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6歲女孩軍訓離世,家長崩潰說出一個細節,很多父母都沒當回事!

作者:枳為橙
來源:中學生聽書(ID: tingshu2018)

世間最殘酷的莫過於:
一時的疏忽大意,留下終生的遺憾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叫作:沙堆效應
大概講的是,孩子們聚在沙灘上一起玩沙子,當沙子一點點堆起來,最後就能摞成一個小沙堆。
隨著孩子們玩耍的時間越長,沙子放的越多,沙堆看起來越來越高。
但在某一刻,突然又放上了一粒沙子,整個沙堆都會轟然倒塌。
而這個看似頃刻間傾倒的結果,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早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樣的結局。
因為不管任何物體,都有無法承受的重量,當重量達到了最高極限,崩塌是遲早的事。
人也是如此,當所處環境超過了身體的承受限度,身心只會一步步被壓垮,強行撐下去終會釀出大禍。
正值開學季,看到一則新聞令人十分痛心,也在網上引發了極高的熱議:
8月下旬,山東菏澤單縣,一所職中在新學期的開端進行了軍訓。
然而軍訓第二天,16歲的女孩楊某就因身體不適,突然倒在了路上,之後便陷入了昏迷中,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透過檢查楊某的各項體徵,最終醫院診斷為熱射病”。
熱射病正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型別,當人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或者長時間身處強體力勞動中,便容易引發體溫調節失衡,嚴重時可傷及性命。

悲劇發生後,女孩的父母崩潰大哭,一時間無法接受事實,孩子的離開令整個家庭都陷入了陰霾之中。
家長回憶稱,開始軍訓的第一天,當晚孩子就給父親說過,感到不舒服,天氣太熱,想回家。
父親聽到女兒的訴求後,也曾找班主任請假,希望能帶孩子回家,卻遭到了拒絕。
湖南日報的記者採訪時,有家長表示,去學校給孩子送衣服那天,經過學校門口就看到有救護車在等,瞭解後發現也是學生中暑的情況。
這位家長送完衣服當天晚上,就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電話,稱他的兒子中暑了。
高溫之下,烈日炎炎,一般情況下出門短短幾分鐘都極盡煎熬,更難想象酷熱天氣中參與訓練的過程。
女孩的家屬孟先生不解,為何已經出現有學生中暑的情況了,學校都未採取應急措施……
很多時候,一時間的疏忽大意,留下的就是無法挽回的痛苦和遺憾。
世間最殘酷的莫過於,人總是要在釀成大禍後,才能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個事件發生後,有網友評論稱:
“之前孩子參加軍訓時,也給家裡打電話說過暴曬後體力不支、頭暈的情況。”
但那時他以為是孩子從小缺乏鍛鍊,太過嬌氣,便沒有把這些訴求放在心上。
而且他也覺得,一起參加訓練的學生那麼多,總不至於有什麼大事,還教導孩子堅強一點,不要成為那個“另類”。
如今看到類似的事件,他不禁覺得後脊發涼,這才知道中暑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也因此感到後怕。
老話說得很對: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講一萬句大道理,都沒有殘酷現實帶來的一堂課令人刻骨銘心。
教育路上,最怕的就是不把孩子的健康當回事,總是抱著僥倖心理去管教孩子。
殊不知,任何一個決定,任何一次選擇,都有可能引發孩子人生中的一場海嘯。
永遠謹記,意外面前,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加脆弱;教育過程中,務必凡事以孩子的平安健康為先。
畢竟,沒有什麼事情,值得一個人以命相拼;更沒有什麼成就,值得孩子用一生去換。

為人父母最大的痛,是把孩子養的“太乖”

《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懂事的孩子不會無理取鬧,他們只是適應了應該表現得成熟的環境,習慣了他人充滿誤解的視線罷了。”
仔細想想,有多少孩子,似乎過早的懂事聽話,聽從大人的一切教導,也不願意給家裡添一點麻煩。
他們的精神世界承擔了太多遠超年紀的負重,事事都能按著父母的喜好和要求去完成,習慣性忽視自身需求。
前兩天和親戚閒聊時,說起了女孩軍訓中暑離世的新聞,感慨痛心之餘,親戚也講到了自身教育觀的改變。
她的女兒從小性格比較內向,學習上從來不讓父母憂心,生活上也十分獨立,遇到事情習慣自己解決。
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本身的性格使然,還有一部分是源自家庭的引導。
回想教育的過程中,她似乎一直在告訴孩子:
“出門在外儘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要聽父母的話,多考慮自己家的實際情況。”
學習過程中,她也教導女兒,做事要敢於拼搏,跟同學相處不要有太多稜角,不然大家都會不喜歡你。
她希望女兒能成為自己的驕傲,盡力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遇到難處和病痛也不要任性,要學會忍耐。
女兒上了高中後,為了能多多提高成績,讓父母滿意,放棄了繪畫的興趣,整日拼命學習。
因為飲食的不規律和熬夜學習,她時常感到胃痛難耐,可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也害怕受到父母的責備,她一直在默默忍受強撐。
直到孩子身體不適暈倒在學校,他們才知道女兒的胃病有多麼嚴重,也才明白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仔細回想女兒平日裡的狀態,她似乎一直在以旁人的感受為先,總是想著讓父母開心,讓老師放心,卻忘了自己是否舒心。
親戚說,從前總以為自己教育方式得當,後來看到孩子“太乖”,自己只覺得更心痛。
所以親戚漸漸改變了與女兒相處的方式,盡力想多引導女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別再壓抑自己的精神世界。
《陽光普照》導演鍾孟宏說過一句話,道出了“乖孩子”的心聲:
“一直活在陽光普照下,是會被燙死的。每個被陽光曬得昏沉的人,都需要在陰影下躲一躲。”
家庭教育中,寧可引導孩子長出一身刺,也別讓其成為只懂得順從和忍耐的羊。
養育孩子,就像培養植物。
你用什麼樣的營養進行澆灌,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
養孩子就像是養花,定期給其鬆鬆土,才能讓根系更好地呼吸。
永遠不要等為時已晚才恍然大悟,不該把孩子養的太乖,不該壓抑孩子的真實想法。
請記得,被恰當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包裹長大的孩子,自會在人生路上,走好腳下每一步,懂得關愛自我,安然無恙的度過每一次難關。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你好李煥英》中,有一幕看哭了不少觀眾。
從未來穿越回去的賈曉玲,見到了正處於年輕時期的母親李煥英。
她認為是自己不夠有出息,所以沒有讓母親享福。
於是她便打算透過這段穿越的經歷,引導母親選擇更好的人,讓母親收穫新的人生軌跡,擁有優秀的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母女倆喝醉酒後,賈曉玲告訴李煥英:
“你未來的女兒,聰明漂亮,不到五歲就上了小學,從來都是全校第一,月工資八萬……”
李煥英聽到這些卻搖了搖頭,笑著說:
“我的女兒啊,健康快樂就行了。”
對於很多家庭而言,這也是無數父母最簡單樸實的心願,更是天下父母最真實的心聲。
或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愛好廣泛,樣樣出色,便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將孩子塑造地更加優秀。
而在此過程中,即便孩子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也會勸孩子再熬一熬。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給他制定了一些過度損害身心的計劃,即便這條路根本不適合自家孩子走,也會逼他強行往前。
等到了一定年齡,經歷了一些失去,才漸漸懂得:
再優異的成績,再好的條件,都不如幫助孩子守好身心的健康。
養出一個多麼聽話懂事的孩子,都不如教會孩子敢於表達心聲,病痛時告知父母,該休息時不必硬撐,偶爾停下腳步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
讓孩子塑造一個強健的身體,日常生活中,請從3個習慣開始培養:
(1)飲食規律,按時吃飯:
一日三餐按時吃,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攝入太多垃圾食品,營養均衡,才能保證身體的有效攝入。
(2)早睡早起,別再熬夜:
規律作息時間安排,你怎麼過一天,就會怎麼過一生。
(3)經常鍛鍊,強身健體:
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為孩子的身體賦能。

除了身體的健康成長之外,父母也應從以下2方面關注孩子心理上的發展:
(1)允許孩子犯錯,陪伴孩子試錯:
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的可能,小問題及時糾正就好,陪伴孩子敢於試錯,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才能讓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關注情緒波動,觀察性格變化:
平日裡多觀察孩子心情的變化,性格有沒有明顯的變動,找到問題根源,及時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
為人父母,所求就是孩子“快樂長大”,所願不過孩子“平安健康”。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乾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資源領取 


相關文章