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犬貓,小寵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需求側的成長牽引著供給側的革新,新一輪“寵物經濟”正在小寵領域爆發。


作者 | 仙子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小紅書上曾有人提問:“什麼樣的人會願意養蛇?”
下面一個高贊回答:對萬物沒有偏見的人。
伴隨著養寵的日益普及,寵物品種也開始細分化、小眾化,傳統的貓狗不再是養寵的標準答案,以爬行類、鳥類、水族類等動物為代表的“小寵”開始成為養寵人群的“心頭好”。
《2022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曾指出,相比於犬貓市場的放緩,小寵異寵市場則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其中,水族養寵家庭攀升至1649萬戶,爬行類養寵家庭攀升至1050萬戶。
“小寵”經濟的火熱也成為品牌躋身其中的動力,成立於2019年的布卡星便是小寵市場的領軍品牌。
布卡星創始人姚元戎提到,2019年前後,“犬貓經濟”已經比較繁榮,相比之下,“小寵”還是有品類無品牌的市場,這成為他入局的核心原因。
在躋身寵物賽道前,姚元戎曾在網際網路大廠負責手機線使用者開發業務,在他看來,這兩個行業的底層邏輯趨於一致——都是透過產品解決消費者需求。
不同之處在於,消費數碼行業的供給側十分成熟,供應鏈豐富且完善,而小寵市場由於市場分散,寵物品種多元,至今仍缺乏能夠匹配布卡星產品創新訴求的供應鏈。
“小寵市場供應鏈不成熟且高度分散,缺乏既定的參考標準,無論是生產裝置還是加工工藝都需要與供應鏈一起探索、共同成長。”
歷經5年打磨,布卡星已成為小寵市場的佼佼者,此前已連續兩年位居天貓倉鼠類目TOP1,今年618期間,布卡星在天貓、抖音、拼多多、京東等平臺小寵類目的多個榜單上位居TOP1。
2022年-2024年,3年內布卡星連獲三輪融資,其中深耕產業投資的金鼎資本連續三輪對布卡星進行了大比例的重倉投資。
對於最新一輪融資,姚元戎表示仍然會將資金用於“修煉內功”,建設產業園區,深化供應鏈實力,與行業一同成長。

從犬貓到“小寵”
從犬到貓,再到如今的小眾寵物,單從品類來看我國寵物行業已歷經多輪迭代。
儘管“小寵”市場近幾年才被廣泛關注,但姚元戎在寵物行業卻是紮根近10年的連續創業者。
據國聯證券研究報告,2010年-2020年,寵物行業規模從140億元增長到2065億元,十年CAGR達30.88%。
面對日新月異的寵物市場,大批創業者開始湧入,據億歐智庫資料,2012年-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新成立創業公司數量逐步增加,至2015年達到創業高峰時期。
姚元戎在寵物行業的首次創業也是在2015年,“那時候我剛好養了一條狗,在和很多寵物主交流後發現大家的養寵觀念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姚元戎指出,2013年後中國寵物行業進入了黃金髮展的十年,在此之前中國還很缺乏“寵物”的概念,傳統的犬貓更多是看家護院的功能性作用,不具備寵物屬性。
但隨著國外養寵觀念的移風易俗以及都市白領群體的出現,養寵開始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以前的貓狗都是吃剩飯菜,變成寵物後開始吃真正的貓糧、狗糧甚至還有營養保健品,周圍的人會認為養寵變得很精貴,寵物的社交屬性自然就出現了。”
於是,從食品、用品,到服務、醫療,乃至美容洗護、服裝配飾、攜寵出行,以寵物方方面面需求為核心的“寵物經濟”迅速升溫。
到2018年左右,寵物行業已經歷經了犬與貓兩輪大品類的爆發,《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14-2018年五年內市場規模翻了1.5倍多,年複合增速24.1%。
2018年底,姚元戎離開之前的創業專案,準備二次創業,彼時犬貓品牌已經相繼湧現,但小寵物行業仍處於有品類而無品牌的初級階段。
“既然貓狗都能做出來品牌,為什麼小寵不能?”
抱著這個念頭,姚元戎在2019年成立了布卡星,一頭扎進了仍是一片藍海的小寵市場。

所謂“小寵”,至今還未有明確的行業定義,通常來說是對非犬貓類傳統寵物之外所有寵物的統稱。
儘管從供給側來看,小寵市場的成熟度遠遜於犬貓,但需求側早已呈現出極強的牽引力,在淘寶釋出的《2023年12大興趣消費趨勢報告》中,“飼養異寵”排名第二。
姚元戎提到,養小寵的人群往往要更年輕,“95後、00後們從小受到的關於動物的教育更豐富,對蜥蜴、倉鼠、兔子、鳥等動物沒有特別排斥,在他們的概念裡,寵物不只有貓狗。”
另外,就小寵自身而言,由於體積較小,對寵物主時間和空間的侵擾性更低,
“貓經濟的崛起就是因為養狗比較費精力,小寵和貓一樣,都符合懶人經濟的特徵。”
與犬貓等“大寵”的另一個區別在於,許多小寵仍保留著野外的生存習性,也需要更獨立的生存空間
,寵物主需要用植物、木頭、裝置等來模擬小寵的野外棲息環境。
以倉鼠為例,一個體長不足15釐米的倉鼠,其生活用品卻包含了鼠籠、跑輪、食盆、水壺、墊料、浴沙、磨牙石或磨牙木、玩具等數十種產品。
疊加的長尾產品亦能爆發驚人的需求體量,基於此,布卡星率先在業內引入了“造景”的理念,以組合搭配的形式滿足小寵的多樣化需求。

與使用者共創
姚元戎提到,近幾年在品牌的推動下,消費者在小寵的餵養方式上逐漸精細化、科學化,對於“造景”,既需要寵物自身的需求與習性,也要兼顧寵物主本身的審美體驗和便利訴求。
比如倉鼠的飼養面積不能低於0.5平,這就對籠具尺寸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倉鼠喜歡打洞,這就需要厚鋪墊料。
“餵養習慣的變化帶來的是客單價和消費水平的提升,過去一個很小的倉鼠籠也就20多元,現在大的倉鼠籠都在上百元,再比如採用厚鋪後,墊料消耗很快,也能產生更多的消費。”
消費側的需求升級牽引著供給側的產品創新。
姚元戎以布卡星旗下專為倉鼠設計的星光跑輪為例,倉鼠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在野外一晚上至少要跑七八公里覓食,如果養在臥室容易影響主人的睡眠。
此前的倉鼠跑輪往往尺寸較小,倉鼠跑起來侷促感較強,長此以往也影響脊椎的健康,另外倉鼠跑的速度過快,最後想要停下時容易被跑輪甩出來。
針對上述痛點,布卡星對倉鼠跑輪做了改良升級,首先擴大了跑輪的尺寸,從傳統的直徑不足20釐米擴充套件至26釐米,更適合倉鼠奔跑;此外還優化了軸轉系統,將單軸承改為雙軸承,同時增加了軸承的尺寸,倉鼠跑動起來既靜音,又平穩。
最後在跑輪的設計上也做出了微調,控制倉鼠的奔跑速度,另外增加了M型的緩坡跑道,保證倉鼠“剎車”時不受影響,降低其被跑輪甩出來的機率。
值得一提的是,布卡星目前已推出星光跑輪2.0版本——一體設計的跑輪,迭代了老產品拼接設計不易清洗的問題。
所有的產品創新都需要植根於深刻的消費者洞察,“布卡星每個品類線的產品經理都是小寵物的飼養者,他們既瞭解寵物本身的生活習慣和需求,也懂得飼養者的需求。”
此外,基於產品本身,布卡星建立了大量使用者社群,透過調研與深度訪談資深使用者,瞭解使用者的需求;產品上線後,也會對使用者進行回訪,收集建議對產品進行迭代,實現與使用者共創。
姚元戎提到,和傳統的犬貓不同,小寵的寵物主對DIY的訴求非常強
,“他們經常會在群裡討論如何造景,先設計一版主題然後發到群裡徵集大家的意見,別人就會主動推薦產品,最後甚至會在群裡直播造景的全過程。”
在姚元戎看來,越小眾的愛好越有凝聚力,越垂直的品類使用者越喜歡扎堆,因而相比於大眾化的犬貓,更小眾的小寵物們更具“社交貨幣”的屬性。
“就像打羽毛球、乒乓球的人不會單獨拉群討論技戰術,但玩滑雪、衝浪、潛水的人更容易拉群討論裝備、技術等問題。”
而這些熱火朝天的討論最終都會轉化成布卡星產品創新的靈感來源。姚元戎提到了另一款明星單品外帶鳥籠,“當時就有使用者提到,很想帶鳥出去跟朋友見面,但現在可供外帶的鳥籠,在功能性、顏值選擇上還是不太能滿足需求。”

基於此現狀,布卡星推出了首款揹包款外帶籠,做到了時尚與實用兼備,一經上市就因其出色的外形,收穫了眾多使用者的喜愛,成為布卡星開啟鳥類使用者心智的明星單品。
據姚元戎介紹,布卡星的產品矩陣從原有的齧齒類擴充套件到了鳥類、龜類,接下來新品擴充套件的核心還是在持續豐富和迭代齧齒類的產品,同時加大龜類和鳥類的投入,持續推出新品;蜥蜴、蛇、水族三個品類也在儲備當中。

與行業共同成長
逗鳥、摸魚、玩蛇、養龜,年輕人在寵物的挑選上總能玩出新花樣。
2017年前後,“雲吸貓”現象走紅,浙大傳播學碩士甚至以此為題寫下了畢業論文《烏有之貓:“雲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分析了網路“雲吸貓”現象和“吸貓”迷群。
“雲吸貓”之後,“鼠鼠文學”又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又慘又萌的倉鼠表情包和“鼠鼠我啊”等自嘲式的話語體系在社交空間不斷刷屏,也成功激發了年輕人飼養倉鼠的慾望。
2024年,年輕人又將目光鎖定在了水豚(卡皮巴拉)身上,因長相呆萌,行動遲緩,卡皮巴拉總是表現出一副“生死看淡”的樣子,被年輕人奉為“古希臘掌管情緒管理的神”。
卡皮巴拉產自南美,綜合採購、物流、檢疫各項費用,一隻卡皮巴拉要花掉十萬多,如此高昂的飼養費用依然擋不住卡皮巴拉在異寵界的迅速走紅。
寵物本身往往包含了寵物主對自我認知的投射,無論是“鼠鼠我啊”類的自嘲,還是對卡皮巴拉“情緒穩定”的洞察皆是如此,這意味著,隨著年輕人對自我認知的遷移,“寵物”的邊界也將被不斷延伸。
亞寵研究院釋出的《2023中國寵物行業發展報告》指出,水族是僅次於犬貓的第三大寵物市場,在此之後的小眾寵物中,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和爬寵類分別佔比46%、41%和13%,每一型別下,又包含不同的品種。
萬物皆可“寵”是年輕人個性化的體現,但個性化的另一面是難以大眾化,這意味著,小寵市場單一品類的規模天花板遠比犬貓市場更低,這也就造成了小寵市場商品SKU多且分散的現狀,行業也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大單品。
姚元戎提到,當下小寵市場的供應鏈仍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成熟度低,可改造空間大;其二是由品類多元化造成的供應鏈高度分散,優質的供應鏈資源稀缺,產業帶也並不集中。

落後的供應鏈現狀掣肘了產品創新的步伐,以星光跑輪為例,在尋找軸承供應商時,姚元戎發現國內的跑輪軸承質量較差甚至沒有軸承,最後只能從日本引進軸承才完成了產品升級。
“小寵行業甚至缺乏現成的生產裝置,只能委託工廠定製,無論是裝置供應還是加工工藝都缺乏現成的參考標準,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姚元戎提到了布卡星的首款產品——全期倉鼠糧,這是國內首款聯合農科院參與研發配方的小寵物主糧,“當時的產品團隊參考了許多國內外專業文獻,研究倉鼠日常所需的營養配比,反覆調整配方,做到滿足倉鼠的日常營養需求,解決了使用者對倉鼠糧科學配方無營養配比的訴求。”
除此之外,在包裝上團隊也做了廣泛的市場調研,選擇了真空包裝來儲存糧食,解決使用者囤糧易生蟲的問題。上市僅一年,該單品銷量即破百萬,成為倉鼠類目銷量第一的主糧單品。
沒有“參考答案”的創新偶爾也會“翻車”,於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原則成為控制產品創新“翻車率”的關鍵。“瞄準一個潛在方向先快速做出產品,如果市場反饋還不錯就繼續升級迭代,滿足更全面的需求。”
供應鏈方面,不同於犬貓市場高度發達細分的供應鏈體系,面對分散且成熟度低的小寵供應鏈格局,布卡星決定親自下場自建供應鏈,在成就品牌的同時,也助力行業水平的提升。
據姚元戎介紹,布卡星位於山東的產業園一期已全面投產,二期三期目前也已進入籌備階段,“我們做了許多生產裝置和加工工藝的最佳化,希望打造全球領先的小寵物供應鏈。”
對於未來,姚元戎希望一方面能透過布卡星的品牌影響力推動小寵被更多年輕人接受,同時透過積累的經驗賦能供應鏈,與業界同仁共同成長。
往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