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2025年普里茲克獎得主劉家琨在阿布扎比盧浮宮,接過了象徵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獎章。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獲獎感言中特別提到:“感謝工作室的貓,擼貓爽,肉身不可替代。” 。

作為打工人,如果能帶薪擼貓,這個班誰不願意上呢?因此,本期「閱場」我們選擇了8本與貓和動物相關的圖書。
作者|二宏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貓在故紙堆》

一本講述中國古代與貓相關的知識和故事的書。該書以“貓”為線索,介紹了多種與貓有關的古代文獻,如《貓乘》《貓苑》《銜蟬小錄》等,也涉及貓名、養貓、聘貓等貓的各種知識。
全書分為《古籍裡的各種“貓”》《我佛不養貓》《有關貓的“血淚史”》《以貓為名》《狸貓和太子的三段往事》《貓書解題》《民間歌謠中的貓》《紅樓夢中貓》等章節,透過對中國古代典籍的爬梳,考證古籍中與“貓”相關的物種,闡述貓與佛教文化的聯絡,講述貓在歷史發展中的境遇,解析貓與古代人名、地名、民俗、歌謠的關係,立意高遠,充滿趣味,又能引起讀者對於相關問題的思考。

《貓走過的近現代》

從“貓的問題”,考察近現代日本社會“人的問題”。破除當前時代的人寵關係濾鏡,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審視貓的歷史。從傳說的貓妖,到身負重任的“驅鼠大將”,再到家庭中的“喵星人”,貓在人類社會中地位的變化,是近現代史的一面鏡子。
貓的近現代,是貓終於成為貓的時代。人們不再心懷畏懼,將貓視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義等道德準則去評判它們。然而近代化又讓人們以“是否有用”去衡量它們,大肆飼養與大肆捕殺反覆上演。
直到20世紀中後期,貓終於開始以自身的形象成為人們刻畫、消費的物件,“貓熱潮”到來。現代社會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凸顯了貓在陪伴方面的無可取代,貓成為家庭一員。
貓的近現代,是近現代社會的延伸。貓不會說話,我們必須意識到人類本質上無法理解貓的幸福,要經常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行為,否則就變成一種自我滿足。貓的幸福只有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行才能實現,人類的幸福也同樣如此。

《貓的私人詞典》

本書的作者弗雷德里克•維杜是一位法蘭西學院院士,也是一位“骨灰級貓奴”。在這部貓詞典中,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描繪了人與貓之間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戰爭、戲劇、音樂等各領域的奇妙軼事。
正如作者所言,“貓”這個意象擁有無盡的意義。而這個意象則讓讀者們沉浸在一片溫柔活潑的感動之中,並讓每一位讀者以一種奇特愉悅的方式,重新審視、理解人生,認識世界。

《救貓咪》

“我完完全全需要貓,徹徹底底需要貓。我要在城市的新生活中,建立屬於我的情感聯絡。”
“救貓咪,更是救自己”。全書以雙線敘事結構展開,一方面講述了救治家中四隻感染貓瘟的小貓的經歷,另一方面回溯了畢業後跨考失敗、北漂掙扎、情感羈絆等跌跌撞撞的人生經歷和成長曆程。
作者張君怡,本科主修建築學專業,現於南京大學文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如何成為一隻貓》

在孫冬的筆下,貓既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也是人類社會的隱喻。透過與貓的相處,她揭示了現代社會中的許多困惑:人類的焦慮、孤獨、對秩序的渴望與對自由的追求。正如羅蘭·巴特所言,閱讀是一種探索,而在《如何成為一隻貓》中,讀者得以透過貓的視角,探索人類的情感與社會的複雜性。
本書是一本文化散文集,隨文配有五十餘幅精美趣味貓咪油畫,透過貓這個載體,融合了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貓的存在不僅是一個陪伴的角色,更是對人類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的反思。

《浮世貓百景》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繪畫形式,主要描繪了“俗世之美”,花鳥、美人、妖怪等都是浮世繪常見的主題。
在浮世繪的世界中,貓有時以平常姿態登場,或坐或臥,自成風景;有時與美人相互依偎,悠閒互動;有時又會以人的形象出現,造型百變;有時甚至可以化為妖怪,將人類玩弄於股掌之中……
本書展示了歌川廣重、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多位江戶·明治時代的浮世繪大家作品,各種姿態的貓在各位大師筆下栩栩如生,仿若一場浮世的貓之百景。

《四開03:你好,寵物!》

寵物救助、寵物社交、寵物訓練、寵物殯葬、異類寵物、輔助犬……本書探討了一系列與寵物相關的話題,希望引領讀者共同打造一個人寵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全書分為凝視寵物、寵物與生活方式、寵物新消費三大章節,採訪了5位寵物行業從業者、10+寵物品牌主理人、20+寵物愛好者,從歷史、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度剖析了當下的寵物 生態與現狀。

《紅山動物園是我家》

動物園是生命與生命對話的地方。
“動物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話題在網路上引發2億的話題討論量。人們越來越關注自然和物種保護,現代動物園也應向大眾展現更加豐富的面貌和功能。
朱贏椿和沈志軍打造的《紅山動物園是我家》,從飼養員的角度向讀者講述他們飼養員生涯中那些溫馨、有趣又令人難忘的故事,而讀者將在這些故事裡領悟尊重自然、關愛動物、敬畏生命的重要意義。
發文編輯|二宏
稽核編輯|Ming,Yibo
主編 | Sherry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