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寵物品牌為什麼能悶聲發大財?

前一陣,網際網路流行過一段震顫鏟屎官心靈的愧疚文學:
為什麼給小狗買那麼多好吃的?
因為有一天她去了汪星,
別的小狗在討論吃過這個吃過那個的時候,
我不希望她是插不上嘴的小狗。
文案以光速在萌寵影片中傳播開來,評論區簡直炸開了鍋。

湧現一堆小貓小狗大頭照,各個穿金戴銀、油光水滑,坐擁滿櫃不重樣的零食。
以及它們那“愛是常覺虧欠”的鏟屎官爹媽,還在隔著螢幕怒喊:買!媽現在就給買!
更有燃點超低的鏟屎官,原地上演“三句話,讓這個女人為你花XX元”大戲。
一邊唸叨著“糟糕,被拿捏了”,一邊絲滑地點開帶貨櫥窗或橘黃色軟體,開始激情下單。
不外乎有人會說:你沒被詐騙是因為沒遇到適合你id騙局。
當然,其中也夾雜著原地破防的不知名網友,既沒有小貓小狗,也沒有它們脖子上的大金鍊子。
只能隱匿在角落裡,暗戳戳地嘀咕:現在好了,我成那條插不上話的小狗了。
圍觀群眾只能暗自感慨: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吞金獸”。

人類消費在降級,蜜雪冰城都被喝上市了,寵物消費卻反增不減,花樣越來越多。
沒逛過寵物展,沒去過寵物生鮮超市,你可能看不懂鏟屎官愧疚文學。
一旦成為毛孩子的爹媽,立馬就進入角色了,年紀輕輕的鏟屎官,早早就患上了“育兒焦慮”。
寧願自己吃9.9元的拼好飯,也要給孩子吃口好的,一斤五六十塊的貓糧狗糧不眨眼就入手了。
現如今,寵物品牌也卷,主糧不再是隻滿足基本需求,開始在原料和功效上做加法。

卷肉源。用人食品級別的原料是基操,進階的要卷珍稀肉源,恨不得把海陸空都裝進一顆糧裡,南極的蝦、法國的兔、紐西蘭的鹿…甚至是老祖宗都說好的鴿子。
國產品牌藍氏的獵鳥乳鴿貓糧,靠著中國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一鴿勝九雞”順勢出圈,三年就從幾千萬賣到了幾個億。
卷高蛋白。國內廠牌下料就是猛,直接給膨化貓糧幹到了90%鮮肉含量,主打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功能糧領域,管的問題也越來越寬,美毛護膚、亮眼護腦、淡化淚痕、養護腸胃,甚至是“長壽犬\貓糧”。
詳情頁裡不僅展示著各種專利、論文、實驗報告,甚至還附上了早衰小鼠的實測壽命延長資料。
主糧以外,信奉生骨肉和鮮食的寵物主,又將“吃飯”這事兒拉昇了一個消費階梯。
遍地的配餐博主,影片開頭的標配是乖巧的狗子在鏡頭前大眼睛,等待著唸唸有詞的主人擺好飯桌,今日份美食隨機掉落:牛上腦、三文魚、青口貝、鴨脖、鴿子肝、多春雨、南瓜……
鏟屎官們一邊讀著《永生狗》,一邊暴走寵物生鮮超市,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健康而絞盡腦汁。
上個月,盒馬前創始人侯毅就轉戰賣寵物鮮食了,第一家門店已經在上海開業。
溫飽問題解決了,鏟屎官們又要進一步考慮孩子的健康問題,各種營養補充劑得安排上。
營養膏、維生素、鈣片、微量元素、魚油、化毛球片之類,還算是基礎需求。寵物的營養品,已經進階到口臭管理,淚痕管理、關節痛緩解、情緒緩解等方方面面。
貓狗不會說話,但品牌和博主會不斷挖掘你的潛在需求,傳遞焦慮情緒—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就說貓狗口臭這事兒,鏟屎官們都習以為常了,突然衛仕就出了個“仙氣魔方”,跟你說吃完孩子就不臭了,不用刷牙也能保護口腔健康。
食品之外,寵物消費天地就更加廣闊了。
職場牛馬0元購的辦公軟體,也許還沒脫離石器時代,但小貓小狗早已用上智慧貓砂盆、智慧餵食器、智慧飲水機、智慧項圈……開啟了智慧家居生活。
LV、GUUCI、DIOR、愛馬仕,大量的奢侈品牌入局寵物用品,千元價位的飛盤、牽引繩,上萬萬元的貓碗、狗碗,數萬元的寵物包,甚至是六位數的犬舍貓屋,足夠買下縣城一套房。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厚望,喵星人和汪星人和逃不過。Puppy School遍地開花,日託班、寄宿學校,行為訓練、社會化訓練,活脫脫的寵物班幼兒園。
此外,寵物蛋糕、寵物婚戀、寵物出行、寵物保險、寵物高定、寵物殯葬……五花八門的擬人化消費,在短短幾年間就拔地而起了。

今天,寵物正在代替嬰兒,成為新一代家庭的寵兒。

2024年,高盛的研究發現,中國的寵物數量首次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寵物數量將是嬰幼兒總量的兩倍。
隨著寵物數量急劇增長而來的,是寵物行業的極速狂飆。《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24年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3002億,相比於2023年增長7.5%,預計2024年將達到4042億元。
過去十幾年中,中國寵物市場的爆發堪稱是一場“靜默的革命”。在2010年以前,中國寵物行業尚處於起步期,規模約百億元。十年後,寵物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大關,行業複合增長率一度高達30%左右。這個曾被瑪氏、雀巢等國際巨頭壟斷的市場,歷經了被國產品牌撕開缺口,甚至是反超的局面。

圖源:2025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

國產品牌彎道超車的契機,一大關鍵在於犬類市場增速放緩、貓市場開始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養寵群體湧入,以90後、00後、高收入、高學歷為主的群體,對於國產的認知不再刻板,再借著國內電商行業的勃興,國產品牌順勢乘上了一波東風。
2015年以前進口品牌市佔率超60%,皇家、渴望、百利等雷打不動的主流選擇,如今鏟屎官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亦不在少數:麥富迪、鮮朗、藍氏、誠實一口、衛仕、網易嚴選……
其中,麥富迪母公司山東乖寶,國內寵物行業的龍頭企業,已於2023年登陸深交所。2024年前三季度,乖寶實現營收31.89億元,同步增長17.56%,淨利潤達到3.02億元。相比發行價,股價上漲2.5倍數。
隨著寵物市場逐漸進入到公眾視野,越來越多新的入局者,依靠“大單品+頭部達播+小紅書種草”的組合拳,新品牌們快速崛起,有時僅需要一款爆品,短期內快速成長為億級規模品牌。
雖然業績長勢喜人,但是國產在品牌信任度上依然經受著考驗。對比海外百年曆史的成熟市場,中國寵物市場規範性相對缺失,頻傳寵物食品安全問題,國產品牌“自證”成本極高。
探廠溯源、內外雙檢、使用者實測,對比海外品牌的“chill”,今天的國產們仍需要費盡心思向用戶力證其產品力,信任鴻溝仍是道難以逾越的高牆。

如何突破使用者的信任壁壘?設立研究院、開辦工廠、搞高校戰略合作,這些硬實力的強化或許能為品牌爭取一些印象分,但無法真正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機智的國產寵物品牌們最終還是找到一條好路徑:公益,發散品牌理念,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面向年輕一代消費者,尤其是愛的能量遠超普通人群的養寵人,好的營銷不需要太複雜,做點真誠的事情足矣。
於是圍繞著有關小動物的課題,品牌們開始想方設法踐行公益行動:援助流浪動物基地、贊助全國各地領養日、TNR科學救助、導盲犬科普、給殘障小狗安義肢……
寵物品牌將公益當作IP來運營,不同於“打一槍換一炮”的突擊行動,它們開始系統地規劃和運營,在貢獻社會價值的同時,附帶爭取流量上的效率。
比如PIDAN,從2023年開啟「先絕育後餵養更好」流浪貓TNR行動探索,與街道、社群廣泛地開展合作,甚至釋出了自己的TNR地圖,截止2024年10月已絕育近3000只流浪貓咪。
比如誠實一口的官方賬號日均點贊不過百,但單開的公益賬號,隨手發帖都能輕鬆收穫萬贊,足可見公益內容的流量威力。 

縱觀整個寵物行業,品牌們都在捨棄慣用的如明星代言、綜藝植入、海量廣告等燒錢的營銷手段,轉向溫情的敘事,用真誠的行動來叩響使用者的心門,用最小的成本來撬動高性價比的流量。
柔軟的鏟屎官們,被愧疚文學硬控而氪金;育兒焦慮的毛孩子爸媽,被花式痛點消費裹挾;熱血的愛寵人士們,為品牌公益貢精力和流量……不自覺地躺進了為其量身打造的溫柔陷阱。
但是那又怎樣呢?抱起小貓小狗的瞬間,你很快就會被治癒。
設計/視覺:Lvv
紐約中央公園豪宅,是全球搖子們心中的庫裡南
早知道在閒魚就能幹跨國貿易,我一定好好學外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