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初三女孩的“頂級”人生,才明白普通人的教育到底差在哪

作者:桌子先生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人生最大的分水嶺是羊水。
前陣子看到一個熱搜,叫做“不敢想她這輩子會有多精彩”,感觸良多。
這個她,說的是一個初三女孩,名字叫笨豆。
她是一名自媒體博主,拍攝的是野生動物,而且她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甚至是有點“壕”。無論野生動物在哪裡,無論是哪個野生動物,只要她抽籤抽到了,就肯定能拍到。有一次,她策劃的是獨自前往尼泊爾森林,拍攝印度犀,並完成了一部小型野生動物紀錄片。
初三,獨自出國,拍紀錄片。這幾個詞組合起來,堪稱炸裂。但這個初中女孩說幹就幹。
在徵求了父母的同意之後,她就獨自踏上了去尼泊爾奇特旺森林的旅程。
這趟行程可謂是一波三折。
她需要先從北京飛成都轉機,再飛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再從那裡飛到奇特旺。一路顛簸不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還經常遭遇飛機延誤。好在,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到達。
一落地,小孩姐就跟隨著嚮導,踏上了尋找印度犀的旅程。
三十多度的天氣裡,她揹著大大的相機,坐著顛簸的改裝車,穿越兩米多高的叢林。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連續三天,她都沒有找到印度犀的蹤影。但小孩姐並不氣餒,她知道這是一場精神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這三天,她還拍了一下奇特旺森林裡的熱帶動物生態圈。很多我們都叫不上名字的動物,她如數家珍。
直到最後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印度犀龐大的身軀才終於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影片最後,小孩姐還闡述了這趟旅程帶給自己的一些人與自然關係的新的思考。整個影片看下來,無人不為小孩姐的行動力和奇思妙想感到歎服。她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都遠遠超過一個十幾歲孩子該有的成熟度。
比如,在加德滿都延誤的時候。普通人可能已經很煩躁了,但小孩姐始終非常冷靜地思考延誤的原因和對行程的影響。她立馬就能想到,可能是因為奇特旺的地勢低窪,加上雨季,造成了洪澇災害。再比如,她每個影片的立意深度。從工業快速發展對動物生存環境造成威脅的思考。從網路世界真相隔絕在鏡頭之外的諷刺。
無一不讓人感嘆。
有人說,別說初中時的我做不到,現在的我也很難活成這樣啊!這才是地球上的高階玩家,我們只是npc的證據又加一了……而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這個孩子絕非一般家庭能夠培養出來的。很多人只看到了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背後給她託底的父母。
首先,是雄厚的財力支撐。拍攝野生動物系列,小孩姐已經做了四集。拍攝地從大連到廣西,再到尼泊爾。路費、嚮導費、裝置費等等,每一筆都是普通家庭不敢想象的數字,這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僅僅是她拍攝用的裝置,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敢想象。
單單是尼泊爾這一趟,至少就要花費幾萬塊錢。都說人生是曠野,但實際上有礦你才能野。其次,是孩子父母的資源和背景。試想,哪個父母敢讓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獨自出國?甚至還是一個傳言安全係數並不是很高的國家。很有可能,女孩從小就開始各種出國,對這樣的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
父母能夠放手讓女孩一個人去,這樣的眼界和格局已經超越很多家庭。而且想去哪個國家,立馬就能買機票,立馬就能搞好籤證,立馬就能找好當地的對接人,這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夠做到的。
比如說有一期影片裡,小孩姐想要去看白海豚。家長立馬就能聯絡到相關的資源與之匹配。
影片裡一筆帶過的內容,實際上都需要各種資源和金錢的支撐與整合。所以啊,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非只是簡單的能力不同,而是父母給他們打下的地基,高度就不一樣。有人生來就能站在高山上向遠方眺望,遊刃有餘,有人卻只能在山溝溝裡拼命攀爬,極其艱難。普通的孩子拼了命地卷特長、卷學歷。而有錢人家的孩子已經在卷視野、閱歷和認知。
我們以為教育拼的是孩子努不努力,聰不聰明,但現在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它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眼界,更直接一點說拼的就是父母本人。
網上有句很火的話:教育這件事,孩子是毛坯房,家長才是真正的業主。
孩子的命運,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的高度決定的。之前,網上有一個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講的是網友去國家博物館參觀,偶遇了一群拿著歷史書在做筆記的孩子。
在這裡,老師在前面給他們講解,而孩子一邊欣賞著文物,一邊和書上的圖片做比較。
這一幕,給網友帶來具體的衝擊力,他感概道:“對於北京的小孩來說,可以親自到博物館裡來上歷史課。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卻只能透過書上的圖片想象。”
不僅僅是博物館,北京很多小學把課堂設在各種名勝古蹟裡。他們到故宮參觀沉睡的歷史。到天壇上課,感受時間的厚重。
很多人此生都難以去一次的地方,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逛了個遍,他們生下來就能夠享受到頂級的資源。有些人拼盡全力才能到達的終點,對他們而言只是人生的起點。
北京2017年的高考狀元熊軒昂,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
“像我們這種中產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還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農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享受得到,這也決定了我們在學習上能比他們走更多的捷徑。”
就拿他自己來說,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跟著父母,去過多個國家。除了歐美等地,巴西、東帝汶這種小眾國家,他也早已去了個遍。其中積攢下的見識,思考問題的眼界,已經是同齡人望塵莫及的程度。
而在他就讀的北京二中,像這樣非富即貴的孩子數不勝數。他們不僅有豐厚的物質條件,還有充沛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認知體驗。教育資源就那麼多,普通的孩子拿什麼和他們競爭呢?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生下來就活在巨大的差距裡。條條道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住在羅馬。有的孩子什麼都不用做,父母就會為他掃清障礙。有的孩子拼盡全力,費盡一生,最後也只是碌碌無為。
教育的差距,孩子與孩子的差距,歸根結底,是“爹”和“爹”之間的差距。父母的能力,決定了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方向
一個孩子有多優秀,自身的努力當然重要。但是父母的人脈資源,金錢能力,才是決定性的東西。
有網友曾經分享過自己身邊的一個故事:表姐的大伯是名牌大學的校長。考研的時候,大伯直接約了她意向報考專業的教授吃飯最後表姐成功考上。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呢?給教授發個郵件大機率都會石沉大海。這就是差距。我們常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卻往往忽視了,真正的起跑線,其實是父母。
與其一直折騰孩子,不如先思考我們能給孩子創造什麼樣的條件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百萬家產。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讓孩子一生衣食無憂。如果沒有錢,沒有資源,那就不能教好孩子了?不,不是這樣的。經濟實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核心。
《最強大腦》選手水哥,他說自己家裡也沒有多少錢,但我孩子最好的學區房,就是我的書房。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感知生命,他經常擺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讓孩子近距離觀察。在他的家裡,有非常多的藏書,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會學著翻閱。
上小學的時候,她就已經看完了《三體》、《時間簡史》因為熱愛閱讀,女兒的考試成績也從未跌出班級前五。
錢很重要,但是並不能決定一切。高門顯戶也不乏紈絝子弟,破敗寒門也能走出天之驕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習慣和格局,父母有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這些能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為家長,不一定非得要有家財萬貫,但一定要有遠見;不一定要才高八斗,但一定要有學習的習慣和對知識的敬畏。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格局太小,眼界太低。
董卿曾說過一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讓孩子愛看書思考,自己就別整天抱個手機躺在沙發上。你想讓孩子有素質,自己就別插隊別乾沒素質的事。你想讓孩子有擔當,自己遇事先別逃。
最好的教育都是無聲的,是你在做,孩子在看。父母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孩子的樣本。
教育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其實都是父母自己的修行。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
它的根,在父母。
作者簡介:桌子,身高1.85米,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精英說優質影片推薦
“在看”我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