾百塊走特殊通道的。
這是小事,也是大事。一個要對標上海的國家經濟中心,從安檢到過關是一個國家行政效率、人性化服務、營商環境的最好視窗,不是一個國家缺這點錢,而是對外還根本沒有國家形象意識,對內沒有一點行政服務意識。

圖3 –印尼雅加達機場自助過關通道

過去二十年,越南也想努力的,一直學習中國,但學的只是表面。外資佔比畸高的經濟形態下,越南也想市場換技術,但越南沒有深刻反省過,首先越南市場才多大,其次,中國過去四十年都沒能用市場換來技術,而是靠優秀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極致聰明勤奮才有的今天。真的想努力,不是這樣子的。
二十年來,越南始終徘徊在給全球輕工業和普通製造業做末道工序組裝,在產業鏈上幹了二十年的低附加值環節,頂多是一些產業鏈上游的低端配套給培養了起來。甚至,這些低端配套的一大部分還是紮根在那邊的中國中小企業。
產業沒有紮紮實實發展起來,生產要素成本卻和中國差不多了。河內、胡志明周邊的普通工人綜合月薪在人民幣3K以上,並且剛去那邊的中國代工廠,還得1/4中國團隊手把手教個兩三年才能培養幾個當地主管,前期人工成本至少4K起。
論工業地價,容易招工且多熟練工的園區,基本在70萬元/畝起,最好幾個地段到百萬元/畝。作為參考,常州武進區算是高新區裡的六邊形戰士,也不過60-70萬/畝,隔壁溧陽早就有寧德時代等鏈主企業優勢,不過40萬/畝,還提供各項補貼。
再論一線城市房價。胡志明很一般的地段,房價人民幣2萬/平米起,平均3-4萬,類似上海內環內的好房子6萬人民幣/平米起步,對比胡志明普通白領4-5K元的工資。
國內三四線城市,房價7-8K/平米,如果好點樓盤漲到4-5萬/平,你作何感想?當越南中北部年輕人往胡志明湧入時,他們又是怎樣的心情?心涼不會寫在臉上,只會讓人麻木罷了。
一個國家要真正擺脫低端代工,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針是提升國民教育水平,中國在1995年就提出科教興國並堅持到今天,這是一項20年見效的戰略。
越南最好的維新大學,QS排名500名後,其次孫德勝大學,QS排名700名後。按軟科世界學術排名,越南沒有一所大學排得上世界前1000名。中國今天有近10所大學排名世界前100名,清華北大排名前20名,且很多工科、理科學科世界排名前10名。

圖4 – QS 越南的大學世界排名

過去二十年恰恰是全球化最難得的契機,但越南至今行政效率低下、要素成本巨高、基礎科研落後、一線房價離譜。未來二十年是去全球化的開始,這樣的頂層戰略水平和經濟基礎條件,談何對標中國、上海?
那些說越南年輕人顯得朝氣蓬勃,白天在路邊喝咖啡,晚上在路邊喝奶茶,我是20歲出頭的越南打工人,看著3-4萬的房價,我還能怎樣?
從國家發展看,無根之木是難以茁壯的,但畢竟一個越南GDP也和一個廣州市相當,且消費市場形態有其特點,生意機會仍是不少的。
越南摩托車的保有量至少在6K萬輛,且每年約300萬銷量,整個東南亞約3億輛,圍繞摩托車配件和電動化的年增量市場就在千億級。
舉個例子,小米新出的胎壓充氣寶,成本不到200元,國內售價近300元,假設東南亞定價60美金,哪怕把越南市場滲透率從0%幹到15%,那就是1K多萬隻的增量市場,摺合50億人民幣的新市場。
東南亞年輕人對摩托車的喜好就像歐美中年人對消費級3D印表機的熱愛,短短幾年造就了好幾家營收數十億的中國新銳品牌,比如拓竹科技、創想三維兩家就幹了10億美金收入,且持續增長。
越南多的是年輕人願意花1萬人民幣買一輛炸街的摩托車,家庭條件稍好的小夥子好多是兩輛摩托車。雅迪在整個越南有700個零售網點,正愁怎麼把極具創新的配件放到門店裡去賣。和越南最大的3C賣場高管、最大的3C分銷商大老闆聊完,他們特別希望到中國創新源頭去看看,把最好的產品第一時間同步賣到越南。

圖5 –越南的蘇寧國美-Mobile World

說到這,還想反駁一個錯誤認知,聽到有人分享認為國內都做不好,出海肯定做不好,這完全是胡說八道。走遍東南亞那麼多企業,我反而認為近十年海外成功的中國案例,起碼有一半是在國內卷不動後,老闆才下定決心在海外躬身入局,成了,且是大成。
再說遠一點,整個東盟的富豪階層,十有八九是福建華裔、廣東華裔,這些都是當年在清末民初混不下去、吃不飽飯的人,遠渡重洋去到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求生的。同理,當年的財閥金主、富貴人家,有幾個願意冒險去這些南蠻國家?我也不止一次聽到早十年去東南亞的華人說,國內最優秀的企業、創業者根本還沒進場。
認真研究,投其所好,82億人口的市場,是時候走出14億人的圈子去看看。越南人口已過億,年輕化率僅次於印尼。
比如餐飲就適合在越南發展創新,嚐遍東南亞本地飲食,感覺越南的飲食習慣、偏好和中國最接近,愛吃炒菜和湯湯水水的做法,又不像馬來西亞、印尼酸辣、咖哩、香料過重,又特別重油。海底撈在越南已經開了20家店,人均100多人民幣,真不低。蜜雪在越南也1K多個門店,年營收大幾億。
IMOU和EZVIZ兩家中國家用攝像頭品牌,2019年才來的越南,遭遇了疫情三年,但照樣幹到整個越南90%以上市場份額,合計10億級營收。追覓和小熊,靠線上渠道沒幾年,幹到越南市場第一。小米很早就來越南了,也是策略和執行出了問題,這幾年才趕上。還有幾個美妝、母嬰品牌也才來幾年,數億營收規模了。
總之,越南消費存量市場還是可期的,堅持幾年幹個10億營收的品牌,並不難。

東南亞消費市場並不差

東南亞核心幾個國家,新加坡幾百萬人口,馬來西亞3,300萬人口,各有定位和優勢,但肯定不是消費大市場。越南、泰國、印尼的整體消費力大體處在一個階段,泰國略好,合計4.5億多人口,菲律賓後面說。
高階品牌的機會肯定是不多的,但國民快消品牌的客單價和國內比,並沒有因為消費力低而賣得便宜。相反,同規格更優成分的中國一線品牌在國內賣得更便宜,這也是普遍存在的認知誤區,認為東南亞消費力不行,中國東西貴,其實是錯的。
舉例來說,艾雪雪糕的線下零售價2.5-3.5元,對標國內便利店5-6元,或國內電商渠道單價2元同等品質的一線品牌。Vinamilk作為越南的蒙牛伊利,180ml包裝的牛奶線下零售價2.5-3元,對標國內便利店4-5元,或國內電商渠道1.8-2元250ml包裝的一線品牌,且蛋白質成分還不如國內售賣的蒙牛伊利。
東南亞快消品、食品飲料的上游供應鏈很大一部分也是不亞於中國的,整體人力成本也比中國更佔優勢,且自動化、數字化的程度也不如中國。越南的牧場、印尼的木材、泰國的稻米、馬來西亞榴蓮和橡膠,都沒有比中國更貴,品質或許更優。推高產品成本的,還是物流和渠道的落後,這本身也是出海東南亞的機會。
但打破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需要認真研究不同細分賽道的未被滿足需求,更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只要供應鏈成本、產品創新、渠道搭建的優勢是存在的,東南亞巨大消費市場的進入機會就是成立的。
大概算了下,四國人均月收入高於2500元人民幣的近4億人口,其中月收入高於5K人民幣的近1.5億人口。約等於6個湖南省的市場規模,佔中國GDP~25%,但購買力會更好,因為東南亞土地都是私有的,這個收入群體中大部分居者有其屋,沒有房貸這種東西。
可以說,東南亞四國的消費市場接近1/3箇中國市場,只要肯長期投入、有足夠耐心,產品創新的突破機會是普遍存在的,不是非要打價格戰。
耐心最重要。在東南亞深耕5-10年的中國品牌比如艾雪、AOKA、蜜雪、名創優品等,東南亞市場營收都達到30億級/年,且多半僅聚焦在1-2個國家而已,比起當地巨頭比如印尼Indofood已經700億人民幣年營收,市場吸引力還是可觀的。
中產品牌的機會肯定是不多的,消費水平擺在那兒,蜜雪在印尼8-10元人民幣,和國內定價差不多,但對本地人來說,就是中國二線城市喝35元星巴克的消費感受,每週喝個二三杯還是能接受的。印尼一個三口之家的每天吃飯支出是45元人民幣。總的來說,這幾個國家消費者對快消品的價格敏感是按人民幣2-3元來劃分的。
以上是從消費水平角度的思考,還有一個重要角度是高出生率和年輕化率。除了泰國進入老齡化外,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是如此。
印尼出生率是中國的3倍,菲律賓更高,2023年中國新生兒900萬且仍在下滑,而印尼去年新生兒近500萬。印尼65歲以上人口僅佔7%,而中國這一佔比接近17%,上海這一佔比則高達20%。
所以當國內這兩年在討論老齡化的生意機會時,這幾個東南亞國家的裝修建材、家居家電、母嬰、玩具、文具和K12教育市場一定會迎來欣欣向榮的紅利期。
這裡順帶提下菲律賓,因為沒去,簡單談談身邊去過朋友的看法。菲律賓過去十年經濟挺糟糕,本來遠比越南好,現在已經被越南超越。如上所述,東南亞市場挺大的,長期投資、安全第一,菲律賓至少不是前三選擇,更不是首選。

印尼,正視歷史、著眼未來

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尼,從經濟體量、人口規模、GDP增速、中印尼關係、資源優勢、要素成本等多指標評估,印尼的市場機會和潛力位列東盟第一,也是目前出海東盟容易被忽視的市場。得印尼即得東盟,是有道理的。
先概述下歷史。印尼過去一千多年不復雜,7世紀到14世紀是三佛齊時代,14世紀到15世紀是滿者伯夷時代,從16世紀直到近代則被荷蘭人殖民數百年。中國人差不多是15世紀陸續過去,特別是太監鄭和曾在爪哇島駐紮,今天爪哇島上三寶壟的中文地名也是以他為名。歷史上一度經歷大乘佛教、印度教,直到今天八九成人口信仰伊斯蘭教。
朝代更替週期長、宗教信仰大切換、被殖民數百年,說明地理位置比較安全,老百姓思想單純。印尼只要政局穩定、經濟不崩,從歷史來看,社會方方面面是比較平穩安定的。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以外,印尼是華人最多的國家,在6K萬海外華人中佔20%,這就不得不說現代的兩次排華事件。第一次發生在1965年,起因很重要,當時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作為軍方統領,要幹掉國父蘇加諾,肅清所有異黨,其中也包括印尼的社會主義共產黨。意識形態之爭疊加軍事政變,當地華僑華人成了背鍋的。
後幾十年中印尼一度斷交,蘇哈托把國父軟禁致死,並獨裁數十年,到2016年被海牙法庭判定反人類罪。看了幾個資料,第一次排華實際死亡人數在數千到數萬,當時中國國情也很難出兵鎮壓,又涉及到複雜的意識形態鬥爭,結果是遺憾的。
第二次是1998年,背景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印尼經濟遭到嚴重衝擊,匯率數倍暴跌、外債飆升,GDP負增長10%,總失業率超過50%。這一年也是蘇哈托下臺那年,他再度把社會矛頭指向華僑華人,暴亂持續2天,傷亡千餘人。
未來不敢說太遠,至少在新總統普拉博沃可預期的十年任期,印尼社會是穩定的。老百姓歷經幾十年獨裁統治和金融危機後的悽慘十年,2.8億人口都無法接受再有動亂。其次,普拉博沃是要做事留名的,且承諾會延續上一任佐科總統的基本執政理念,佐科的兒子現在也作為副總統輔佐普拉博沃,政局不會輕易出亂。相比之下,菲律賓政局最為動盪。
最重要的一點,印尼未來十年要發展絕對離不開中國的支援。普拉博沃今年3月獲選後第一時間拜訪習主席,最近剛上任也是第一時間來北京拜訪習主席。中印尼關係目前處於歷史最高位,本月雙方剛在雅加達舉行聯合軍演,明年也是中印尼建交75週年。

圖6 – 2024年普拉博沃多次來華拜訪

中印尼的近代歷史不可抹去,但相信已成為過去,印尼作為東盟領頭羊,想要長期深耕東盟市場的,對中印尼的歷史、當下和未來應該有個客觀認知。
作為這次東南亞深度考察的重要站點,我在印尼待了超過三週,見了不下四十家當地企業。既有印尼煤炭巨頭和頭部煤炭貿易商老闆,也有幾家知名的中資挖礦企業負責人。既有印尼最大的便利店集團,也有中國人做成的印尼最大雪糕品牌。既見了佔地幾千畝的中資產業園區總經理,也見了福建裔四代接班人,家裡一塊寶地就有1.5萬畝,按當前市場價值50億人民幣,相當於十多年前的深圳蛇口。
在雅加達,十幾年前來印尼的中國電力裝置企業,四個中國人管兩百個印尼工人,年利潤千萬美金,做本地生意,已不需要銷售,非常滋潤。中國最大香精香料企業已在印尼投產,充分利用香料之都的資源優勢。也見了知名創業者TMR咖啡STAR和WOOK創始人許師兄,從0到1把消費零售業務鋪到了印尼的各個角落。
印尼最知名的中國創業者就是傑哥,從OPPO印尼總代起家,到極兔物流創始人,背後的ATM資本也因此賺了數百倍回報,功成名就。因此,印尼的風投機會也是需要足夠耐心,說不適合VC的也有點道理,確實傳統生意通常不太燒錢,也沒有太高風險。
在印尼中國商會層面,大部分是央國企的派出代表,從中國電信、中國銀行到承擔雅萬高鐵的中鐵印尼,在交流中都能感受到在海外中國人抱團做事的意願。也有幸加入了長江商學院印尼組織,德龍創始人周淵校友便是在印尼的成功出海案例。
這些也只是印尼經濟的冰山一角。如果細數東南亞二十大富豪,超過1/3是印尼華裔,且東南亞前五大富豪幾乎都是印尼華裔。這些最有錢的印尼華裔裡,有開銀行券商的,有開2萬家便利店的,有煤炭和礦產大佬,也有造紙、賣煙的。
黃氏兄弟的身價不亞於張一鳴,排名靠後的幾位,常年身價也在兩三百億美金。百億人民幣身價在印尼只能排40名後,再過十年,在印尼只能算二線頂富。
因此,印尼是有中國人創業致富、致大富的土壤的,兩百年前過來的中國人成功了,二十年前過來的中國人也成功了,最近十年過來的中國人用幾年站穩腳跟並幹到印尼第一。未來二十年,我認為印尼仍是東南亞最好的市場。

圖7 – 2024年福布斯印尼主要富豪排名

其中一個重大機會即是圍繞新能源車產業鏈,比亞迪在國內賣10萬人民幣出頭的車,在印尼可以賣到30萬人民幣,並且供不應求,預訂至少要等半年。因此,比亞迪、寧德時代已經落子印尼,這對供應鏈匱乏的本地市場來說是巨大契機。
不出十年,印尼應該會成為東盟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首先,印尼的鎳礦世界第一,鋁土礦、煤炭和銅礦資源均是世界第六/第七。論一個國家發展製造業的資源稟賦,印尼在東南亞絕對排首位,一旦大規模製造業起來,豐富的自有資源是無比重要。就拿鎳礦和鋁土礦的優勢來說,新能源車身和鋰電池的核心材料已經不愁。
此外,印尼計劃逐步取消燃油補貼,那油價就和中國差不多。這一點上,馬來西亞的劣勢比較明顯,油價僅中國1/4,高速費僅中國1/5,大馬要推廣新能源車並不容易。加上雅加達是世界Top3空氣最差城市,從碳排放和環境友好來說,印尼真的太有必要推廣新能源的一切。
今年是重要的元年,因為中國最大的車廠和電池廠來了。即便印尼的乘用車銷量已是東南亞最大,但也不過年銷百萬輛,究其原因還是日韓車企賣得貴,且都是N年前的老款賣到印尼市場。中國車企進來,不是要搞亂市場,而是要讓印尼普通老百姓都能開得起一輛舒適、體面的乘用車。目前,印尼人均汽車保有量僅中國的1/5,這正是中國車廠的機會。
印尼的基建工程也值得關注,最龐大的就是新首都建設,但週期也超長。其次,在普拉博沃可預期的十年任期中,幾項大工程已經在積極推動,一個是耗資數千億人民幣的800公里海堤工程,這專案在十年前就被提上議程了,一個是建設1,500萬套住宅房,再有就是延長雅萬高鐵,預計最少要投入200億美金。
目前主要挑戰還是政府缺錢,但印尼的基建專案效率同比其他東盟國家還是領先的。就拿東南亞第一條運營的雅萬高鐵來說,矮子裡面挑將軍,馬新高鐵等等,包括前文說的一條19公里的城市地鐵建了20年還沒通車。
但也得指出,雅萬高鐵在政治上、民生上是非常成功的,但目前看是嚴重虧損的。大專案還是要基於市場邏輯,中國援外已經不可能像十年前那麼有魄力了,這需要印尼政府深刻意識到並著力去解決。
只要有長足信心和耐心,在印尼幹出1-2億年利潤的生意,至少有上百個細分賽道還未被滿足或存在明顯需求痛點。哪怕要幹出3-5億年利潤的生意,也是多的,但就目前的國民消費能力而言,最好是覆蓋50%以上人口的生意或大單品。10億以上年利潤的生意在印尼除了放貸以外,有那麼八個十個賽道機會,其中自然離不開新能源產業鏈。
更不為國內金融人所知的是,印尼IPO的數量和規模一直是東南亞第一,遠高於新加坡。2023年印尼IPO有79個,新加坡才6個。印尼過去三年IPO市場的平均募資額近40億美金,中國香港2023年IPO市場募資額也不過60億美金,今年才稍有回血。有沒有可能10年超過中國香港?真不好說。印尼存款利率6%左右,企業貸款利率則遠比國內高,整個資本市場的機會也是值得關注的。

圖8 – 2019-2023年東南亞市場IPO數量排名

還是那句話,花個兩週深度調研一個國家,既熟悉市場,也看看什麼適合自己。

重新認識東南亞營商環境

再談妥東南亞營商環境,過去一些認知是偏頗甚至錯誤的,需要重新認識。
印尼泰國越南,行政環節收取“服務費”是普遍存在的,但很不一樣的是,這種服務費幾乎成為一種市場化行為,並且服務費佔交易額本身並不高。
國內情況經商的都不會陌生,比如壓價到虧本、零元中標,比如結項後再首付款、款項一拖兩三年,比如動輒要4-5成佣金,給你點養人成本。再比如這兩年很火的遠洋捕撈和各地頻繁檢查。還有那句至今的至理名言,投資不過山海關。
以上現象至少在印尼、馬來西亞是很少見的,在泰國、越南也不太常見,菲律賓的地頭蛇文化就是東盟版本的墨西哥,你有魄力可以去,生意的毛利是很高。
東南亞做生意,絕大部分有預付款,國內和非民營企業打交道,多久沒聽到這個詞了,大家捫心自問。這兩年無數乙方老闆和我說,不想幹了,在國內做乙方,豬狗都不如,他們還能“按時”吃飯。東南亞的稅務數字化也遠沒進化到金稅4期,合規經營、合理交費,在東南亞反而更靈活。再說,咱們難道不用搞搞?
東南亞都做不到合規經營的,那在歐美市場是根本無法存活的。一個國內輕描淡寫的問題,在歐美動輒可以罰款上億美金,若是在東南亞犯了,多數情況是可以合理的市場價來解決的。在印尼,普通人也可以小奢侈一把,警車開道出行,在那邊就是專車專用的滴滴。
仔細對比下、好好回憶下,你會發現,很多成見是長期接受噪音造成的潛意識。
提到合規經營,東南亞反而比我們做得更好。全世界的商業環境裡除了非洲,沒有幾個像我們這樣如此輕視商業合規。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老闆派員工去東南亞,為了省每年2萬元的費用,不給員工辦工作簽證。這又不是東南亞特例,全世界稍微發達點的國家,哪個不是這麼要求的?
比如咱們國內大甲方對待乙方的非人道壓榨,從合同體現到精神壓迫,東南亞要這麼幹,一定會成為當地商業界臭名昭著的某某企業。
再比如,哪怕是越南都有強大的企業工會和全國性工會組織,每個勞動者權益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印尼也好,越南泰國也好,工會不是擺設,工會精神是落實到哪怕一家小微企業的自我要求中。
每一個出海的中國企業家,需要從根本觀念上去糾偏,過去幾十年你熟悉的東西放到全世界,是違背世界規則的,是特例,再多就不說了。
再講工人效率。覺得工人效率低的,那多半是剛去東南亞落廠的企業。真正在東南亞落廠超過5年以上的,沒人會覺得那邊的工人比深圳東莞工人的單位效率低多少,前幾年確實要付出培養成本,但通常三年就可以實現99%的工人本地化。
印尼、馬來西亞都是穆斯林,工廠裡七八成是女性,骨子裡任勞任怨,對財富也沒什麼渴望,宗教讓他們覺得一切都是安拉的安排,能有一份穩定工作就很知足。
走了那麼多國家,無論是歐美、中東還是東南亞,從小要麼被教育,人這一輩子就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人生就是來享受和體驗美好的,要麼一切都是安拉的安排,賺多少錢就踏實過什麼樣的生活,不去羨慕任何人。
全世界除了我們和日韓,沒有卷的基因。我們卷的根源,我找到了。按費孝通的差序格局來說,你初識社會的第一天,關係、Power就是成事的一切。14億人口,從小被教育要出人頭地,社會關係躍遷的法則導致每個人一輩子活在和同輩、同圈層人Battle的煩惱裡,到退休都不曾一刻停下來過。
日韓的教育也挺受儒家文化自虐的,現在人家也卷不過我們了,畢竟是我們發明了這一切。聽說幾十年前就去東南亞佔領市場的日韓企業,現在挺慌的。
欣慰的是,00後普遍看明白了這一切,不願意再為國內的老錢接盤。特別棒!終於有一代人開始和國際接軌了,這是未來之幸。所以說回來,多去海外走走,或許你對人生都會開竅一些。

為什麼是東南亞?

只要你還不想、不能躺平的,出海越來越是一道必選題。超頭部企業沒得選,把市場五六名都卷廢了,國內市場已經沒什麼增量。幾千家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大企業,多半是地方支柱,不是想躺平就躺平,長期也是沒有退路的。絕大多數年輕人,曾經的快錢機會、硬關係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還想奮鬥的也值得出去看看。
全球82億人口,剩下83%人口的市場,怎麼還是遠比一箇中國市場大的,所以怎麼選也是擺在面前的。截至目前,中東熱有點退潮了,現在拉美、中亞開始受關注,都挺好。
出海目前對中國企業還說不上國家市場之間的優劣高低,在哪有優勢,就去哪先紮根。所以我不去區分什麼出海還是全球化,絕大部分國內企業還沒到那份上,走路還不會,談什麼數理化。
不管去哪兒,早一波在海外紮根的華人都會提醒你八個字,“盲目出海,馬上出局”。這些年他們看過太多中國老闆來來去去,一個國家負責人五年換五個。
如果目標是一年幹出業績、三年幹翻市場,這種三百年一遇的市場紅利下培養出來的心態,那就不要出海了。出海之前,先把咱們養成的中國商業病調理一下。
推薦先到東南亞市場,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東南亞的重要性是未來20年全球政治經濟大格局決定的。
最近看了前安理會主席、新加坡第一智囊馬凱碩教授和春華資本胡祖六的對談,認為接下來二十年怎麼強調東南亞的區位價值都不過分
東南亞的民風治安整體也是可以的,今年幾起事件背後都是中國人幹中國人,那些已經無法回國的中國人,要用智慧交流。三個月裡,有兩個月都是自駕出行,極大多數老百姓是善良淳樸的。
對於被迫去東南亞建廠的代工企業來說,調整下心態,別覺得訂單越來越苦逼,把它看作企業全球化第一步的練兵機會。
企業家英語裡的本意就是商業裡的冒險家,不冒險怎麼能叫企業家?只能叫固守一方的土老闆。國內、海外的生意都不會容易,但看了那麼多海外案例,肯堅持的,十有八九是賺錢的,這還不夠?國內還有多少這種機會?
廣州、深圳到吉隆坡、雅加達就4-5小時,京滬高鐵都得6小時呢!雅加達離巴厘島就1小時,還不趕緊走起!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AI。
溫馨提示:雖然我們每天都有推送,但最近有讀者表示因平臺推送規則調整,有時候看不到我們的文章~
歡迎大家進入公眾號頁面,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點亮⭐️,收藏我們的公眾號,新鮮內容第一時間奉上!
*文章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