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次去印尼,體驗雅萬高鐵是重點,去之前,我看了很多相關資料。
印尼雅萬高鐵的名字叫Whoosh,是當地形容速度快的擬聲詞,類似漢語裡的「嗖」。用whoosh在油管搜尋,能搜到很多印尼高鐵的影片,播放量非常高。
印尼人均GDP不到500美元,雅萬高鐵是為數不多的體面場合。對於一個長期處於鄙視鏈底層的國家來說,第一次被髮達國家的遊客讚歎「先進」,有一種閒魚翻身的感覺,如果你仔細瀏覽那些影片底下的留言,印尼人很多,他們都非常驕傲。這種感覺我們曾經也有過, 慢慢也習慣成自然了。

關於雅萬高鐵,日本人的影片最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時政自媒體。意識形態比較重,博主基本沒去過印尼,對於上次投標敗給中國,依然耿耿於懷。他們坐在辦公室,冥想世界,舌綻蓮花,產量驚人。他們的標題都非常聳動,幾乎都是負面評價。其實,他們做任何節目,基調都是一樣的:日本永遠是對的,日本總是受害者。
他們的受眾,不在乎事實依據,也不講究敘事水平,只要情緒共鳴。其實每個國家都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佔總人口的比例,幾乎是恆定的,無論發生什麼,都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這一類影片,幾乎被印尼網民洗板,大概意思就是:日本人像一個怨婦,低估印尼人民的智商,我們知道如何選擇,請懸崖勒馬,好自為之,不要干涉印尼內政。

第二種,旅遊自媒體。博主一般都是年輕人,親自去印尼實地拍攝,受眾年齡層也比較輕,喜歡就事論事。他們對雅萬高鐵的評價基本上「八分褒二分貶」。
底下評論區也有很多印尼人留言,情緒比較穩定,討論氣氛也比較友善。
對我們來說,雅萬高鐵的意外收穫是,讓印尼從一個親日的國家,變成相對親中的國家。前段時間的一份民調就能說明問題,穩住這個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對我們來說,戰略意義重大。

雅萬高鐵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恍惚間彷彿回到國內,定睛一看,又不在國內。
雅萬高鐵的原型車,是國內的CR400AF復興號,尺寸規格幾乎一樣,塗裝內飾略有不同。列車上有KCIC的標誌,也就是雅萬高鐵的運營公司KCIC“中國印尼高鐵公司”(PT Kereta Cepat Indonesia-China)。

雅萬高鐵的車票,尺寸字型都和國內一樣,連顏色都相似,國內用淡藍色,印尼也用淡藍色。
更妙的是,連車次編號規則也類似,在國內時速300公里以下,用D字頭,D代表動車,時速300公里以上,用G字頭,G代表高鐵。印尼也是用G字頭,這也是南半球唯一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鐵路系統。

另外,雅萬高鐵也有安檢,全套裝置也是從中國進口。怪不得,雅萬高鐵也被稱為交鑰匙工程。中國高鐵佔全世界總里程的70%,經過中國反覆試錯後的成果,全面照搬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過,雅萬高鐵與國內高鐵相比,也有2個肉眼可見的不同。

首先,候車室。
雅萬高鐵的候車室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各種商業設施,銀行、票務、餐飲、零售。作為一個靠近赤道的熱帶國家,第一層居然沒有空調,這你敢相信嗎?
是印尼人民捨不得用電嗎?其實不是。烈日之下,的確有點熱,但只要躲開烈日,站在四面透風的候車室一層,基本不熱。
後來一查資料才發現,這個靠近赤道的地方,居然四季如春。雅加達的平均最高溫在30℃左右,最熱的月份通常是9月和10月,溫度可能達到32℃。最涼爽的月份是6月和7月,溫度也基本不會低於29℃。

其次,衛生間。
雅萬高鐵衛生間的菊花槍,就是最大的區別,我上次寫文章介紹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
窮國翻身有多難?
對於人口密度高的發展中國家,高鐵絕對是窮國翻身的利器。
現在流行的雙通道大型客機,例如,空客350、波音777,載客量一般在400人左右。而16節車廂的高鐵,載客量可以達到1200人,相當於3架大型客機。除了運量大之外,高鐵空間大、準點率高、舒適性好、節約時間、運營成本低、受天氣影響小。所以,1000公里之內,高鐵對飛機,幾乎就是降為打擊。
但是,到目前為止,高鐵也是難度最高的基礎設施專案,中國之外,很少有發展中國家成功。印尼是其中的佼佼者。
很早以前,印尼就開始規劃高鐵,原計劃是修建連線兩大城市(雅加達和泗水)的高鐵,總里程為730公里。後來,經過反覆研究才發現,高鐵實在太貴,一口吃成胖子,不現實,於是把計劃縮減為142公里的雅萬高鐵。
印尼利用中日雙方的競爭關係,經過多輪討價還價後,中國勝出。
-
2016年1月,雅萬高鐵開工,雙方協商的總造價約為51.35億美元。 -
2020年春季:受新冠疫情影響,專案建設暫時停工,6月恢復。 -
2023年10月:雅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成為東南亞首條高鐵。
印尼金融監管總局(BPKP)評估後認為,該高鐵建設費用超支達15億美元。結算總投資約6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00億。
總之,雅萬高鐵建設耗時7年多,耗資500億人民幣,總里程為142公里,每公里造價為3.5億人民幣。

這樣的效率和成本,與我國比起來,確實差強人意。我國時速350公里高鐵,工期一般在五年之內,每公里成本通常在2億之內:
寸土寸金的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三年建成,每公里的造價約為1.68億元。
-
商杭高鐵:全長796公里,每公里造價1.21億元。
-
鄭萬高鐵:全長818公里,每公里造價1.44億元。
-
贛深高鐵:全長432公里,每公里造價1.48億元。
-
貴南高鐵:全長482公里,每公里造價1.57億元。
正在建設的渝昆高鐵,幾乎都在山區,全長681公里,每公里造價也就2.08億元。
中國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你說她是發達國家吧,各種指標又沒有完全達標,而且她自己打死也不認。你說她是發展中國家吧,某些領域,已經成了發達國家的粉碎機,某些領域,又成了發展中國家的攔路虎。
印尼雖然不如中國高效、廉價,但換個參照系,相比其他國家,印尼已經是一個優等生。有很多比印尼富裕的國家,高鐵計劃始終停留在空談階段。
相比建設過程中超支的經濟成本,討論過程中浪費的時間成本,才是更大的損失。
巴西高鐵
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口700萬)聖保羅(人口1300萬),是巴西前兩大城市,兩地距離400公里,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距離,都是完美的高鐵線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巴西就提出了連線兩地的高鐵專案。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專案進展緩慢。
-
2010年,隨著巴西經濟的快速增長,高鐵計劃再次被提上日程。 -
2012年,巴西宣佈將與中國合作,隨後,計劃不了了之。 -
2016年,巴西新政府上臺後,對高鐵專案進行了重新評估,並表示將重新啟動招標。此後,巴西高鐵專案一直處於反覆的啟動和擱置狀態。
2023年,巴西國家交通局,又雙叒叕批准了里約-聖保羅的高鐵計劃。這一會,幾乎沒人當真,「狼來了」喊多了,也就無效了。
巴西高鐵,談了幾十年,高鐵沒建成,國家信用已經破產。
墨西哥高鐵
墨西哥高鐵計劃,曾經是我國媒體討論的熱點。然而,由於墨西哥國內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該專案屢遭波折。
-
2014年11月3日:中國企業中標墨西哥城-克雷塔羅高鐵專案。 -
2014年11月7日:墨西哥政府突然取消中標結果,重新招標。 -
2015年:由於國際油價下跌等原因,墨西哥政府暫停高鐵專案。 -
2016年:巴西新政府上臺後,對高鐵專案進行了重新評估。然後,又不了了之。 -
2018年7月,墨西哥總統洛佩斯重啟建設高鐵計劃。 -
2020年10月 ,墨西哥政府批准撥款23 億美元,建設這條高速鐵路。
2022年,還是總統洛佩斯宣佈,本屆政府沒錢了,但下屆政府必須完成高鐵建設。
墨西哥高鐵,扯皮八年,淪為笑柄。

新馬高鐵
連線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鐵計劃,曾是東南亞最有希望的高鐵專案。
-
2013年:新馬兩國達成共識,決定共同建設新馬高鐵。 -
2016年:兩國簽署雙邊協議,正式啟動高鐵專案。 -
2018年:馬來西亞政權更迭,新政府對高鐵專案進行重新評估。 -
2021年:由於雙方未能就專案改動達成一致,原有協議宣告終止。 -
2023年:馬來西亞總理表示有意重啟該計劃。
整整十年過去了,新馬高鐵還在勾兌。
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都是人均GDP約1萬美元的國家,都比印尼富裕,但他們都沒有成功建設高鐵!
越南與印尼相似,人均GDP都在5000美元左右,但印尼能成的高鐵,越南卻始終搞不定。
越南高鐵
-
2010年前後:越南提出“南北高鐵”的宏偉計劃,並計劃與日本合作,採用新幹線技術。 -
2010年:由於投資巨大、技術難度高等原因,“南北高鐵”計劃在越南國會遭到否決。 -
2020年後:隨著越南經濟快速發展,高鐵計劃再次受到重視。 -
2023年:越南交通運輸部表示,希望中國能幫助修建長達1500公里的南北高鐵,並計劃於2026-2027年開工。
不出意外的話的,兩年之後意外將如約而至。

寫在最後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反過來說,修不好路,就不能致富!用更專業的術語說就是,如果交通體系不升級,產業結構也很難升級。如果產業結構長期處於底層,國家就永無翻身之日。
從這個角度說,光基礎設施這一個門檻,就可以堵死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翻身之路。
這次印尼之行,讓我對這個國家刮目相看,不僅有南半球第一條高鐵,很多新建的高速公里質量也很好,甚至連去bromo火山的山間道路也非常平整,甚至比義大利山區的公路都好。
當然,此處必須強調,這不是跟中國比,只能說,以印尼不到5000美元的人均GDP,有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
觀察一個國家,我不喜歡多談理論,而重視具體細節,基礎建設是肉眼可見的評判標準,但凡基建搞得好的國家,未來一定有希望,印尼也不例外。
這段時間,我寫了很多印尼的文章,後臺有不少留言,看不起這個國家,我建議還是眼見為實,不要輕視印尼。
發展中國家,要建設高鐵,難度很大,換個角度說,我們要輸出過剩的高鐵產能,難度也很大,關鍵就是沒人接盤!從產業合作這一塊看,很難說,到底是我們更需要印尼,還是印尼更需要我們,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局面。
另外,關於印尼1998年的文章,資料繁瑣,寫作難度很大,可能要往後拖一拖。
今天就寫到這裡,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