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國內電商格局,也“卷”到了東南亞市場。雙方激戰角逐之下,當地電商巨頭顯然受到了影響。
近日,印尼本土電商巨頭Bukalapak宣佈關閉其電商業務和實體商品市場,將重點轉向虛擬產品,如移動積分、網際網路套餐等。

公開資料顯示,Bukalapak成立於2011年,正是印尼電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總部位於印尼雅加達。自成立以來,Bukalapak一直是印尼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目前是印尼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也是第四家來自印尼的獨角獸公司。其業務覆蓋了印尼的各個角落,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都有Bukalapak的使用者。它不僅改變了印尼民眾的購物方式,也推動了當地數字經濟的發展。
從財務資料來看,Bukalapak的業績持續虧損。2023年,Bukalapak的淨虧損高達1.37萬億印尼盾(約合6.85億元人民幣)。進入2024年,公司虧損狀況並未改善,上半年淨虧損同比擴大90%,達到7480億印尼盾。第三季度,調整後的EBITDA依然虧損680億印尼盾。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指出,Bukalapak轉型虛擬產品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一方向符合印尼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有助於提升印尼數字經濟的規模和活力。同時,印尼虛擬產品市場蓬勃發展,Bukalapak作為知名電商平臺,積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使用者流量,切入虛擬產品銷售能夠降低使用者獲取成本。與實體商品相比,虛擬產品無需考慮庫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環節,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據新加坡研究機構MomentumWorks釋出的《2024年東南亞電子商務》報告,2023年Shopee在印尼電商市場佔據40%的GMV(商品交易總額)份額,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Tokopedia,其份額為30%;Bukalapak排名第三,市場份額僅為11%。

同時,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阿里下屬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在2024年7月錄得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轉正,實現盈利。Lazada泰國早已在2022年盈利,成為Lazada平臺最早盈利的國家。
2024年,隨著TikTok正式控股印尼本地電商平臺Tokopedia,TikTok Shop與Tokopedia在印尼快速發展,TikTok Shop與Shopee共同成為最受印尼消費者喜愛的兩大電商平臺,Bukalapak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對此,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曾受採訪表示,電商平臺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手段不一。比如Lazada,因為在市場深耕多年,所以他們依然主要是利用具有優勢的產品品類,透過貨架電商的模式在做。Temu則是延續拼多多在國內下沉市場的大幅一樣。目前,Temu的發展重點仍是歐美市場,進入東南亞市場後,有多少賣家願意參與、能夠參與仍是未知數。現在淘寶也是開通了跨境的電商業務,和速賣通打通,去搶奪這個市場。而TikTok則是透過直播電商的核心打法,是以內容平臺的形式去拓展。

他認為,現在電商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市場上還有包括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在競爭,目前來說,還不知道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這樣的競爭格局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最終形成一個穩定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